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发家史------传奇的一生
2019年3月5日中午,褚时健去世了。
就在去年,褚时健还告诉来访者:我今年90岁了,没有什么遗憾了,可以轻轻松松过百岁。
一年时间,这个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褚橙创始人的老人,在这一天,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有人曾问褚时健:“褚老,你希望留给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
属龙的褚老缓慢而坚定地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这5个字,也足以概括他恢弘而传奇的一生。
绝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古稀之年,还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一个创业传奇。
但其实,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都足以书写成一部巨作。
褚时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一直具有企业家思维。
褚时健自小家境贫寒,15岁丧父之后,他辍学回到家中,酿酒拿去卖,以补贴家用。
酿酒的原材料是玉米,用高温,还要不断加水,以防玉米被蒸糊。通宵干活,白天做买卖。
这项工作,很多大人都做不好,经常睡过头,水都烧干了。
年纪轻轻的他,精确计算出一锅水烧干、柴烧尽的时间是2个小时。他就每次放心去睡两个小时,起来继续添水添柴,从未失手。
酿酒的过程中,师傅说要把门关上,发酵的时候不能冷却。他很快明白这是温度的原因,就把那些还有余热的柴火放在发酵箱边上。
别人3斤玉米酿一斤酒,他用2.5斤玉米就能酿出来,而且质量远在别人之上。
如何压缩成本,如何精进技术,这样的思考和实践,贯穿了他的一生。
1979年,褚时健临危受命,来到了玉溪卷烟厂担任厂长。
那时候的玉溪卷烟厂,虽然是玉溪最大的国营企业,但是连年亏损,产能低下,更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导致派系斗争不断。
那一年,他52岁。
虽然内心感到为难,但是知难而退从来不是他的作风。在接下来的17年间,褚时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对产品的质量堪称苛刻,只有提升质量,才有人买账。为此,他曾落得了霸道、贪权的恶名。
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他不断改善员工的各种福利,激励他们付出更多努力。
他自己更是带头卖力。
当年带领卷烟厂的骨干去美国学习,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往烟田里跑,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最后搞出了规范种植的10条铁律。
17年间,他亲手将一个地方烟厂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为国家创造991亿利税。
也就是在这里,他成就了全国知名的“红塔山”,光这个品牌,就价值400多亿。
他是一个天生的企业家。
巴顿将军曾说过一句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
一个人,真正牛逼的地方,不是看他得意的时候如何辉煌,而是看他在人生最低谷,最失落的时候,是如何自处的。
1995年开始,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推向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深渊。
从高高的云端跌落下来,一个全国知名的烟草大王,转瞬间便成了经济罪犯,妻女双双入狱。
也就是那一年,他唯一的女儿留下一封遗书,在牢里自杀身亡。
听闻这个消息,一辈子要强的老人,忍不住在人前痛哭失声,他说:姑娘死了,死在河南,自杀了。
他不停地自责是自己害死了女儿:我要是早一点听姑娘的话退休,她也不会有今天。
快70的老人,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这其中的痛苦,难以想象。
1999年,云南省高级法院以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那年,褚时健71岁。
71岁,原本是要颐养天年的年纪,却遭受牢狱之灾,原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遭受女儿早亡、儿子流浪在外,唯一的外孙,也被送到别人家寄养,甚至都改了姓。
可以说,人这一生中,最残酷的打击,都被这位71岁的老人遇上了。
那些年,他生命的底色,是悲凉而灰暗的。
好在,妻子马静芬始终陪在身边。
年轻的时候,历经离乱和文革,她一个千金大小姐没有离弃褚时健,锒铛入狱的时候,她亦坚守在身边。
“爱”这个字,两位老人从来没有说出口过,但你要说这不是爱,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感情如此情深意重。
妻子时常对褚老有抱怨,但是都是一些生活上细枝末节的事情。褚老不够体贴,在儿女的童年生活里,也只有一些少的可怜的关怀。
但是就是这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老人,曾以一人之力,给国家贡献了1400亿利税。
在他90岁生日时,有人问马静芬老人,下一生怎么过。
马老偷偷看了看旁边有些走神的老伴儿,说:如果褚时健还要我的话,我还嫁给他。
命运曾给他最辉煌的巅峰,亦将他狠狠摔入谷底,人生活到这个年纪,该经历的坎坷他都经历过了,该接受的磨难他也都挺过去了。
庆幸的是,他一直有个贤内助。
褚时健曾说过: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的时候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这句话,成为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2002年,保外就医期间,褚时健和妻子借了一千多万,在哀牢山承包荒田种橙子,开始创业。
2004年获得假释之后,不断获得减刑,终于在2011年,他刑满释放。
最开始说要种植橙子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是在玩票。
外界的质疑蜂拥而至,从育苗到长成大树结果,这十几年的时间,75岁的褚时健等得起吗?
