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钟姓是我国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中国姓氏群体,尊钟烈为得姓始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钟氏后裔有624万多人,广东居住了钟姓总人口的26%,为钟姓第一大省。梅州籍钟姓约30万人,其中五华占据了一大部分。据考证,梅州钟氏主要为友文公、友武公、友勇公的后裔,始于宋元之际扎根梅州,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数百年来,梅州的钟氏一族文官武将、名贤之士层出不穷,遍及海内外。既有“中国热带医学奠基人”钟惠澜、现代著名教育家钟鲁斋,也有“马来西亚现代艺术教育之父”的钟正山,共和国将军钟国干,还有抗日战士钟扬、钟伯铭等,可谓人才辈出。

渊源有自

钟氏起源有四 宋元年间入梅

在梅州城江南梅江四路旁大坜村内,一座古香古色、气势恢弘的祠堂伫立在眼前,与塘前车来车往的梅江大道和周围热闹繁华的商业住宅相比,这座祠堂显得静谧而古老。这就是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梅州钟氏祠堂——“寿山公祠”。

寻其根,溯其源。据钟氏族谱记载,关于钟氏起源有四种传说。一是源于子姓,因家族避难而改姓;二是以国名为姓;三是以职业为姓;四是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避祸改姓。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之后。宋国国君偃之子(一说为偃公的三弟)公子烈,避难而逃亡河南许州(今河南许昌),传至第四代气公时,为了不让外人得知他们的身份,根据烈公曾被封为“钟邑大夫”,而改姓钟,一直繁衍至今。

以国名为氏。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的三儿子遨,被宋襄公委派出使晋国,他生的儿子改姓伯名扈,其子伯宗任晋国大夫时因政论不同得罪了执政的郤氏而被杀害。伯宗的儿子州犁逃难到楚国而任楚国太宰,迁居至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国,他的子孙后代以地名为氏,姓钟离。伯州犁九世孙钟离昧在秦末楚汉争霸时,是楚霸王项羽大将,在项羽乌江自刎失败后,遭刘邦追杀,路途中自杀而亡。他的第二个儿子钟离接因为逃难,于公元前201年,在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去离取单姓钟。

以职业为氏。春秋时期,按周礼规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个负责钟吕等打击乐器的属官,称钟师。担任钟师的人,其职位因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故世代相袭。因乐器中以“钟”为十二律之首,故有部分钟师以职业为姓。这一脉支有一后裔钟子期,能欣赏俞伯牙所弹高山流水之音。为纪念钟子期,这一脉支的后代以“知音堂”为堂号。

汉化改姓。在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相传畲族祖先盘瓠帮助中原皇帝平定叛乱后,辞官隐居于深山中,膝下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蓝、雷,而女儿取名为龙郎公主。盘瓠为女儿招赘钟姓女婿钟志深,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就成为了畲族钟氏的始祖。

此外,羌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回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虽然钟氏起源原因不同,但祖先主要出自于如今的安徽省境内,汉晋南北朝时向东播迁到江浙皖赣、中原地区,其中颍川钟氏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钟氏来到梅州定居始于宋元之际。“在嘉应大学扩建时,发现了最早的钟氏夫人之墓,据考究,钟姓人最早来梅是在1200年前的唐朝年间,有钟氏来梅州做县令。”梅县梅江区钟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钟柏兴介绍,现定居梅县梅江区的钟姓人口都是宋末元初时迁入,主要为烈系四十六世友文公、友武公、友勇公的后裔,现《梅县梅江区钟氏族谱》将现有居住在150多个村的后裔整理分为13个世系。

梅州钟氏人口逾30万,梅州市钟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锦兴介绍,五华、兴宁、蕉岭等都是钟氏一族人口集中之地。“五华县有10万多人是姓钟的,兴宁县和蕉岭县逾5万,而梅县梅江区亦有3.8万余人。” 钟锦兴说。

大傅家声

文官武将众多 为名门望族之后

走入寿山公祠,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祠之建筑,为明末清初古代客家宗祠殿堂式建筑。公祠原有三进四横,上、中、下三堂均为“怡梁”式梁架结构,保存着古代中原典型府第式格局构建,前后檐拱角。

大门外为灰筑禾坪,坪上六对楣杆硖庄严矗立,坪外半月形池塘,背围以丈高灰墙,围成一个半圆形场院,总占地约4500平方米。

堂立石柱二十八根,有方有圆,长短不一,柱础为鼓形,花纹形态各异,画栋飞檐,形极壮丽。上堂设有祖龛,供有列祖列宗牌位,为祭祀主要活动场所。

以前,每年秋分祭祀,礼仪极其隆重、肃穆,子孙不论外出或在家谋事,必归聚一堂以展孝思。中堂以穿花金漆屏风分隔,上空本有雕龙金漆板五块,横跨金字杠,上供五座诰封圣旨亭。

