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生活在沿海的人

对舢板都有着独特的记忆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

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水上生活方式和习俗,

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在广州博物馆专题展览厅刚刚结束的《舢板女孩的微笑——源自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的影像图片展》中,以中国传统木帆船为主题,展示100余幅英国摄影师大卫·威利·沃特斯(David Willie Waters)在20世纪30年代所摄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及东南亚越南、新加坡地区传统木帆船与风土人情影像图片。宁波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研究员尤泽峰指出,中国舟船文化历史悠久,传统造船工艺精湛无比。沃特斯拍摄的这批照片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传统造船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材料。

图源:金羊网 记者 林桂炎 摄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这些照片中,

有一张在广东沿海拍摄的照片,

被称作“舢板女孩的微笑”,

被拿来当作了此次展览的题图及展名。

“小女孩拿起斑驳的橹,有模有样地划起水来,就像她父母平日里做的那样。望着小女孩天真活泼的模样,舢板上的父母相视而笑。笑声飘散在风中海里,引得鸟儿跟着欢声歌唱”。这就是独属于“疍民”的生活方式。

//////////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1911年,鼓浪屿龙头渡及鹭江上等客摆渡的小舢板

网图

[厦门也曾经是疍民繁华的聚居地,他们一辈子在船上鲜少上岸,被称为“漂着的人”、“海上吉普赛人”。]

如果问厦门的文化在哪里?那么它在中山路的骑楼里,在鼓浪屿的建筑里,还在老厦港片区的渔船里……老厦门人对海一点都不陌生,祖祖辈辈以海为生。靠海生存的厦门人对港湾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老厦门把思明南路从演武路至大生里铁路之间、靠海岸的地域叫做“厦门港”,厦门港最有灵气的地方当属沙坡尾和避风港。早期的厦门港是一湾弧形的海湾,呈月牙型,避风又宜居。在20世纪50年代,避风港最繁荣时曾经达到一两万人,渔船近4000条。厦门港对应的就是厦门顶(厦门老市区核心区)。它们以前被虎头山、麒麟山、鸿山分隔开了。以前要从厦门顶到厦门港,一般是做小舢板从水路前往。

而今,繁华的景象落去,沙坡尾稀稀落落地停着些许破船。更多的疍民远离了大海,走进了都市人的生活。然而,曾经存在过的疍民文化仍然成为沙坡尾等港区不断绵延的魅力所在。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一个86岁的厦门老人汪锦树,给我们寄来了这么一封信,希望通过“厦门优质旅游线路推广活动”为小舢板开发一条特色旅游线路,相信融入小舢板文化的特色景点和旅游交通工具,将为厦门旅游文化增添色彩。

对于这新颖的线路设计,小编深深感受到老人对于小舢板的“热情”和对老厦门的情结,为此小编拜访了这位厦门老人,探寻为何他对“小舢板”情有独钟。

据汪锦树老人家介绍,他本人出生在厦门的“造船世家”,世代皆是造船能手。儿时受到老一辈的熏陶,自己又造了一辈子的船,对于厦门的小舢板有着独特的感情。看着厦门的小舢板逐渐消失,他觉得需要为“小舢板”做一些事情,让小舢板在厦门得以保留。汪锦树认为,“祖先的智慧需要发扬,祖先的工艺需要传承”。

花絮:福船、小舢板

1906 年,孙中山先生到厦门时还特地从鼓浪屿乘小舢板船到厦门港料船头 16 号翁府家中,翁朝言办了家宴为孙中山先生洗尘,畅饮叙谈,共抒革命友情。

1922年,厦门号(Amoy)帆船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加利弗里亚海岸。

1926年9月4日,鲁迅经过3天的行程到达厦门。当时,他是搭乘小舢板搬入厦大。

最后,

A萌君再次感谢汪锦树老人家

对厦门优质旅游线路设计推广活动的热情参与!

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朋友参与进来,

优质线路征集活动正火热进行中!

- EN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设计自己的线路

优质旅游线路|从“舢板女孩的微笑” 看86岁老人的老厦门情结

上一篇新闻

国际航协:6月份国际航空旅行持续令人失望

下一篇新闻

稀土大王连亏7年,公司前身做耐火材料,儿子一顿饭吃40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