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 成都冲刺世界城市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营商环境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程度与治理水平的关键。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营商环境多达5次,是近几年来提及频次最高的一次。各地春节开工后,也纷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先研究的议题。
成都,近年来在新一线城市中表现抢眼。虽然地处西部内陆,成都却在世界500强企业、使领馆数量方面位居中西部第一,在向世界城市行列迈进过程中,成都亟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而跨国资本与企业不会对城市的短板与劣势予以宽容。
“你的普通话比我的还好。”法铁AREP(阿海普)设计集团西南地区总经理欧瑞用中文发言完毕,会议主持人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李长文打趣道,引得场下笑声和掌声一片。
2019年4月12日,成都市举行了2019年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吸引了在成都工作的140余位外资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参加。尽管现场配备了同声传译,但包括欧瑞在内的外籍嘉宾在发言时都展现了自己的中文功底。
在2019年3月《外商投资法》获审议通过后,成都是全国首座举行针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的城市。会议大厅几百个座位,很多与会者只能全程在后面站着。
对于地方主政者而言,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成都正处于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积蓄冲刺世界城市能量的关键节点。
但是,在这个赛道上与成都一起竞争的还有国内众多城市。2019年春节后,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的第一个会议,主题均是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其中不仅有成都,还包括上海、黑龙江等地。在春节前的地方两会上,大多数地方政府也将改善营商环境列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
发令枪响了,一场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大比拼就此开始,成都如何在竞争中抢得更好的名次?
对标先进城市首先找短板
“《外商投资法》颁布后,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城市的对外开放力度,对于成都正在建设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而言,也提供了更好的时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
要想抓住这个时机,首先要认清现实差距,找到自己的短板。
在这次外商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之前,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领导小组组长、成都市长罗强称,成都市营商环境建设还存在政务服务效率亟待提升、人才要素支撑不够有力等短板和不足等问题。
成都通过对标营商环境先进城市,以及对标世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等,来寻找自己的不足。
通过对标先进城市,成都发现在开办企业等手续办理方面,新西兰用时0.5天,香港用时1.5天,北京提出到2020年压缩至2天,成都则需要10天。
通过对标世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成都也梳理出不少短板。
比如,市场投资便利度存在差距,部分领域民企投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然存在;科研创新环境存在差距,源头创新供给不足,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基地等与先发城市有距离;人才要素集聚存在差距,人力资源增长较快但领军人才不足,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够灵活等。
和世行营商环境排名前20位的城市相比,成都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研发现,成都还存在不少进步空间。
成都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一是这些城市营商环境便利度高,企业开办仅需一天,获得施工许可以及水电气要素许可也比成都更为高效。
- 二是监管高质量高效率,排名前20位城市普遍采用经济案件立案自动化,判决执行速度也是其他城市的两倍。
- 三是市场竞争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如新加坡在知识产权、人才引进、电子商务等方面为企业构建起完善的法律保护屏障。
- 四是企业运营成本普遍偏低。
找到成都的短板与不足之后,如何对症下药?
罗强在上述会议上提出,运用好网络理政企业版,加强数据集成整合、分析运用,全力支持服务好企业发展,以及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造良好应用场景等措施。
同时,成都还将继续在中心城区进行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加大国际化医院、学校和社区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配套水平。
“成都国际化水平的现实差距迫切需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绝不会因地处内陆和后发阶段而被跨国投资企业所宽容。”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说。
为实现营商环境国际化,成都锁定了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三个重点改革发力方向,打造高标准的制度和规则,是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的新着力点。
成都提出,将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聚焦市场准入、政务效率、要素配置、市场监管和权益保护五个重点,对标国际一流全面学习赶超,对标企业所需改革创新提能,为企业创造强大的全球高端要素集成整合能力,全力冲刺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前列。
成都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营商环境短板弱项明显改善,所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提高至9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公认的先进水平。
到2020年底,以企业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力争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位居前十强,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后发劣势不会被宽容
追赶一线城市成都有何优势
成都希望,未来能进入世界城市竞争之列,其优势在哪里?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成都从2017年的排名10名之外,跃升至2018年的全国第6名。
在单项指标上,成都也在快速追赶一线城市。如2018年成都市的软环境继续改善,从2017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至全国第7位。
上述报告称,这得益于成都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双创动力,焕发了市场发展的潜力。
成都的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也在发力。2017年成都的航空客流量为4980万人次,高于一线城市深圳。而在轨道交通长度方面,成都有270公里,也和深圳接近,超过了重庆。
此外,成都的人均进出口额正在快速接近东部一些城市,这说明即使是中西部城市,抓住“一带一路”的机会,仍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
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表示,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产业发展方式上看,成都均类似美国的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
奥斯丁并非沿海城市,也未处在硅谷带上,但这个城市具备了非常优越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同时既有制造业基础,也有高科技产业支撑。与奥斯丁相比较,成都也有丰富的高校资源,过去数年也注重对第二产业的培育,同时在高科技领域,软件业、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成都的强项。
曹虎说,奥斯汀也是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一直在全美评选最适宜生活、旅游的城市排名上处于前列。成都的居住环境也非常好,从营商环境的角度说,这是天然的优势。
与营商环境更优的沿海城市相比较,曹虎建议成都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吸引力。不能仅限于国内人才,也应该对向全球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
事实上,目前很多城市在引进国际人才方面还有诸多隐形的障碍。其中包括签证流程过长,当地国际化社区、医院、学校数量不足等。
“我们常常说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而国际化的人才是否愿意来,则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曹虎希望,成都能够在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成都如何对标营商环境先进城市?