褚老也不多言。没有种植经验,就买书来看,家里的床头都是书,从头开始学。
他不照搬经验,也不迷信权威,而是请教培育专家,经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雨水等,对种植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数据。
很多员工都说,如果褚老问今天下雨没有,他要的回答从来不是“下了”或者“没下”,而是“下了,从几点下到几点,一共下了多少毫米。”
甚至,多少平方米种植一棵树,一亩山种多少树,每棵树上结多少果,他都有严格的规定,就是为了保证橙子的甜度。
而这些数据,都要他和所有的技术人员挨家挨户去和果农沟通,亲手交给他们技术。
每天早上八点,他召集员工开会,从来不会迟到,久而久之,也没有人敢迟到,一门心思全部扑在了橙子的种植上。
他像个年轻人一样,干劲十足地创业。
不管什么时候,你只要去果园,总能看到这位勤劳的老人,始终在田间站着。
像一座丰碑。
在他的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
我活着为了什么?只想赢,不想输。
他做到了。
十几年间,他一手打造的褚橙大获成功,成为当之无愧的“橙王”。他本人也以85岁高龄,跻身亿万富翁排行榜。
很多人评价他,具有触底反弹的能力,越是摔得狠,反弹力就越大。
这句话,几乎可以囊括褚老这一生。
历经岁月的洗礼,国家和民族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他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内心的坚持,还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若说这一生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家人。
年轻时的褚时健并不是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爸爸。
儿女难得享受到他温情的瞬间,这也是日后,他对女儿的死悲痛欲绝的原因,也是后来父子俩,曾有一段相当长时间的隔阂的原因。
褚时健就对儿子褚一斌要求特别严格。小时候儿子走路摔倒了,他不是赶紧扶起来,而是大声训斥:走个路都走不好,你还会干什么?光会吃饭吗?
这对少年的心理来说,始终接受不了。
以至于,后来他坚决要逃离父亲身边,即使给他安排好了锦绣前程,他心意已决。
褚时健说,你结婚了我就让你独立出去。
就为了这句话,褚一斌很快找了结婚对象,如愿离开之后,又很快离了婚。
在他眼中,这桩婚姻的意义,就是赎回了自己的自由。
对儿子的亏欠,他在孙子身上弥补了。
岁月把他打磨成了一个日渐温和的老人,不再剑拔弩张,不再别扭地对待亲情。
不管是对谁,褚时健始终是一口地道的云南话,哪怕领导来探望他,他始终是家乡话应对。
但对自己三个调皮的孙子,他不得不服软。孙子自幼在新加坡长大,听得懂普通话,但听不懂方言。每次打电话,调皮的孩子们总是说:爷爷,你说什么呀,我听不懂。
逼得这位老人说出了蹩脚的普通话。
这已经是他能表达的最大温情,愿意为了你们妥协,愿意为了你们而改变。
他再刚硬,也是一个会被亲情软化的老人。岁月流淌,亲情始终是无法割舍的。
从15岁开始,到91岁结束,这其中的76年,他始终未曾停歇过。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从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苦难和坎坷,只有一个耄耋老人,对生命的热情和坚持,从一而终。
人们常说,苦难造就人。但我认为,不是苦难造就了人,而是一个永不言弃的人,把生活加诸给他的苦难当作养分,一往无前地去努力。
这和野心无关,也和传奇无关,当一个人拼尽了自己的全力,成功对他来说,不过是顺带的馈赠。
他的时代轰轰烈烈地存在过,有过黑暗,但又重见了光明。
岁月的长河不断地流淌,那个永远冲在一线打头阵的老人,终于感应到了时间的召唤,驾鹤归西。
他这一生,算是圆满地画上了句点。
唯留满园果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