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中国画海洋绘画开拓者、重要奠基人李海涛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
2月15日,中国著名海洋画家李海涛以“米寿”高龄仙逝于中国南海之滨三亚,魂入毕生痴迷的大海怀抱。3月1日上午,李海涛先生追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术界的知名人士与先生的亲朋好友共同缅怀李海涛。
(中国著名海洋画家李海涛先生追思会现场)
李海涛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同时也是我国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从艺七十余年来,李海涛画过山水、人物和大海,均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上世纪70年代起,从山水画转入海洋绘画科目的研究创作,也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
(李海涛先生追思会现场)
“海涛先生完全当得起这一殊荣!”追思会上,多位著名画家这样评价李海涛先生的海洋画时说,在传统中国画中,画海的作品很少,水的形象多以“鱼鳞纹”直至近现代没有什么改变,与真正波澜壮阔的大海相距甚远,海洋绘画不象其他绘画题材有充分的前人技法可借鉴,属于中国画的学术空白。李海涛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将中国画海洋绘画作为主攻方向,最早探索国画画海的新技法,海浪留白、积墨、积彩、冲流等技法,创造性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画海技法,填补了中国美术史国画画海的学术空白,“仅此一点,海涛先生对中国画的贡献功不可没。”
(李海涛先生作品)
现场,多位同为中国海洋画家也说,李海涛的作品在“视觉海”“听觉海”“味觉海”的三觉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殊为难得的是,他不仅捕捉住千变万化的海之形象,而且把它升华为丰富多彩的海之情感,因此他笔下的大海既气魄雄浑、豪情万丈;又意境幽远、清心悦目,产生了一种极其新颖和亲切的艺术语言。”
(李海涛先生作品)
提及李海涛的绘画成就,其代表作《海疆万里图》长卷不能不提。全卷共有描绘102个景点,并把春、夏、秋、冬、雾、雪、风的逐步演变画在同一幅画中,堪称中国海洋画“开山之作”,难度超过古人描写汴梁街景的《清明上河图》,《海疆万里图》详实并艺术地展现中国海疆的全貌。
(李海涛二子、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美协主席李冬这样回忆父亲)
而这幅表现中国海疆全貌的巨作的背后蕴含的故事也同样打动人心。李海涛二子、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美协主席李冬回忆当年陪父亲在中国海疆采风的情景时深情地说:“父亲不止一次说,那么漂亮的海水,一定要用中国绘画艺术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为了创作《海疆万里图》,1985年起,父子俩在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行走31000多公里。“在那个凭着介绍信才能住旅馆的年代,我们父子拿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介绍信,从北至南一次就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海岸线,搜集了大量素材。”这幅作品由此首创了中国当代美术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三项纪录。
(早年间李海涛先生采风图)
采风中,李冬一次次感受到父亲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他回忆说:“不同地理环境的植物不同、礁岩不同、渔船不同、民居不同、图腾信仰不同、劳动方式也不同,对这些差异的研究逐渐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对我国海洋全貌的独特认识。”这次与父亲在一起的共同创作经历,成为李冬此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同为画家的他受益终生。
(李海涛先生与夫人肖凯合影)
李海涛毕生与海洋结缘,其中被传为佳话的还有他与夫人肖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之女)相濡以沫的爱情。二人相守近60载,肖凯一直是李海涛艺术创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对他从事海洋绘画给予坚定的鼓励和帮助。
(李海涛先生作品)
2006年,李海涛与夫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推动海洋绘画为目的创作研究机构“中国海洋画研究院”,2016年,该院设立台湾分院,团结两岸海洋绘画艺术家约40人,先后在钦州、三亚、厦门、北京举办大型“拥抱蓝色国土”画展,亲自传授海洋绘画技法……在两人的共同努力感召下,海洋绘画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探索者。
(李海涛先生作品)
李海涛的岳父肖劲光一直对他的海洋创作给予深切关注,认为,国人虽领土意思强烈,但海洋领土意识尤缺乏,肖劲光曾说过“寸土必争,寸海也必争!”。海洋绘画创作,有助于唤起国人的海洋疆土意识。欣赏李海涛描绘中国万里海疆的的画作,许多人都会在其中感受到画家内心深刻的爱国主义情结,激发着人们的爱海之心、爱国之情。
(李海涛先生追思会现场夫人肖凯与嘉宾告别)
李海涛的海洋画作一直展现着他的家国情怀,力图展现当代中国的强盛。纵然到了耄耋之年,这种情怀也一直伴随着他笔耕不辍。2017年,李海涛完成新作长卷《海上新丝绸之路*共同富裕图》,描绘了21个国家,串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
(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黄宏先生亲临李海涛先生追思会现场)
李海涛生于青岛,归于三亚。从海上来,乘波涛去。他一生与大海结缘,半生致力于中国画海洋题材的实践、探索,团结和引领更多艺术家关注海洋画题材,投身到国画海洋绘画的研究创作中来,以自身所学所为践行着“德艺双馨”。正如一位缅怀者为他所作的藏头诗一样:
海洋绘画第一人,
涛浪碧波洽似真!
