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2020年,电子烟战事不止

2020年,电子烟战事不止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 | itlaoyou-com,作者 | 吴昊

倘若要列举过去一年的行业风口,电子烟一定榜上有名。

“2019年全球电子烟(不含加热不燃烧)统计销售超过2311亿元(330亿美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106%,中国为全球市场贡献110亿元,较2018年45.5亿元的业绩,同比增长了175%。”

这是在2019年国际电子烟产业高峰论坛上,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透露的一组数据。这一方面显示过去一年电子烟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即使宏观市场遇冷,经济周期下行的情况下,新造烟运动依旧热情未减。

在这股浪潮之中,美国诞生了JUUL这样的头部品牌,国内也有悦刻、小野、福禄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仅在去年一年时间,国内新增电子烟品牌高达数千家,而在他们的背后,还站着IDG、真格、经纬中国等几十家资本机构。

然而,市场高速增长只是电子烟的冰山一角,浮光掠影的数字背后,电子烟危机四伏。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子烟一度陷入“疑似致死”的迷雾当中,随着恐慌持续蔓延,全球各地对电子烟的监管政策也紧随其后。众多电子烟品牌遭遇收缩、裁员,市值大幅缩水的命运。

这是过去一年电子烟行业的写照,2019年,电子烟冰火两重天。

新造烟运动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造烟运动碾压而过,其中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2003年,中国人韩立发明的首款电子烟如烟,在国内迅速走红,但因为涉嫌虚假宣传,最终死于舆论与山寨品的联合绞杀。2018年末,美国电子烟品牌JUUL被烟草巨头公司奥驰亚集团收购,每人获得130万股息分红的消息让电子烟又回到普罗大众的视野当中。从如烟到Juul,从中国到海外再到中国,电子烟数十年发展,一直大起大落。

然而,2019年,电子烟在国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从市场规模上看,我国电子烟市场前景无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烟民数量超过3.5亿人,占世界烟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国烟草总局一年利税超过万亿元,如果按照国外电子烟市场占比10%计算,中国的电子烟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另外,电子烟与传统香烟消费有着相似性:用户规模庞大而固定,且具有刚需、高频复购的特点。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电子烟市场前途无量。

当一个千亿级的风口出现时,各路人马趋之若鹜。2019年,新造烟运动的赛道好不热闹。

过去一年,涌入这条赛道的势力几乎可以划分为“三大门派”: 为国外品牌提供贴牌生产的代工厂,出生于互联网行业,挥舞着资本大棒的明星创业者们,当然,还有“国家队”中烟集团。

向来素无交集的三股势力,相逢于这场浩浩荡荡的新造烟运动当中。他们背景各异,打法不同,但都不甘人后。

“国家队”中烟集团一方面推出自有品牌,一方面积极布局电子烟产业链的上游,企图垄断对部分原材料的控制。而为国外品牌提供贴牌服务的代工厂们,也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推出更多的自有品牌,企图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但在各路人马当中,2019年最令人瞩目的是异军突起的互联派。

去年,无数明星创业者如同过江之鲫,涌入电子烟赛道,其中包括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锤子科技二号人物朱萧木,同道大叔董事长章晋源,微媒控股董事长兼CEO李岩,视觉志CEO沙小皮等等。

这群人背景相似,都有着多年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而且自带流量,擅长营销,深谙传播之道,最为重要的是,伴随着他们一同入场的,还有资本机构。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投资电子烟的机构包括IDG资本、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经纬中国、梅花天使创投、同创伟业、普思投资等知名基金。仅在2019年上半年,就有30多家电子烟品牌拿到融资,总规模超过10亿元。

于是,自如烟之后沉寂了近十年的电子烟江湖,被各路人马搅得暗潮涌动,千烟大战,一触即发。

据相关人士介绍,2019年我国新增电子烟企业超过8000家,平均每天新注册的品牌超过20家。但在品牌方们跑马圈地、蒙眼狂奔之时,电子烟的乱象也一并蔓延开来。

甚至进入到群魔乱舞的状态。

首先,因为电子烟门槛极低,并且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品牌方鱼龙混杂,在质量与安全方面都很难得到保障。

在行业中,部分电子烟品牌为了获得暴利,对生产流程没有丝毫把控。而且为了制造营销的噱头,在烟油中肆意添加各种物质,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毫不在意。

另外,电子烟还存在着虚假宣传的问题。品牌为了宣传电子烟,打出“戒烟神器”等虚假概念,而且也极大提高了未成年人吸烟的概率。

这是过去一年电子烟行业的众生相。闯入者们乘坐着风口涌入掘金,一度将市场竞争推向白热化阶段;但由于高速发展,导致电子烟蒙眼狂奔,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亦是不少。

去年11月1日,电子烟“一号监管令”来临,从业者被迎面泼下一盆冷水。直到此时,人们才骤然发现,左右电子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依然还是监管。

政策关口

实际上,电子烟的发展与监管政策如影随行。

因为烟草具有成瘾性的特点,所以全球各国政府都对其采取管控措施。通常情况下,政策的变化会左右烟草行业的发展,电子烟同样不例外。

2005年,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未将电子烟划入烟草制品,电子烟成为漏网之鱼,迎来蓬勃发展时刻。2010年,FDA(美国药监局)将电子烟纳入医疗类产品严格管控,其在美销量大跌,遭遇滑铁卢。2012年,美国联邦法院认定电子烟属于烟草产品而非医药类产品,卸掉枷锁的电子烟再次井喷。