溯钟氏始祖迁益公第八子雪峰公,元朝至正年间,由闽入粤,出仕元朝程乡县(今梅县)儒学训导,后来遂家于城西南隅五马坊起居造籍,其后子孙数迁,五世祖迁至水南堡大坜口前心约定居。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寿山公(讳文义)为雪峰公九世孙,生于明嘉靖己丑年,入清后,子孙繁盛,科甲年连登,簪缨继起,蔚为梅州水南望族。于是,钟氏子孙建了“寿山公祠”,以纪念祖先崇祀典,序昭穆,训诗书,联宗谊。

梅州钟氏源于河南颍川,故堂号为“颍川堂”。堂门联为“颍川世泽,大傅家声”,“堂联里的‘大傅’指钟繇,是三国时魏颍川人,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是钟氏家族引以为傲的名人。”梅县梅江区钟氏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秘书长钟跃宏介绍,其联意为钟姓望族出自颍川郡(今河南长葛市),大傅是先祖显赫的功名,后裔不能忘记根之所在,宜以先祖为楷模,奋发进取。

2003年因征地拆迁,寿山公祠面临商业性拆迁,钟氏家族通过各方的力量才保护了下来。“这是我们钟氏的祠堂,有三百多年的文化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要保护下来。”寿山公祠理事会会长钟荣建说。

在上、中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金碧辉煌30多块牌匾,上书“(岁)进士”“明经进士”“解元”“亚魁”等,匾中书法苍劲秀整,不乏名家手笔。据了解,堂内原挂有各类牌匾60多块,都是明清以来子孙登科第,或选任外州府官吏有业绩者,或有嘉言懿行者,或女之贞烈者,报由上宪州府赐之旌表,但因历史原因,五块龙板及五座圣旨亭及六十多块牌匾无一保存。

钟姓望族,一贯有兴学、奖学、助学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特别在上世纪初至60年代,梅州钟氏一直在祠内办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清代,人文蔚起,科甲连登,中举者七人,其中解元一人,贡生、监生、秀才者人众,另有贡生、监生考授州同知者五人,考授知县、县丞、训导及其他文武官职者多人。

近现代也涌现了不少杰出人才,上世纪日军侵华期间,裔孙钟扬于上海“八一三”事件时奉命守土抗日,不幸殉国,后入祀忠烈祠;二十一世裔孙钟伯铭(原名钟维荣)由泰国直奔延安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勘察院院长等职;在国民军任中将的裔孙钟林宗等将校多人,仕虽不同,皆以抗日救国,振兴中华民族为宗旨。二十世裔孙钟誉嘉热心办学,毕生从事教育,教绩彪炳;二十二世裔孙钟正山,侨居马来西亚,早年创办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并任院长,三任世界水墨画家协会会长,现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会长,并与国内多所大学联办国际现代艺术设计学院,这些都是寿山公裔的佼佼者。

几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梅州钟氏族人先后迁至广西、四川、江西及海外等众多省、市、县。但无论身在何处,族人始终惦念着他们的故乡,他们的祖先,他们的根。

家训世承

牢记家训12款 良好家风融入钟氏血液

“父辈们投身革命是自发的,这与从小受到的家国忠义教育分不开。” 梅县梅江区钟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钟育希说,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族谱记载,作为南下客家居民的钟姓,家庭教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在梅州钟氏族谱及祠堂里,都会出现“钟氏家训12款”的内容。何为“钟氏家训12款”?指的是家规当守,家法当遵,耕读当勤,勤俭当勉,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以义方,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远近当亲,祭扫坟茔,宝藏谱牒这12条48字。

12款钟氏家训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家训教诲已经融进了钟家人的血液里,世代相传。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在梅县三乡石楼村,有一座简朴的文德楼,门书“文章华国,德行齐家”。这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钟鲁斋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只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学业,从而将节省下来的留学奖学金为父母盖起这座居所。

钟鲁斋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少年时代在家读完“四书”、“五经”等书,15岁就读于丙村三堡学堂,中学毕业时因成绩优秀,由学校保送到上海沪江大学,在沪江大学教育系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获“荣誉奖学金”。

