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东南沿海的小城 影响了日本美学五百年
人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现代印刷术发明以前,视觉传播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带色彩的,而跨地域,跨文明的视觉传播就更加有难度。陶瓷是日用品,耐用品,同时绘有图案的陶瓷业也是视觉的载体,一个陶瓷器物如有用心使用,甚至可以用好几代人,它事实上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一段被遗忘的存在,一个东南沿海的小城,它的美学影响了日本,东南亚五百年,今天仍然在发生影响,甚至也超越陶瓷领域。
红绿彩船钵为私人收藏
这类被称为红绿彩风格的陶瓷随着大明船扬波出海,从东南沿海的一个港口,漳州府海澄县月港出发,开启了一段影响影响亚洲美学五百年的旅程。
Gucci的经典风格与明代红绿彩陶瓷
大红大绿的配色很难达到被很好的搭配,这种非常生动的配色体系和纹案,与经典的GUCCI图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陶瓷被遗忘湮没在中国土地上已经过去数百多年了,在很长时间不知道出处。
吴须赤绘,漳州赤绘,汕头器,漳州红绿彩,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称呼
在国际上长期以来称呼为:汕头器(SWATOW)的陶瓷,日本称为“吴须赤绘”,一直没有知道出处,只知道来自东南沿海,可能是清后期兴起的汕头港。直到20世纪90年代 ,在福建漳州寻找到确切的窑口,随着平和窑古窑口被发现,吴须赤绘的生地得到确认,平和窑漳州红绿彩这个在生地被湮没的线索终于在中国开始浮出水面,开始有人关注。而另外一方,它在海外对亚洲,欧洲的影响超乎想象的大。特别是对日本近代16世纪以来的几乎整个陶瓷业。甚至曾经当时带出一个亚洲的美学潮流,引发了诸多跟风模仿,直到现在都在产生作用。
一个亚洲潮流文化的诞生始于明末,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漳州府海澄县月港,而在月港进入清代荒废后,邻近的潮州澄海县古樟林港,接力把这这陶瓷输送到亚洲各地,特别是东南亚。
在日本出光美术馆(以中国、日本的陶瓷器收藏闻名),当看日本江户年奥田颍川的吴须赤绘和中国漳州窑的吴州赤绘一起展出,感觉相当奇妙。“吴须赤绘”是日本对明代后期福建省漳州市近郊烧造的输出彩绘瓷的称呼。吴州赤绘输入日本,在当时的京都很流行。
这些被称为“吴须赤绘”的瓷器,曾是日本桃山时代(1595至1603)、江户时代(1603至1867)的豪商大户和“茶人”(即精通茶道的风雅之士)所钟爱的器皿,在日本还有很多传世的收藏品。而奥田颍川的作品从造型、釉色、纹饰几乎完全模仿漳州窑瓷器,不过仍稍有差异,从口沿的“虫食”(即釉剥落,露出胎土)等处,还是可以看到日本茶器追求“自然”的审美意识。
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这种南方民窑审美与当时中国的主流审美有着决然不同,从清初人士叶梦珠在《阅世编》中指出,“崇祯初时,窑无美器,最上者价值不过三五钱银一只。丑者,三五分银十只耳。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可说是对明末清初民窑瓷器生产的最真实写照。而这色彩艳丽,用风格生动且有诸多缺陷的器物在日本被极大的珍视且兴起一股持续数百年的风潮。
狮子纹鱼纹红绿彩钵
这是一件非常符合这样审美的器物,原为日本现代陶艺大家,收藏家川喜田半泥子的旧藏。(现在为中国私人收藏)
这里我们提一个人,二十世纪初期日本现代陶瓷贡献巨大的人,一个对这类物品推崇备至的,被称作日本“器的革新者”的北大路鲁山人。这时候离这种红绿彩风格传入日本,并在社会广泛流传已久过去400年了,仍然热度不断。传奇人物北大路鲁山人(1883- 1959),本名房次郎。涉猎众多以篆刻家、画家、陶匠、书法家、烹调师,美食家等各种不同的面孔闻名于世。
上图的碗,这个风格就是备受北大路鲁山人推崇,鲁山人是陶艺家也是个美食家,他把食器与食物推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日本料理的载体,这种赤绘风是他推崇备至的。因为他的努力,日本料理被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而他在72岁时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国宝级人物)”,但他却予以辞退,鲁山人于76岁逝世。通常艺术家都将被指定为国宝级人物当作终身的目标,可是鲁山人却拒绝了它。他的生活方式不容许自己对世俗有丝毫的妥协,先前,这类红绿彩风格的器物,在日本的茶道,和上层社会得到广泛的流通,而鲁山人致力与把它和日本的料理融合