先驱巨制功夫纯,
生活丰富家和润!
神灵高贵德艺馨,
采风随笔妙趣新!
永结同心至诚爱,
远近皆续转世亲!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先生致辞:先生魂归大海,丹青浪涛不息!
权威艺术评论家、史论家定论:李海涛先生是中国画历史上第一位通过海洋绘画科目进行研究创作的“海洋画家”。在他的影响下,在当代业内外逐渐产生“海洋绘画”、 “海洋画家”的专用表述。
2006年李海涛先生主导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首届海洋绘画展”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海洋主题的国画美术作品大展, 参加展览画家有北京、山东、海南、广东、台湾、辽宁、中国人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以及旅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专业画家,画展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海洋绘画艺术研讨会”,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举办国画海洋题材的学术研讨会。 之后在李海涛、萧凯夫妇倡导下于2006年成立中国第一个以推动中国海洋绘画为目的创作研究机构“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研究院画家来自海内外,均是华人的以海洋水墨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创作对象的专业画家。2016年在祖国宝岛台湾又成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分院”。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更多当代美术工作者对海洋绘画有了新的认知,投身到中国海洋画研究创作当中来,由此也逐渐显露出中国水墨绘画为特质的“海洋画派”面貌。
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这样评论李海涛先生:
●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1988年对李海涛先生说:“海很难画,而你画的很好,很有新意,还很有意境”。 李海涛先生以极为完整的形式和成熟的技巧,开创出一套“海”的中国画表现技法。
●著名美术评论家和史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刊物主编、潘洁兹老先生特撰文《海涛画海》,发表于2002年《北京晚报》。文章中写到“……翻遍历史,却找不到一个是画海洋的画家;有之,自现代的李海涛先生始。海涛是我国千古画海洋的第一人,海洋观念滞后的我国山水画家,由李海涛开了个好头……”。潘老又文:“李海涛是海洋画新领域的开拓者,填补了画史的重大空白……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到今天我们才从李海涛的画中找到‘意溢于海’”。
● 著名山水画大家白雪石先生1982为李海涛先生画展撰写的前言中写道:“用中国画表现海难度较大,而他在这方面却是取得成就和突破者”。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2000年专门为李海涛先生题写《海洋艺术的开拓者》。
●著名画家、资深美术理论家、北京画院副院长吴休先生1991年撰文:“历代中国画表现大海的寥寥无几,传统技法方面几乎是空白。可以说没有多少遗产可以借鉴。李海涛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辟自己艺术道路的……李海涛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生活的滋养对创作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海洋画家”。为此吴休先生2007年又专门题写《中国画海第一人》。
●著名画家石齐先生2000年为李海涛先生挥毫《海从海涛始》。
●美术评论家、理论家、著名画家、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艺术理论部副主任梅墨生先生评论道:“从整个画史上看,李先生的海画也是十分突出的,具有着开拓性的意义和创造性的价值。”
●199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华君武副主席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在李海涛个人海洋绘画展上讲话时说:“李海涛是个非常勤奋的画家,否则不可能用五年时间画出这么长一卷画来。现在很少人深入生活了,但李海涛同志依然坚持这条道路,所以画出这么好的一卷画来。我想李海涛是一个爱国者、爱国主义者,没有这样的精神,是画不出这样的画来的。”
社会媒体早年评说和报道:
●1982年9月19日《日本海新闻》刊登“中国画家的作品展——欢迎中日友好的使者李海涛先生来到米子市”。文中称:“李海涛是中国美术界的中坚画家,作品描绘了中国各地山水海滨风光,画展可以看到中国画坛的动态”。
●1989年4月17日《深圳特区报》针对李海涛“海之恋——李海涛国画展”采访报道,文章以“海之恋歌”为题,“李海涛认为要真正表现大海的宁静、奔放、狂怒,就要在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大海之后,升华为艺术语言。借助特定时空,寄寓于熟悉而丰富的题材,运用纯熟的技法,把艺术家的意念表达出来。”