钟鲁斋毕业后返回梅县,任广益中学教务主任,并协助黄墨村等创办梅县第一间大学──嘉应大学。

为进一步掌握教育理论,1926年,钟鲁斋重返上海沪江大学,在研究院学习,专攻教育学。翌年夏,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两年后,他以参加“万国主日学校大会”的中国代表资格,到美国进入斯坦福大学专攻教育学,经勤奋研读,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历,再由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经印度、新加坡、香港回到上海,沿途考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情况。

1931年后的六七年间,他先后任上海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等职,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在此期间,他写出许多教育论著,有的编成教育丛书出版,有的被列为大学教材。

抗战初,他在香港创办南华学院,亲任院长,开设文史、金融、法律、商学、外语、会计等新科系,师资阵容整齐。不久,因日寇南侵,南华学院迁往梅县城北教溪口。

钟鲁斋对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对发展梅县教育事业、培养地方人才方面极为关注。为了办好学院,他曾远涉南洋,奔走于印尼、新加坡等地募集资金,得到爱国华侨的热心赞助,并得县长彭精一鼎力支持,南华学院建起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校舍初具规模,有学生400多人。同时还到各地聘请专家、教授前来任教。他虽身为院长,仍亲自任课。

据一些南华学院校友回忆,他待人和蔼,知识渊博,善于辞令,深受师生爱戴。1938年,广州沦陷,大专学校内迁,钟鲁斋为南华学院聘请了一批教授,招生人数达到700人,为当时梅县地区和闽粤赣边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钟氏家族的人一直都很崇文重教。”钟育希说。近十年间,他协同梅县梅江区钟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钟柏兴、副会长钟汉兰、钟保华等收集钟氏新旧族谱资料编入《梅县梅江区钟氏族谱》使之趋于完整,让钟氏后人都知道他们这一支的血缘一直传下去,让子孙明白他们的根源所在,将钟氏良好的家训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链接

钟姓图腾

钟姓图腾外圆为钟口,内左伞为盖,右上为鼎,中为人心,下为鼎足。意为中正圆能,钟鼎大义。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名录

钟氏近现代名人

中国热带医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 钟惠澜

钟惠澜(1901-1987年),祖籍梅县三乡(现雁洋镇)石楼村,其父亲年轻时因贫穷被卖身到南洋做工,1901年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幼年家境清贫。1917年回国,入梅县广益中学学习。1922年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秋毕业,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钟惠澜在黑热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热带医学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其精通6国文字,能用8种外文阅读资料,曾发表过近400篇学术论文,有近200项发明和发现。

抗战时曾担任中央医院内科主任,中和医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长期担任中央主要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是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常委。

著名机械学家、教育家 钟皎光

钟皎光(1907-1996年),祖籍梅县,1907年出生,1920年秋考入梅州中学,192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科,1929年毕业后任广州测量学校教官。1933年任母校梅州中学校长,1936年考取广东省公费留美,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机械工程,1940年获博士学位。

1940年冬学成回国,奉派担任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教席。后就职经济部工业试验所,主持开发热工试验室与动力试验室,继兼任中央大学工学院教授。1947年始返南京,担任机械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

1948年秋,应台湾大学之聘,任台大工学院机械系教授。1956年当选为台湾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任内创办《机械工程》杂志。1965年8月出任台大教务长。1967年10月奉派借调任台湾交通大学改制后首任工学院院长。

客家姓氏|梅州“钟氏”人口约30万,为名门望族之后,堂号图腾了解下

马来西亚现代艺术教育之父 钟正山

钟正山(1935—),祖籍梅县,1935年生于马拉西亚马六甲州。1955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系,并考获美国三藩市大学公共行政管理系硕士学位。1967年,钟正山在南洋美术的基础上,强调实用美术与纯艺术结合、创造艺术本土化、艺术事业性,并创办了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掀开当地艺术教育的序幕。

1967年至1970年间,因德英美等国政府邀请,赴西方考察现在艺术教育和现代美术的发展成果。1984年再度赴欧美考察学习。1988年应中国政府之邀,首次回中国大陆考察,此后与中方合作,相继成立了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学院、湖南炎帝专修大学正山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上世纪末,筹划成立了马来西亚国际资讯艺术学院。

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50余年,出任过亚洲太平洋地区艺术教育会议主席,连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会长12年。他把客家人精神诠释为正气,大气和才气,这样的精神也使得客家人在政经文教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张柳青

【摄影记者】何森垚

【实习生】邱珂娜

【作者】 张柳青;何森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中餐界“两天王”获颁“特别表扬奖”

下一篇新闻

殷墟甲骨流散至14国,总数超2.6万片,日本所藏占了一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