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建设公园城市,如何过“水”关?这场论坛上专家支招

2020年1月9日至10日,水与文化—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学术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齐聚蓉城,为都江堰灌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出谋划策。

建设公园城市,如何过“水”关?这场论坛上专家支招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岷江之水流经都江堰,千年来,滋润了成都平原。在建成2276年后的今天,都江堰仍发挥着巨大效益。如今,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规划了一系列的湿地、公园,合计超过15000亩,还有更大面积的绿地面积。

目前,如何用好成都的水资源,支持公园城市建设?学术论坛上,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鹏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

“从实际情况来看,成都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城市。”林鹏智表示,成都市水资源总量在80亿方,人均水资源是500立方米(每年每人)。幸运的是,有着从都江堰、岷江的水,来补充成都的用水。从成都市水资源公报显示,从2014年至2017年,都江堰每年向成都供水量每年递增,在2017年已达60亿方。

“虽然有都江堰的供水,但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方面,仍有着水不够用的问题。”林鹏智解释,都江堰每年给成都市提供大量的用水,但基本一半的水量都是用于农业。同时,虽然成都市的水循环利用比例非常大,但目前利用率不到1%。

“或许,其他国家、城市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答案。”学术论坛上,对于如何解决水不足的问题,林鹏智以新加坡为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据林鹏智介绍,与成都相似,新加坡也是一个缺水城市,水资源人均量非常低,远远低于成都。而新加坡的主要河系新加坡河,总长度只有3.2公里,上世纪60年代是污染非常严重的河流。而通过一系列的治理后,到今天,已成为新加坡主要的景区。

从2006年起,新加坡开始进行ABC计划,主要是水系的绿化,通过对河道的处理,将以前变曲为直的河道重新变直为弯。同时为了净化水质,增加了湿地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对水体进行净化。并且在技术上,新加坡还对中水回用做了很大的投入,目前水循环利用比例达到40%。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邓文博

编辑 刘宇鹏

上一篇新闻

成都向南 湿地公园为市民带来高品质滨水活动空间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新增38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累计2918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