(德艺双馨风采录)莲灯住心伴我行——记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题:莲灯住心伴我行——记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
新华社记者廖翊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歌剧《林徽因》咏叹调《莲灯》,悠长华美,萦回心间。
“建筑,和千千万万的其他文化一起,让中国成其为中国。如果这些都没有了,那我们是谁?”剧中林徽因的泣血之声,撼人心魄。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歌剧《林徽因》自2017年首演以来,反响热烈。
“我从少女时就十分崇仰林徽因先生。能在歌剧舞台上表现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女性形象,是职业生涯对我的丰厚馈赠。”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对记者说。
“林徽因人生中每一个节点的选择,都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质和气质:国家危难之际对祖国历史文化无比珍爱、呵护,贫病交加之时对学术执着钻研、探求,战乱流离中以不屈信念守候‘剑外忽传收蓟北’的佳音……还原她高贵的精神世界,让这旷世遗音成为时代的心灵共鸣,是歌剧《林徽因》主创团队的共识。”
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陈小朵一直活跃于歌剧舞台,在《花木兰》《红河谷》《宋庆龄》《青春之歌》《林徽因》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曾荣膺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日前,她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陈小朵表示,艺术生涯最大收获,是角色给予的心灵洗礼。
“这些歌剧的女主人公,都有着高尚的人格、深沉的家国情怀。更可贵的是,都能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联动,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她们的精神世界时,总能感到心灵深处的交集。这样的事业,给人使命感和幸福感。”
陈小朵正攻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课题是“中国歌剧表演当代化探索”。“让民族歌剧活在当下,是我最大的思考。”她说。
为此,她首次兼任歌剧《林徽因》制作人。在创排时,创新融合歌剧、戏剧、歌舞剧甚至电影的表现语言,大胆运用多媒体在舞台的呈现手法,强化戏剧冲突的现代性;只要契合情景与角色性格,不排除借鉴任何唱法……
2019年,歌剧《林徽因》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进行国际首演,获得观众、评论家高度评价。
“那一刻,我真的很欣慰。我深信,代表新的美学理念和探索的中国歌剧,可以出色地讲好中国故事,跨越国界、直抵人心。”
陈小朵对歌剧艺术的神圣感,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感受。
“最难忘的,是赴汶川地震灾区的慰问演出,我流着泪在废墟上为受灾群众演唱了音乐剧《花木兰》的选段《我希望》。同行的记者对我说,‘你看,刚下车时群众的脸上是大难后的凝滞,你们演完后,他们眼睛里有了活气’。我一下震动了:原来我的职业、我的歌声,可以有这样的价值。”
“对真善美有追求的人,才叫艺术家。”这是陈小朵的自我期许。多年来,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慈善演出,热心奔走于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场所举办公益讲座,作为文艺志愿者开设线上公益课堂,并在北京大学开了公选课“歌剧的魅力”……
“审美是需要引导的。让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由此爱上了歌剧。”
陈小朵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与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歌剧《先行者》,讲述的是“后改革开放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她希望这带着哭与笑、痛与泪的奋斗故事能给观众以感动和启示。
“歌剧艺术,被公认为世界人文艺术皇冠上的宝石,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陈小朵认为,真正好的歌剧应该“活在当下”,题材与表现形式要更贴近时代精神,让表演更符合当下审美,惟有这样,民族歌剧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的梦。”歌剧《林徽因》的华彩咏叹,抒发了一代赤子甘于清寂,守望中华文化的决然之心和殉道之志。
“为心爱的艺术做播火者、造桥人,我非常幸福。”陈小朵说。(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