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3日 星期日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来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三日丁酉

耶稣2018年9月2日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2018年8月17日至21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FIST课程“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顺利举行。

本次课程邀请到了陈来、包弼德、田浩等中文世界与英语世界的顶级专家参与,是复旦大学中国哲学领域有史以来集结到的最为豪华的专家阵容。

本课程的最大特色在于,各位专家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员。

参加本次课程的不仅有复旦本校和其他高校的学生,也包括“首届青年儒学研习营”的全体学员以及某些社会人士。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以“再谈为什么要重写《宋明理学史》”为题为学员上了第一堂课。

吴震教授以“为什么要重写”、“什么是‘宋明理学史’”、“何为‘新编’”为问题意识,从以下六个方面给予解答:

(一)四十年来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反省;(二)新世纪以来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三)材料、方法及问题意识的自觉;(四)“理学”问题的重新审视;(五)理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六)宋明理学史新编的特色。

在演讲中,吴震教授特别强调,宋明理学既是哲学,富有深刻的义理思辨,更是一套文化体系,内含政治、历史、社会、礼俗等各方面内容。

在历史上,宋明理学推动了儒学的思想发展、理论思辨,使得儒家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以及重要的转化。

加强宋明理学的学术研究、创造性地转化儒家思想的优秀传统,对于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无疑会起到助推的积极作用。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18日上午和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俊老师分别做了两场演讲。

上午,何俊教授以“《伊川易传》的传释方法”为题,分析了《伊川易传》的传释模式,进而理解其由易学转出理学的方法、理的性质,以及带来的思想空间。

何教授认为,宋儒的哲学架构是易学,旨趣是理学。《伊川易传》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易》的传释以建构理学,此书亦因此成为理学的基础性核心著作。

然而学界对于《伊川易传》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阐发的义理,缺少讨论由易学转成理学的方法及其性质。

在演讲中,何教授从“辞与意”、“传释的四维模式”、“理的性质:聚合”、“传释的延异方向”四个角度具体阐述,生动地讲解了《伊川易传》的传释方法。

下午,何俊教授接着上午的主题,以“《童溪易传》对《伊川易传》的延异”为题做了演讲。

何教授认为,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脱出谱系,从宋代理学共同的经典诠释中进一步观察洛学向心学的转化,以期理解宋代理学的延异及其内在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何教授在总结时重点谈了宋明理学研究的方法。何教授认为,理学虽然淡化经典,但我们完全可以从经学的角度来探讨理学,这也应该是新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何教授今天的课为我们从经学的进路研究理学提供了一种典范。

当然,何教授也强调宋明理学的研究应该保持多元化和开放性,他的研究方法只是众多研究方法中的一种。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19日上午和20日上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与宗教学学院的田浩(Prof. Hoyt Cleveland Tillman)教授以“南宋道学的演变”为题做了两场演讲,19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主持,20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主持。

在19日上午的演讲中,田浩教授首先以他的代表著《朱熹的思维世界》为例,介绍了美国学生的读书方法和西方学者的研究特色。

田浩教授指出,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特色在于,既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读者对象,也强调论点和论据;既与古人对话,也与当代学者对话。

在具体讲解“南宋道学的演变”过程中,田浩教授指出,上世纪“Neo-confucianism”在西方用法不一,既可指程朱理学,也可指宋学,而他认为使用“道学”来理解宋代儒学的演变应该更好。

田浩教授认为,在南宋儒学中朱熹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田浩教授演讲的重点在于,思想演变的过程本来就有多样性和丰富性。20日上午,田浩教授继续讲授“南宋道学的演变”。

在整个演讲中,田浩教授选取了南宋的胡宏、张九成、陈亮、陆九渊等人物,非常生动和详细地讲解了南宋道学的演变。

田浩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讨论和对话不但对学术创新具有积极意义,也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19日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洪兴教授作了题为“二程思想简说”的演讲。徐教授首先指出,二程在宋明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对二程的研究很有必要。随后,徐教授从五个方面讲解二程的思想。

(一)二程面对的思想世界。徐教授认为,面对当时的思想世界,二程既要排斥佛老,又要建立儒家的正统。

(二)发现“天理”。徐教授在分析“天下只有一个理”、“形上、形下”、“‘天理’自然”等命题之后,指出二程发现“天理”的重要贡献。

(三)“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徐教授认为,二程对“仁”之体、“礼乐”之体探究表明,其思想旨趣在于为儒家的价值寻求本体依据。

(四)“性即理也”。徐教授在对“命”“性”“心”“理”等概念辨析之后指出,二程理学导向的一定是价值理性,而不会是工具理性。

(五)“诚”与“敬”。

徐教授最后指出二程在工夫论方面的差异,大程偏向内求,而小程偏向外求。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郭晓东教授以“性气关系中的朱子气论研究”为题作演讲。

郭晓东教授首先对朱子论气质与气质之性作了分疏,认为较之张、程之说,朱子之辨析显得更为精致,也更有系统性。接着,郭晓东教授以“气是否可能具有道德性”为问题主线,着重探讨朱子论浩然之气。

郭教授认为,从理气对分的理论架构上看,理已经为性善作了形而上的保证,那么对气而言,则不必说存在一种本然的善气,这是朱子的总体立场。

但朱子似乎必须在“气”自身体段处找到可以被变化的依据所在,这或许是朱子讲“本自浩然”的原因所在。

然而对朱子而言,此中则存在的巨大理论风险。郭教授指出,本课并非给出结论性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对于理解宋明理学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郭晓东教授告诫说,如果在读书时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能轻易划过。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21日上午,《历史上的理学》作者与译者对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波老师主持。

《历史上的理学》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东亚语言文明系讲座教授包弼德(Prof. Peter K. Bol),译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昌伟教授。

包弼德教授和王昌伟教授就《历史上的理学》的读者定位、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对“国学”的看法、“天理”的理解等七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对谈中,包弼德教授认为“儒家”这一概念需要界定,不可以随意使用,“国学”这一概念也是如此。

包弼德教授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和理学中的“天理”概念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引起热烈的讨论。

8月21日下午,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包弼德教授以“The Neo-Confucian Alternative in Wuzhou(婺州):Claiming Zhu Xi”为题作演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波老师主持。

在演讲中,包弼德教授首先解释选择婺州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然后着重讲解“金华四先生”与朱子学的关系,以及“类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史内容。

包教授演讲的内容通常容易被哲学专业的学生忽视,而这些也应当是宋明理学研究者所应该了解的。

尤其是他提出“在朱子学成为官学之前,‘金华四先生’为何对其感兴趣”以及“在朱子学科举化后,金华为何没有出现第五个先生”等问题,更值得深思和探究。

「纪要」复旦大学举办“宋明理学系列专题研究”FIST课程

8月21日晚上,上海儒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以“朱子《太极图解义》的哲学建构”为题作演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郭晓东教授主持。

陈来教授认为,朱子的《太极解义》是其太极本体论和太极本源论的建构之始。这一建构,不仅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正式作为哲学建构的主要依据和资源,开发了《太极图说》的本体论和宇宙论意义,把太极动静阴阳论引向了理气哲学的开展。

而且,谋求太极与人极的对应,太极与人性的一致,更以“全体太极”为成圣成贤的新的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中心,集理气、性情、道器、体用为一体的一套哲学体系。

这不仅使朱子在其后期思想发展中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更为宏大的发展,也使得北宋以来的道学在理论上和体系上更加完整和完善。

上一篇新闻

第七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湄洲岛开幕

下一篇新闻

现场丨2018全球(新加坡)区块链技术峰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