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肉体、性、知识、政治、权力、法律,都可能成为商品化的目标
美国社会或美国文化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高度的商品化。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花花世界”。走进各式各样的商店,里面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颇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差不多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商品,从人的肉体、空气、抽象的观念到各类具体用物,无不商品化。所以当年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把商品视为持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的细胞,是一种真知灼。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征发展得更为充分,尽管在表现形态上有诸多不同。商品,依然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因素,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人成为商品。这种大规模的全全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趋向,不是人们主观意志可以主导的。需要提出的问题不是这种高度的商品化是如何产生的,高度商品化达到了何种程度。研究一个社会的管理过程,我们需要研究的是:高度商品化对一个社会错综复杂的管理过程有什么作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类生活各个方面要求的提高,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卫生、艺术、交通等各个领域盘根错节的复杂交织,向社会的管理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个政治和行政系统能否承担现代社会带来的全部重担?这是各个国家均遇到的一个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讲,恐怕没有一个政治和行政系统有这样大的能量来直接管理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政治和行政系统由于结构和功能的制约,必须承担的话,必然会导致鞭长莫及的局面。因为任何政治和行政系统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对小型社会来说,政府有独挡一面的可能性,如新加坡,香港,南朝鲜等。对大型社会,尤其是人口达数亿之众的社会,政府直接和全面管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可能性不大。历史证明,由于体制设计而走上这条道路的社会,政治和新政系统往往没有很好地解决社会的很多基本需要,积累下来成堆的问题。努力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自行的组织和动力,自行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使政治系统或行政系统只起间接管制的作用,是在这个方面取胜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要实现这个结构,先决条件是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够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使这些具体而繁杂的活动范畴与政治活动脱钩。商品化是这个转化过程的催化剂。住房、食品、交通、就业、教育这些问题是困扰每一个社会的基本难题。不少政府为这些问题所困扰,不能脱身。欲退不得,欲进不能。高度的商品化使美国社会在这些领域中形成了较为特别的结构。我们可以来看商品化如何使这些领域成为自组织系统的,它们又是如何运转的。
住房,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是令人头痛的何题。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的政府为使“居者有其屋”,苦心经营。但在美国,住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尽管在大城市中满街都是无家可归的人踯躅徘徊,但大多数人家都有宽敞的住房。每家有一幢住房是一般的水平。不少住房,七、八间房间,实际上只有一、二个人住。新的住房仍在不断建成。住房管理完全是商品化的。每个人要想有自己的房子,或想租房子,就得花钱购买或租。房地产成为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支柱,由经济杠杆予以调节。在不同的地区,价格不同。在中部小城市,10万美元左右可以买到的房子,在旧金山和纽约可能20万都买不到。在纽约曼哈顿租一间房子可能要400-500美元,在小的城镇可能只需要200-300美元。由于商品化后,房产有利可图,造房业一直有动力。这么多年下来,住房就积累起来,越造越多。政府所做的是管制这些活动,使其在合法的范畴内进行,而不直接去营造住房、分配住房、维修住房。政府营建的穷人住房,只是很小一部分。
食物,是困扰当今许多国家的又一难题,有的国家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有的国家过了这一关,但在副食品供应和花色品种方面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政府为这些矛盾和商品的短缺而疲于奔命。但在这个社会,食物之丰富多样是惊人的,甚至令人觉得浪费。供应食物的系统完全是商品化的。作为生产者,人们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东西,然后由市场系统销售给消费者。其间生产者、销售者等各个环节部得到利润。商品化带来利润,这是最主要的动力。当然,不能说商品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充分发展,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
交通,是现代社会必然会面临的挑战。现代社会,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均意味着流动性的增加。如果不能为这种流动性开辟通途,社会将会面临一种难以名状的压力。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会受阻。而交通问题,恰恰是不少国家感到棘手的事。交通手段大都商品化了。空中交通,由私营的航空公司负责,如United,Delta,Northwest,TWA等,完全是自负盈亏的企业。航空事业之发达,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决定要素。陆上交通,著名的长途汽车“灰狗”(greyhound),连结全国四面八方。如此等等。商品化刺激人们去经营,为了赢利和提高利润,各经营单位就必须想方设法改善服务,扩大经营范围。
就业,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逻辑矛盾: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排挤出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寻找工作,需要谋生。在这个杜会里,劳动力是商品化的。政府并不直接安置人们就业,政府通过政治指导就业,创造就业机会。每个企业都可以自行雇佣人员,每个⼈都可以到任何企业去找工作。(当然,理论上是这样,这不等于每个想找某项工作的人都能找到该工作)不过,在商品化高度发达的地方,人们看重的不是工作性质,而是得到的交换价值。有合适的报酬,人们就会愿意去交换。有了钱之后,再进入商品化的社会,可以得到任何其他人想得到的东西。商品化之后,就业问题就不由政府来具体管理,而由各个企业与个人在相互之间进行协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的治理结构形成了一个双重结构:社会自组织系统负责各类具体事务,政治系统负责协调各个自组织系统。这是这个社会宏观管理的一大特色。以上只是几例,但不能就此认为商品化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这只是说,商品化提供了使政府轻装上阵的可能性。政府如果卷⼊社会千头万绪的事务之中,是不可能高效运转的。但政府轻装之后,仍然要管制各个领域中的活动,只不过此时已由直接变为间接。商品化具有惊人的力量,它推使人们走向每一块有利可图的地方。最典型的像肯塔鸡、汉堡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Crest牙膏、万宝路乡烟、联合邮包递运公司等,到处可见,哪怕是在非常偏僻的地方。可以说,只要哪个地方有铜板可图,人们就会把商品和服务送到哪里。商品化不仅往地理⼴度上推动商品流通,从而促进杜会的均衡发展,而且驱使商品向多样化发展,驱使商品走向每一个没有开发的领域。在日常小商品中是这样,在高科技方面也是如此。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高度商品化带来的光怪陆离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肉体、性、知识、政治、权力、法律,都可能成为商品化的目标。纽约四十二街上的黄色文化,大概也是商品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商品化,在不少方面腐蚀着社会,引出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也会增加政治和行政系统的压力。所以,商品化可以减轻政治和行政系统的负担,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这就是政治和行政系统必须管制商品化。商品化的真正本质不在于每样东西都成为商品,而在于商品处在合理的运转机制之中。经济杠杆协调这个机制,政治和行政系统也得协调。当社会的许多基本领域都成为自组织系统之后,政治和行政系统将有条件与它们分离,有条件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商品化的过程,就是这些领域成为自组织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形成的,即便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其间的矛盾、冲突、阻碍和混乱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比起管理成千上万的具体活动来说,管理几十个大的自组织系统,政治和行政系统将更富实力,更有效力。
来源:美国反对美国p10-p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