●1990年11月22日,《香港商报》题为“佳作如云奉香江”作者古羊 “中年画家李海涛,专擅画海,多年来醉心于大海的描绘。画它的清明澄澈,月白风清,画它的万丈怒潮,奔腾咆哮,画它的暮雨消歇,彩虹如梦。运用中国画工具开辟前无古人的画题,却不同寻常。”
●1991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翟孟“李海涛擅画海被人们喻为‘海洋画家’……其作品令人觉得耳目一新。深为作者笔端流泻出来的那种特有的风采和神韵所感染所折服。”
●1996年10月14日 美国《世界日报》“李先生不愧为中国第一代画海的权威。《海疆万里图》为空前绝后之作,中国绘画史难得之珍品。”
●《中华英才》2000年第236期专门为李海涛先生署文《画海第一人》
友人李中贵是这样忆海涛先生
惊悉海涛兄不幸病逝,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和他曾在北京美协系统共事十年,海涛兄雷厉风行的性格和冲锋陷阵的雄姿至今历历在目。
提起李海涛,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画家,是中国画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推动中国美术界走向改革开放的闯将和先锋。
1974年2月,在四人帮“文化组”的授意下,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批“黑匣”展览,李可染、李苦禅、宗香其、黄永玉、吴作人、李斛、张凭、黄胄、郑乃珖和秦仲文等19位画家的215幅作品被打成“黑画”残遭批判。打倒“四人帮”后,为了给“黑画”平反。当时尚在中国美术馆办公的“北京市美展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于1976年底和77年初,以当年被批判的“黑画”为主,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山水花鸟画展》。展览一开幕,立刻在北京美术界引起轰动。为了扩大影响,华君武还指示,文革后的全国美展办公室安排《山水花鸟画展》到外地十一个省市进行巡回展出,大大促进了全国美术界的思想解放。李海涛就是这个展览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
1977年,为庆祝打倒“四人帮”,当时的“北京市美展办公室”还组织在京的书法家在颐和园的谐趣园,举办了一个以打倒“四人帮”为主题的书法展。参展作者中不仅有启功、肖劳、邰宇、沈鹏、孙天牧、孙墨佛、李长禄、刘乃和、肖琼这些老书法名家,还有刘炳森、苏士树、付家宝、谢德萍、李华锦、韩绍王、张有清、与谷谿等青年才俊,更为难得的是舒同、张爱萍、赵朴初、李一珉、楚图南和于立群等领导也为书法展贡献了力作,成为这次书法展的一大亮点。而这些领导干部的作品大多是李海涛通过夫人肖凯的关系直接从家里取出来的。谐趣园的书法展,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美术界的改革开放,而且直接促成了中国书协的成立。李海涛功不可没。
1979年1月份,由闫振锋、李玉昌等在京的青年油画家发起的《新春油画展》在中山公园水榭开幕。邀请了在京的油画家吴作人、刘迅、吴冠中、刘海粟(当时在京)、靳尚x、庞均、袁运生、刘秉江,以及当时还是工人的王磊夫、钟鸣、毛栗子等36人的作品参展。刚刚得到平反的江丰在为该展撰写的前言中强调:该展览“不设审查制度”,“可以自由组成画会,以促进艺术作品的风格、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作品“可以标价出售”,“展览经费自筹,无需政府补助”。
北京美协把江丰的前言油印了500份,广为散发,立刻在青年画家中引起热烈反响,参加《新春画展》的画家首先成立了“北京油画研究会”,紧接着又涌现出了“百花画会”、“燕山画会”、“无名画会”、“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五月版画会”……一共30余个,仅到北京美协要求登记的就有25个。而负责群众画会登记的就是海涛兄,李海涛自然也就成了北京美协与群众画会的联系人,在群众画会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回顾海涛兄在北京美协的工作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京美协每一项新举措、新事物的出现都凝聚着李海涛的智慧,每一项新改革的实现都离不开李海涛的冲锋陷阵。比如,第一次在画舫斋为京外画家举办的《津门二孙画展》,第一次为美籍华人举办的《郭雪湖画展》及其研讨会,第一次在画舫斋为香港演艺明星举办的《唐乙凤画展》,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日本《东京站》,把画舫斋开辟成“美术家之家”,在画舫斋古柯道举办“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研讨会”,组织以“八十年代”命名的系列画展,积极为北京美协申请收藏专款往来奔波,终于使得李可染、李芳祥、吴冠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成为北京美协的永久收藏。
1986年初,我被调到北京市文联工作。海涛兄则得偿夙愿,调到了北京画院做专业画家,由于他的执着和勤奋,终于成长为已经开宗立派的中国画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是实至名归,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当初李海涛同志还是一位为推动美术界的改革开放高声呐喊、冲锋陷阵的闯将和先锋。
标签:名家,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