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难忘的盛中岁月


难忘的盛中岁月


难忘的盛中岁月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泽中学


小时作文开头总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其实那时对韶光飞逝毫无体会,只是故作斯文而已。现在年已耄耋,视茫茫、发苍苍,才深深感到时光真是如箭似梭,弹指一挥间,头上青丝已成白发,不禁唏嘘不已。记得1959年我到盛泽中学时只有25岁,真是年轻力壮、意气风发之时,可是由于我学历较低,只是中师毕业,虽然已参加南京师院中文系函授,但还没毕业。又是刚从农村劳动锻炼上来,离开讲台一年多,各方面比较生疏,因此对工作不存任何奢望。想不到于孟达校长却要我任教高二语文并兼班主任,这是当时盛中的最高年级,赋予我如此重任,充分显示了领导对我的信任,这种知遇之恩至今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作者获得南京师范学院函授毕业文凭


盛泽中学是一所很好的学校,它原是一所私立初级中学,办学历史较短,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只办了6年,与震泽中学相差20年,各方面条件较差,起初学校办在狭窄逼仄的济东会馆内,后来由政府出资在东白漾旁边的山西殿的原址上,造了几幢平房,作校舍。自此,盛中成了一所公立学校。那时解放不久,政府财力不够,所以学生宿舍和食堂还是利用居民的住房,至于其它的教学用房就谈不上了。


难忘的盛中岁月

济东会馆


难忘的盛中岁月

1953年,吴江县盛泽初级中学新校舍竣工


1958年大跃进时盛中开始招收高中班。那时的学生纯朴勤恳,学习都很认真。盛中在于校长的领导下,在各科老师的努力下,教育质量逐年提高。1961年开始有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从1963年开始,盛中年年有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如盛中第一个留美的学生王钟瑞,就是在1963年考取清华的;后任清华大学正教授的沈永林是1964年毕业生;后来是清华大学教务长的陈刚(原名陈荣荣)是1965年毕业生。1965年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盛泽中学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当时的苏州地区重点中学震泽中学。那时盛泽中学只是一所初中底子的新办普通高中,学生都是就近入学,无从挑选。部分老师是初中老师教高中,他们学历低,教学困难多;部分老师是新派来的大专生,他们教龄短,教学经验少。至于本科生则是凤毛麟角。当时盛中的条件与现在的学校无法相比,现在有的高中老师很多都是硕士博士,在学历上相差太远。有谁相信盛中这样的师资条件会教出清华大学的学生?高考录取率会超过重点中学?原因就在于那时盛中的老师工作态度认真,重视提高自已的水平,努力掌握教育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责任心比较强,有实干苦干的干劲,有奋力拼搏的拼劲,才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当时盛中老师那种认真教学的精神,学生那种刻苦学习的劲头,我印象很深,至今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泽中学60周年校庆时合影(左一陈刚)


盛泽中学出了不少人才,在文革前的毕业生中,如原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文荣中将,如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陆军,如原上海大众汽车厂高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德语专家蔡佳辰,以及前面提到的清华大学的教务长陈刚,清华大学教授沈永林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文革后盛中也出了不少人才,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博士生导师许春明教授,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徐伟峰),新加坡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获得新加坡国家医学研究会临床科学家奖的医学专家周建彪,国家食药品管理总局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博士生导师、姚卫蓉教授等等,都是盛中毕业的。盛泽中学为吴江的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令人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原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文荣


难忘的盛中岁月

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陆军


1972年,我离开盛中。在盛中工作13年,在这13年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同学的帮助,使我各方面都有提高。如一次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吴江教育界的老前辈任传济老师让我到他任课的班级讲课,从头听到尾,课后给我不少指点,对我古典文学的教学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那时我在教导处负责学生管理,吃饭时经常要等住宿生排好队,带他们走过一段路去校外餐厅,同学开始吃饭后我才去教工食堂就餐。因此常常很迟才到食堂,食堂老师傅从不因我拖延时间而厌烦,照样热情为我服务。这些都说明当时盛中老师、教工之间相互帮助的情谊。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至今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1971年,盛泽中学田径队教练和运动员合影


难忘的盛中岁月


在这13年中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那时的于孟达校长提拔我担任盛中教导处副主任。现在可能有人认为这算什么事,值得这样大惊小怪吗?要知道当时是重视成分、出身的年代,我的家庭政治条件比较差,成分较高,有的人见了我避之犹恐不及,怕与我多接近后,影响自已的政治前途。可是于校长却要提拔我这样的人当干部,这需要多大的胆量、魄力?现在回想起来,于校长这样做说明他当时的政策水平是相当高的,难怪后来他会成为吴江县县长,成为吴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这样做对我也是一种鼓励,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增强信心,更努力向前,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在教导处这个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一步,后来才可能有当时文教局领导点名要我到局里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视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当时县委宣传部的领导才会向县里推荐我担任文教局长的职务。我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还要感谢这些领导,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并不熟悉,感谢他们对我的厚爱。更要感谢于孟达校长,是他给了我一块垫脚石,使我能进一步攀登;是他给了我一张风帆,使我能乘风破浪。我有幸碰到这样的领导,终生感恩。