曹虎认为,沿海城市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的某些政策措施,成都可以学习借鉴,不过也应当考虑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
如深圳在2019年年初推出的首期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天使投资扶持力度的做法,以成都的财政资金实力,或许不适宜也在企业的天使轮大力介入。天使轮投资的失败风险高,因此它适合出现在创业活跃度高、创业类型多元化、大量初创企业聚集的城市。
“成都更应该围绕创新的梯度转移来做文章。”曹虎说,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度过天使轮后,会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其中包括营商成本过高、企业同质化竞争过大等。成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吸引这些企业来成都进一步发展。
作为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报告中蝉联第一的新西兰,也给予了成都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肯定。
新西兰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黄桥进称,新西兰的成功之处在于,提供了一个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在这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政府的支持性规章制度和框架,保障了经济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将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创造就业。”黄桥进表示,新西兰已经准备好与成都进行进一步的通力合作,探索贸易投资方面的合作机会。成都重视对国际营商环境的建设,这一点让外国企业在蓉兴业更加便利,新西兰非常欢迎这样的政策和举措。
未来,成都怎样去实现营商环境的“国际化”?
对照营商环境世行标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标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成都市委市政府将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重点,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为目标,制定并实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以及包括《成都市提升企业用电用气接入便利化水平行动计划》、《成都市优化劳动力市场管理服务行动计划》、《成都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追责办法》等10个配套行动计划。
在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成都不仅有11个文件作为政府端的营商环境改善指导,一些细节上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用心之处。
2019年4月15日,成都高新自贸区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将运行满一个月。这是西部首个涉外集成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位于成都“一带一路”标志性建筑“欧洲中心”二楼,共设10个服务窗口。
该服务大厅集纳了成都高新区各部门100余项涉外审批服务职能,分为政务服务区、中介服务区、生活服务区。
“在成都高新区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办理各项个人和企业业务时,不用需要分别前往公安、工商、海关等不同部门,在这个大厅即可实现一站式办理。”一名窗口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是针对外籍人士的服务机构,服务大厅里的办事指南、排号机、网页文字、业务介绍等,都配有中英文双语文字或中英文双语播报。
自1999年成都市召开第一次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以来,成都持续20年召开此类会议,为外商投资企业“面对面”解决问题。
一杯咖啡背后的政商互动
2018年9月,成都市双流区推出了“企业咖啡时”,政府出面请企业负责人喝咖啡,让政企间的对话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进行。
同时,随着《成都市双流区“企业咖啡时”行动方案》的出台,设立了企业咖啡时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将“咖啡时”收集到的企业诉求逐一梳理、记录台账,并转派给涉及单位办理,并纳入当年目标考核,确保活动真正出实效。
成都市双流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罗萍表示,双流区提出“企业咖啡时”,就是想换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和企业交流,一边喝咖啡一边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26.9亿美元、增长44.1%,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22.8亿美元、增长22.3%。实现95%以上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备案管理,共有28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这些外资企业给成都贡献了就业和税收、吸引了高水平人才和团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模式,也使成都更加包容开放、充满活力。”罗强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