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特稿:中美人文交流:虽遇逆流 仍具韧性

新华社华盛顿5月23日电 特稿:中美人文交流:虽遇逆流 仍具韧性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

美国电视制片人乔希·塞利格这阵子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参加6月底的MIP China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线上会议。

曾12次荣膺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的塞利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中国内容发行商与国际电视频道和播出平台的洽谈会,“在当下世界有着全新的意义,它既是洽谈合作的双赢平台,也是坦诚交流的文化桥梁”。

塞利格曾与中方伙伴联合出品了不少优秀动画节目,如与奥飞娱乐合作的《超级飞侠》、与优扬传媒合作的《豆小鸭》等,后者在美国迪士尼少儿频道和中国的电视台播放。

“有了这样沟通和合作的桥梁,我们才可以加深彼此了解,减少文化偏见,阻止不实信息传播,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必须牢记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有责任携手引领世界前行。”塞利格说。

事实上,中美人文交流“一直在线”。作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人文交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两国关系增信释疑的润滑剂。近几年,中美人文交流合作虽然遭遇“逆流”,但仍然保持了顽强的韧性和生命力。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阴影下,两国面对面交流的大门几乎关闭,但多个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平台却打开了一扇更宽大的交流之窗。

特稿:中美人文交流:虽遇逆流 仍具韧性

5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拍摄的雄性大熊猫幼崽“小奇迹”(左)和大熊猫“美香”。(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教授朱志群对此深有同感。日前,他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由前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副校长冯达旋主持的线上对话会,主题是“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有来自新加坡、中国、美国、马来西亚以及欧洲地区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参与。

“这几年类似的线上交流不少,我觉得挺好,当然有时面对面交流可能会更深入,但线上会覆盖面更广。”朱志群说,在中美官方交流近年“几乎没有的情况下,人文交流更为重要”。

去年10月,在清华大学与耶鲁大学共同主办的中美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20所中美大学的校长相聚云端,以“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的大学”为主题,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推进两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强调面对全球化进程的不确定性,中美两国高校保持学术交流,继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的教育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的相互支持,给两国关系注入了难得的正能量、暖力量。我是这些故事的见证者,也深为这些故事所感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杨新育对新华社记者说。

此外,在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来自华盛顿特区、纽约、迈阿密等十余所高校的上百名中美青年艺术家和他们的老师、朋友们携手推出多场精彩的云端音乐会,以艺术为纽带,跨越语言文化隔阂,倡导互助,传播友爱,给疫情压力下的观众带去温暖与安抚。

特稿:中美人文交流:虽遇逆流 仍具韧性

2019年9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人们在中国城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线下的故事也很暖心。杨新育说,美国不少高校在及时发声力挺中美教育交流的同时,还为深受签证、疫情影响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住宿诸方面予以很多具体帮助。对于无法返校的中国学生和被录取但未拿到赴美签证的新生,许多美国大学紧急制定计划,同意这些学生在其中国合作大学开始秋季学期,按学校要求选择的课程学分能得到认可。

“我们两国都是人类文明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必须生活在一起,相互理解,培养同理心。而恰恰是在政治和经济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文化和音乐交流可以在促进理解、促进和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美国知名文理学院巴德学院院长莱昂·博特斯坦强调,“分歧与竞争不影响两个伟大的国家和谐共存与合作。”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绿点战略咨询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兴(英文名丹尼尔·赖特)认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佳话对两国关系发展有着重要启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需要继续加强人文交流,为双边关系发展夯实基础。

唐兴指出,目前美中两国在国家安全、贸易等方面存在分歧,但他相信,“我们两个伟大国家和人民仍有空间走到一起……我们有很多重要的理由来呵护(两国)人文交流的空间,我把它叫做‘战略绿洲’。它很重要,在面临不同挑战的时候,它更加重要。

上一篇新闻

2019年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将组团出海参加16个国际大展

下一篇新闻

英国电视人实名安利《声入人心》,湖南卫视原创走向国际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