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刚刚 宁波喜摘6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刚刚 宁波喜摘6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

吴慧明博士在人民大会堂

刚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宁波共有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奖!

其中——

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项“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龚晓南院士领衔。吴慧明博士是团队核心技术的主攻人员。这项研究,针对软弱地基工程建设的迫切要求,并结合我国国情,经过30年科技攻关,在复合地基理论体系、系列高性能复合地基技术和复合地基工程应用体系等三个方面取得自主创新突破,形成系统的复合地基理论、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主编了我国与复合地基相关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建立了完整的工程应用体系,并在建筑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市政道路、机场、港航等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吴慧明博士作为核心关键成员参与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课题获此殊荣。这是宁波土木工程行业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和个人。该技术经30年科技攻关,已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我国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重大项目的均采用了这一技术。

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宁波明州医院有限公司和宁波市第六医院参与完成的“严重脊柱创伤修复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稀乙烯增值转化高效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等三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高精度高强度中厚板结构件复合精冲成形技术与装备”,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铁路的精细化控制技术与应用”2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凭借“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宁波七年来“国奖无企业第一完成单位”的空白。

“我们成功突破了调质调粘等技术,让不同颜色、成分的废旧布料能生产出品质稳定的再生纤维,高效破解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难题。”公司副总经理钱军告诉记者。这三年来,大发化纤为我国减少固废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6.58吨。

而获奖项目中的两项属土木建筑领域,可见宁波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实力。

浙江开天工程与浙江大学等院校合作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地基的快速、经济和高效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建设领域。

宏润建设与同济大学合作,率先制定了国际首部“下穿高铁”标准,实现了地下穿越工程的设计系统化、控制自动化、装置智能化,技术输出至新加坡、沙特等海外工程,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91.5亿元。

天生密封件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项目属机械工程领域,让大规模高精度自动化生产成为了可能。他们实现了汽车、高铁、航空等高精度大批量生产,在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等地建设了全自动生产线。

宁波明州医院、宁波市第六医院与西安交大等大学合作的项目,则与市民的生活最为贴近,为脊椎床上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们提出上颈椎损伤动态固定新疗法,实现了人体运动功能的最大保留。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国多个省市的三甲医院。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代表了中国科研发展的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是我国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的最高奖励。

记者从宁波市科技局获悉,从2006年至今,宁波累计已有50余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引领科技创新实现“蝶变”发展。

上一篇新闻

豆瓣9.4,第一次见到如此高清的「夜生活」

下一篇新闻

广东公安开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