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前 北洋水师为何派六艘军舰到访新加坡
北洋水师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寄予着无数中国人的“强国梦”。
1893年,北洋水师舰队巡航到了南洋国家新加坡,受到新加坡民众的热烈欢迎。
北洋水师舰队为什么会来到新加坡呢?
1893年,法国出动军队侵略了泰国,东南亚局势变得动荡不安。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德国纷纷派遣军舰,前往东南亚一带,保护侨民的安全。
当时,新加坡生活着许多华侨,他们也希望清朝能够派遣军舰,前来保护自己的安全。清朝出使英法义比四国大臣薛福成、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响应华侨的要求,致电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请求派“兵船赴暹海口,随同英德兵船进止”,以宽慰新加坡华侨,维系大清国体的尊严。
李鸿章犹豫不决。他担忧北洋水师派遣军舰去新加坡,会得罪法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黄遵宪的反复请求下,才致电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据新加坡黄总领事禀,坡商盼望兵船前往游历,鼓舞人心。今冬南下,似可带数船往新加坡巡历一次,有领事照应亦便。”
于是,1894年初,丁汝昌亲自率领北洋水师舰队前往新加坡。这支舰队由6艘军舰组成,分别是“定远”号、“镇远”号、“致远”号、“靖远”号、“经远”号、“来远”号。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悉数在列。
3月3日下午,北洋水师舰队浩浩荡荡地开到新加坡海面。丁汝昌所在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铁甲舰按照国际惯例,鸣礼炮21响。升旗山炮台也鸣炮答敬。
当时,英国一艘巡驻东方战舰也停泊在港口里。北洋水师另一艘“靖远号”巡洋舰又向之鸣炮12响致礼,英国军舰随即鸣炮答敬。
当天晚上6点左右,黄遵宪等人在码头乘舟,前来“定远号”铁甲舰上拜访丁汝昌。可是,由于海风极厉,浪涌如山,再加上黄遵宪连日劳累,身体虚弱,不胜海浪颠簸,晕倒于舟中,被迫返航。第二天早晨8点钟,黄遵宪等人才再次出海,来到“定远号”铁甲舰上拜谒了丁汝昌。
当日下午,丁汝昌等人登岸,回拜黄遵宪。新加坡华商为了感谢北洋水师官兵千里迢迢的盛情,在万春园、醉花林设筵席,宴请丁汝昌等北洋水师将领。丁汝昌不愿新加坡华商破费,以足疾辞谢,没有前去赴宴。
为此,新加坡《叻报》感慨万千地说:“俭德清风若军门者,洵不愧为国家柱石矣。”这里的“军门”,是对丁汝昌的尊称。
3月8日晚,曾经在福建船政学堂执教的曾锦文先生,在平安阁设宴招待北洋水师各舰管带,为官兵们洗尘。由于北洋水师许多将领都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所以这实质上是一次师生聚会。大家济济一堂,盛况热烈。
适逢曾锦文翻译的《三国志》即将出版,“靖远”号的管带叶祖珪应邀为这本书题写书跋。“定远”号管带刘步蟾、“来远”号管带邱宝仁也欣然应邀题写书跋。
北洋水师舰队到访新加坡后,还前往菲律宾、马六甲、槟榔屿等地巡游,展示舰队实力。只是,由于担心引起法国人的反应,舰队没有前往泰国。
这次北洋水师舰队访问新加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之前,清朝政府对于海外华侨,基本不闻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如今,清朝政府竟然会应新加坡华侨的要求,派出6艘主力军舰前往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重大进步。
同时,北洋水师舰队的来临,也加强了华族社会的凝聚力与自豪感,提升了华侨在海外的地位。
1894年4月4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舰队从新加坡启程回航。4月27日,北洋水师抵达天津大沽口。不幸的是,短短几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上演了惨烈的一幕。
东南亚史和华侨史学者陈育崧在 《甲午前夕北洋水师访问新加坡记》一文中,不无感伤地写道:“这一次的访问…最令人难堪的,是舰队离新北返,不数月,中日启衅,便覆灭了! 这怎能不使千千万万的海外孤雏,椎心泣血呢?我们站在赤道上北望涨潮,南望落漈,不觉感从中来!”
【参考资料:《北洋水师访问新加坡的历史反思》《叻报》《甲午前夕北洋水师访问新加坡记》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