明治年 青木大乘作品 吴须赤绘钵与水果
日本料理的最高点是“无味之味”,料理人之心,是装食物的一餐一盘,想象幽暗的草屋茶室,或者冬日白雪皑皑下,一个色彩热烈的且粗朴的器物,这是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温暖。而鲁山人以其一贯的高调自负风格写道:“其实料理也是‘悟’。他用这种食器与食物的角度把这种古老的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小县城的鲜艳且民间的美学,重新激活在日本的餐桌。且有著作《陶说》流传甚广,与柳宗悦,川喜田半泥子等推动了20世纪初日本的民艺器物等审美运动,把器物与美学的大众性,放到了现代化运动中。
北大路鲁山人陶瓷作品
江户年 永乐善五郎作 御三叶葵纹赤绘香炉
上图的香炉是永乐善五郎之作,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家族制作茶道用具的十个家族之一,永乐善五郎家是专任烧物师角色,而这个香炉的特别之处,除了永乐家是千利休家御用之外,同时还有德川家三叶葵文。
永乐家茶陶的特点在把千利休、千宗旦等人活跃的时代产生的茶道的“闲静、古雅”、“幽玄、物哀”的理念和“华丽、优美、洗练”等美学要素的融合。
而同时作为一种潮流也有大量其它的窑口和艺术家处于到这种类似风格的模仿创作。
上图这个带着德川御用三叶葵纹的赤玉盘(日本犬山烧),也能补充说明这类的风格在日本上层社会很流行且本地已经模仿这类风格进行再造。
江户年 尾形乾山作 赤绘火入
而另外一位艺术大家尾形乾山也制作过类似赤绘风的火入(火碳小器皿)。恰巧,前面提到的北大路鲁山人在20世纪的初期点评过乾山的陶器。
一说到尾形乾山(1663~1743),乾山为光琳之弟,这给了那些不了解乾山卓越天资的人某种安心感。尾形光琳(印在日本货币上的大艺术家)确实比乾山要有名。今天,在有识之士中间,乾山也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认可,认为其在艺术上绝不逊于其兄光琳,但是一般人还是对光琳更为熟悉,认为光琳更伟大。
这些例子只是在通过佐证来说,的确这种日本称为吴须赤绘的陶瓷在日本的确是非常流行的,无疑它所带有的独特的拙气+唐物的光环,让它在日本上层,桃山时代崇尚金碧辉煌的华丽风格,另开辟了一个路径。
而另外一方面,茶人千利休等等推崇的古拙稚朴,物之本初之态,和吴须赤绘这种民间的生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生猛而无忌惮的落笔彩绘,切如茶道中,待物之初心,而乎道。这种超越风格本身的的解读体系,一方面能够解释为何吴须赤绘这样的拙器能够在日本上层长时间的流行。且也让16-20世纪大茶人,大艺术家等文化人群体也都乐意参与和接受这类风格的创作,而这样的魅力在进入20世纪,放在现代美学的解读体系中也豪不逊色。
想象在十六到十七世纪日本兴起的草屋茶道运动中,在光线暗淡的茶屋中,吴须赤绘风格的器物作为一种拙朴且民间野性的鲜艳,在某种程度点缀形成了对草屋茶道和敬清寂的补充。
想象在明末那些简陋的制作空间里,从心且无拘束的洒脱用笔,与当时主导亚洲和后来清代官窑那些繁复和拘谨,从而有了一种美学上的差异性,和如今眼光可看待的现代性。
Yuko Nagayama 永山裕子的作品《掬空》,描绘一个吴须赤绘盘的场景。
名家改造过的赤绘加青花纹水注。而这样的风格的开发和再创造,一代代的名家接力地在创造。
名家尾形周平造(1788-1839)赤绘风格的片口钵。
这款有“大日本永乐造”这样的落款的德利瓶(酒瓶)是京烧名家永乐家所用,大约是明治政府初期时永乐家第十一代或是第十二代善五郎家主所用的落款。
五代加藤幸兵卫作品 吴须赤絵金彩凤凰,有人间国宝称号的加藤卓男之父
陶艺家中垣連次的作品
赤绘风拼江户切子
在19世纪明治年间还出现了赤绘风拼江户切子(早期玻璃雕花工艺璃)风格的高端酒器。类似的创新层出不穷,赤绘风格成为日本一个层次丰富品类繁多的一个固定品类。大量陶瓷艺术家从桃山到江户,到现在都参与到这类风格的再创作与开发。而在更大宗的贸易瓷上(明代和清的锁国政策给了日本陶瓷业国际市场空间),这类16世纪传入的陶瓷红绿彩绘风格,甚至在日本发扬光大,其开光装饰风格影响到整个日本伊万里陶瓷业的彩绘风格。
吴须赤绘 汕头器 漳州红绿彩 画册
漳州红绿彩花鸟大盘
古伊万里瓷画册
古伊万里瓷
伊万里瓷
赤绘风格茶套装
红绿彩风格咖啡杯