2019年,电子烟在全球多地再次遭遇“严管”。

事情起源于去年8月份,美国开始逐渐出现吸食电子烟疑似致死事件,且人数不断攀升,一时之间,电子烟成为众矢之的,全球监管的风暴也随之而来。

疑似致死的事件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对电子烟动刀,部分州政府限制水果口味电子烟的销售,全美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连锁超市巨头克罗格、美国最大连锁药店运营商沃尔格林纷纷宣布停售电子烟;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维亚康姆公司和CNN的母公司华纳媒体也宣布将不再播放电子香烟广告。

对电子烟采取严格管控的不止美国。据成都商报9月报道,目前世界上有189个国家和地区出台电子烟的管控措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泰国等全面或部分禁止电子烟。

2019年,电子烟大起大落,政策监管将行业推入至暗时刻。

在全球监管风暴的席卷之下,中国的电子烟监管力度也层层加码。

虽然既定10月份出台的监管政策没有落地,但地方对于电子烟的管控却逐步加强,杭州、深圳、长沙等城市都将电子烟纳入控烟的范畴之内,监管的空白地段正在被填补。

然而,随着11月1日“1号禁令”的发布,我国的电子烟行业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

11月1日,野蛮生长的中国电子烟市场,骤然迎来1号封杀令。由国家市监局和烟草总局发布的联合通告,要求电商平台下架电子烟,电子烟企业下架相关广告,给国内电子烟行业戴上了紧箍咒。此后的一周,电子烟行业接连迎来四道禁令,限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禁令发布之后,淘宝、天猫、拼多多等众多电商平台,先屏蔽了“电子烟”等关键词,随后进行下架处理,这样的结果对于电子烟品牌而言,意味着之前线上布局功亏一篑。

电子烟跌落寒冬中。

线上市场拉闸之后,一大堆电子烟品牌损失惨重。彼时适逢双十一备战前夕,多家企业厉兵秣马,提前备货,但因为线上关闭,这部分商品只能挤压在手中。

除销售之外,很多品牌打造的线上渠道灰飞烟灭,线上团队被迫裁撤,渠道商开始紧急抛货,导致代理价和零售价格几乎一致,市场窜货严重。

舆论带来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由于疑似“致死事件”与线上禁售令的双重叠加,很多消费者对电子烟产生了过激反应,一时之间,将电子烟视为洪水猛兽。

于是,电子烟的洗牌节奏进入到加速模式。

据了解,很多头部品牌在政策发布之后,陷入融资困难与裁员的低谷,进入到调整阶段;部分中小品牌则在死亡边缘挣扎,岌岌可危。过去一度助推电子烟发展的资本机构,也打算抽身离去,很多国内的投资机构都表示不会再投资电子烟了。

2019年末,一位电子烟行业的创业者直呼,“一大批电子烟企业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半决赛

2020年,对于电子烟行业而言,最大的挑战依然来自于监管。

以国外的经验作为参考,目前不同国家对于电子烟的定性各不相同,主要分为普通消费品、医疗用具、烟草制品三大类,不同的分类也意味着电子烟所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被纳入一般消费品,电子烟的流通将受到较少干预,这也是所有电子烟从业者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如果被纳入医疗类产品,电子烟的流通将会严格管控,绝大多数从业者只能洗洗睡了。不过大多数国家都将电子烟纳入烟草制品,虽然也会进行管控,但品牌方仍然还有机会。

这也是多数从业者在赌的结果。

根据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推测,当前已经明确纳入专卖体系的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有望明年上市,而当前争议最大的雾化型电子烟,不会被纳入“专卖品”进行管辖,其对上游进行管控,下游渠道不会做出额外的限制。

所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接下来电子烟一定会迎来更强的监管,企业也是带着镣铐跳舞。

但在监管政策完全落地之前,电子烟的半决赛也已经悄然打响。

由于1号禁令的发布,电子烟的线上渠道已经彻底拉闸,于是各大品牌将目光纷纷瞄向了线下渠道。

当前,便利店、网吧、酒吧等传统渠道,已经成为了“香饽饽”,是各大电子烟品牌争夺的制高点。但通常情况下,单一门店所能承接的品牌有限,因此陈列费也一并水涨船高。据一位电子烟从业人员介绍,悦刻在进入便利蜂的进场费用就已经高达70万元,而且还不包含额外抽成。

据财新报道称,相较于政策实施之前,目前有的电子烟线下渠道进场费翻了四五倍。而且很多品牌一边在拓展新的线下门店,一边在积极谋求出海。

据了解,铂德电子烟启动了“千城万店”计划,预备拿出3亿元,用于扶持线下加盟店的选址、装修以及物料供应上。除铂德外,喜雾、小野等品牌都有类似的操作。

而且,为了抢占市场,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以旧换新”策略。通常的做法是用户持其他品牌电子烟烟杆,出具一定比例资金,就可以换取该品牌全新的电子烟。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管政策还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品牌方对于线下的布局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除此之外,一部分电子烟品牌正在修炼内功。

虽然电子烟监管的具体政策还未落地,但监管的焦点却已经日渐明晰。从当前看,监管的核心焦点还是安全与未成年保护问题。

在安全问题上,例如悦刻已经打造了自己的实验室,主要用于电子烟的安全检测以及创新型研究。而在未成年保护上,其也推出了向阳花系统,通过六大场景的覆盖,最大程度上阻隔未成年接触电子烟。

过去一年,对于电子烟行业而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而在剧烈的动荡之下,电子烟品牌正在进行一场洗牌之战,既有激烈正面的厮杀,也有多维度的布防。

2020年,电子烟战事不止。

上一篇新闻

回忆杀之:《鹤啸九天》——如烟还珠之争?云飞爱的究竟是谁?

下一篇新闻

电子烟迎来最强监管 让年轻人上瘾的时髦“蜜糖”其实是真“砒霜”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