难忘的盛中岁月

原吴江县县长于孟达


于校长不仅在工作上关心我,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我。那时我已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对象,于校长为我做红娘,牵线搭桥,使我结婚成家,还想方设法帮我解决婚房。我们的女儿就是在盛中出生的,从此我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去年年底女儿陪我们回国,特地备了礼物,与我们一起去看望已90高龄的于孟达校长。她对于校长深情地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确实如此,如果没有于校长,哪来我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由此及彼,可以推想,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盛中的老师怎么会不积极工作?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育质量当然会上去。此情此景至今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作者与老伴的合影


我在盛中担任教导处副主任后,负责学生管理。我把在震泽中学工作时学到的一套搬过来,并加以发扬光大,订了各种规章制度,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学生到校外餐厅吃饭要排队进行,不准自由行动;早晨住宿生早锻炼后要进教室认真自习;宿舍中熄灯后谁讲话就要拎出来训,……现在有一些学生看到我,总要对我说:“王老师,你那时真凶,我们看到你就吓,大气都不敢出。”“夜自修只要听到你的脚步声,马上都不敢响了。”这种类似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对督促学生专心读书有一定的作用。学生用功读书了,成绩就上去了。但其中有些“管、卡、压”的做法,束缚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利。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对不住当时的同学。可是学生们对我很宽容,多少年后仍然十分尊重我,有的同学还把我当成好朋友。这种师生情令人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早期盛中内景


说到师生情,我不得不说的是半个多世纪后,当我从“王局”变成“老王”,变成一个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我那些学生即使当时盛中最年幼的关门弟子现在也都年过花甲,奔向古稀,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可是在我们之间还断不了师生情,逢年过节盛中有不少毕业生还要向我问好。如盛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原国防大学副校长王文荣同志,已是将军,身居高位,前几年我在国内时,春节都要从北京打电话来向我这个退休多年、无职无位的普通耄耋老人拜年。又如盛中65届高中毕业生周海生夫妇每逢春节都要登门送礼拜年。盛中66届高中毕业生,原县政协主席沈恩德同志最近回忆说:“过去了五六十年,但他们(指我们夫妇)那刻苦敬业的精神,无论是顺境、逆境、年轻、年长,始终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深刻地铭记在我的脑海中。”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同学们的这种情谊真正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泽中学66届同学96年聚会时的合影照


难忘的盛中岁月

1998年,盛泽中学校门


近两年我常去国外探亲,和这些老学生相隔千万里,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不少学生和好几个学生群都加了我的微信,经常相互问候。去年我在国外,立秋日在女儿家中游泳,连同院子中盛开的白玫瑰花,拍了两张照片,并各附一首诗,发到网上,引起同学们不小的反应。有的说王老师身体真好,有的说王老师有福气,有的说花好诗好,有的说王老师真棒,盛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原铜罗中学屠咪咪老师写了一首诗回应:“洁白玫瑰笑颜开,喜迎老师下堂来。闲庭信步舒胸怀,紫气东来乐开怀。”师生间如此热闹亲切的情景至今难忘?


难忘的盛中岁月

作者立秋日在女儿家中游泳


难忘的盛中岁月


难忘的盛中岁月

院子中盛开的白玫瑰花


其实在我的教师生涯中,除盛中以外,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震中任教时的那些更老的学生不少人至今也和盛中的学生一样关心我,最近我写了一篇关于羊肉的文章,就有当时一个比我还大一岁的老学生快递一大盒羊肉给我。后来我写了一篇关于熏青豆的文章,就有我在震中时的一个开门弟子邮寄了8筒薰青豆给我。还有其他一些事例我就不多说了。这种深厚的师生情令人感动。借此短文我向他们这一辈老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难忘的盛中岁月

学生邮寄给作者的8筒熏青豆


难忘的盛中岁月

学生邮寄给作者的羊肉


时间过得真快,真正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退休已26年,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在这些年中,我们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盛泽中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大楼宽敞明亮,宿舍食堂方便舒适,校园环境优美,各项设备齐全。我在这几十年的流金岁月中,在党的指引下,在大家的帮助下,从一个普通的中师生成长为一个基层干部,为人民做了一点工作。我要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虽然这几十年的人生过得平平淡淡,但却清清白白;虽然尝过酸甜苦辣,但也平平安安。我觉得这就是幸福。现在我们躬逢盛世,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要真诚地怀着感恩的心情,为新时代鼓掌欢呼!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中教学楼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中炳麟图书馆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中南大楼

难忘的盛中岁月

盛中实验楼

难忘的盛中岁月

教育局的退休老同志去木渎活动


本文作者:王新生

责任编辑:顾晓红、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王新生、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上一篇新闻

《心舞相融,以爱战疫》海内外艺术家录制公益舞蹈MV

下一篇新闻

《流金岁月》原小说的故事梗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