早在明代中后期就在日本的上层流行,关于这种在日本被称呼为“吴须赤绘”的器物,在日本一直有大量的研究,而历史上这个风格的出处一直是个迷。加上漳州府的月港,和潮州府的樟林港的早已经没落(两港口距离五十公里),后来的只知道大量的出口后来更为发达的汕头港,所以国际上也一直把它称为“汕头器”“SWATOW”。本地的窑口也早就消失在历史里面,中国能够找到的材料不多,而日本方面让人咋舌的是吴须赤绘(汕头器,漳州红绿彩)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早期包括是三菱财团的岩崎小弥太(大英博物馆日本馆就是岩崎家族的三菱商事赞助布置的)1932年制作的彩色精品图录出版,也显示这些瓷器在日本地位很尊崇,岩崎家族的静嘉堂文库和古董巨头山中商会1933年古赤绘彩色出版也有录入,而后来各种研究出版专著层出不穷。
事实上在明后期吴须赤绘进入日本之前,有一类陶瓷也在日本广受喜爱,一种被称为南京赤绘的红绿彩陶瓷也在日本流通。
南京人浮世绘
而南京赤绘和后来影响更大的吴须赤绘,它们作为中国宋金红绿彩风格的延续,带着民窑的野性在异域开花结果。
漳州窑系的红绿彩系列的门类非常丰富,且有大量非常超前的设计,这两个近五百年前的瓶子放在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还是非常新颖,且够得上一流的设计。
这个在海外博物馆地位尊崇外,对整个日本陶瓷业也有着巨大影响的陶瓷门类。对海外影响超巨大的东西,甚至创造过一个亚洲视觉潮流的东西,国内的研究收藏甚少,且几乎侧重于考古类型的,美学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也是抛砖引玉,这也实非我的专长。
红绿彩风格在亚洲其它地区的影响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也是三个地标,它们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的樟林港。
泉州港在元朝末年发生叛乱且持续很长时间,加上明初防倭寇的海禁,让它很快的衰落下来。
而漳州月港兴起于明景泰(1450-1456年)年间,盛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衰落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终止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请求开放海禁,隆庆皇帝予以批准,下令“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漳州月港成为开放的具体港口,在开放的同时设立了县治,因希翼“海疆澄静”而命名为“海澄县”。海澄县,古旧县名。当时成立之时因月港成为明朝闭关锁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而有趣的是,接下来相距50公里且县名近似的,潮州府治下的澄海县,樟林港在清代时候接力月港,成为沟通运输的重要港口,且建立和东南亚等更紧密的联系,同属闽南语系泛潮语地区的月港和樟林港,成为东南地区沟通海外非常重要的口岸。
历史明清潮汕福建地区和海外的复杂关联,潮州人在海外夺占三佛齐岛(今印尼苏门答腊)众多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他成立飞龙国。
潮州澄海县华裔郑信(1734—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统一了暹罗全国,建立泰国吞武里王朝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
张杰绪:潮州籍,安波那岛最早政权的建立者,纳土纳王国首任国王。
这种海外同胞建立政权的背景让贸易更加通畅,而同时这类型的陶瓷的美学风格也在与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水平最高的安南呈现出趋同性的。
同为明末漳州窑系的红绿彩与安南红绿彩水牛盘。
所列举的陶瓷装饰风格技法都十分接近。
与此同时,作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在17世纪也大量参与到亚洲的贸易。
荷兰人亚洲贸易点
月港的亚洲贸易网络
从两张地图可以看出,亚洲欧洲的交互,相互影响已经充分地开始了,而陶瓷上,也有所体现。清代初期的锁国政策让日本的陶瓷业有可乘之机,水平提升很快,并参与到国际的贸易大循环中来,下图是一个荷兰人风格和亚洲风格的陶瓷混合体,日本古伊万里瓷器的竞争力开始形成。
江户时代 古伊万里洋人龙香炉
一些更加复杂的风格内容感觉随着亚欧双方的沟通和交流被开发出来,与此同时世界也进入到一个更复杂,更大规模全球化交互影响时代,而红绿彩这样具有生动特点的陶瓷没有缺席且又被赋予新鲜的风格。
(附新加坡娘惹瓷风格)
清末民国初新加坡娘惹瓷风格或可看成红绿彩风格在亚洲最后的收尾。
娘惹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