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防控优异到如今彻底失控,新加坡是如何一步步滑向深渊
如果光看新加坡到3月中旬的数据,任何人都得称赞新加坡一句“防疫典范”,因为截止到3月11日,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总共只有178例。
许多人发文章盛赞新加坡是“佛系抗疫神话”,世界卫生组织赞誉“表彰”新加坡,早在1月2日,新加坡就启动近900家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简称PHPC),类似中国的“发热诊所”。
然而到了3月下旬之后,神话破灭,随着外部输入病例越来越多,重新感染本国人口,新加坡就已经出现了二次爆发的苗头,4月20日,新加坡新增1426人,累计确诊达到8261人,二次爆发已经愈演愈烈,新加坡目前是东南亚国家中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国家,疫情或将走向失控。
要知道北京面积达到了1.641万平方公里,2153.6万人,人口密度为1261人/平方公里,而新加坡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只有北京的23分之一,人口564万,人口密度高达7915.7人/平方公里。如此小的地方,无论医疗资源如何充足,这都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
之所以会二次爆发,再到失控,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1%用于农业和生产。新加坡粮食自给率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食品都依赖进口,因而,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猪肉、鸡肉、鸡蛋、水产品在内的大多数食物,都列在新加坡进口清单上。
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岛国。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即实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取代“进口替代”。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国家,缺乏缓冲地带,又因为非常依赖周边(尤其是马来西亚)国家的劳动力而无法封国,新加坡90%以上的粮食进口,而马来西亚是其主要供应国,物资严重依赖其他国家,占到12.61%份额。2018年,新加坡73%的鸡蛋、67%的带叶蔬菜、39%的水果以及50%的水资源,均来自马来西亚。。
2019年,新加坡其中非居民人口接近170万,有将近100万人来自马来西亚,这些外来人口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他们从事著新加坡人“做不了”或者“不愿做”的工作,被称为“客工”的外籍劳工的工作就属于后一种。成为了新加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不能离开这些人。
所以他并没有办法完全杜绝外来人口,他最多只是杜绝了一些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申请。
这次新加坡进入二次爆发的主要原因也是外籍劳工,外籍劳工居住的劳工营人员密集与相对较差的卫生条件为病毒的迅速扩散提供了方便,而大部分感染者为轻症或无症状,无意间又传染了更多人。新加坡4月20日新增1426例新冠肺炎病例,只有16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在19日新增的596例病例中,就有逾九成是来自务工宿舍,其中情况最严重的是位于东北部榜鹅(Ponggol)的一处宿舍,截至当天约1.3万人中已累计确诊了1508人,占总病例超过两成。目前,这一群体约占新加坡确诊病例的60%。。
在一个多月的记录里,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新加坡【确诊缓慢增加——新增基本稳定减少——外部输入逐渐增加——外部输入成为主要病例来源——终于分步骤封国——外部输入病例逐渐减少——本地病例增加——劳工营出现确诊,本地新增大幅度增多】的过程。
而全国43个外籍劳工宿舍共容纳超过20万名外籍劳工。这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彻底引爆。
另外,之所以外来输入病例会感染本国人口也和新加坡外紧内松的防疫政策有关,新加坡的疫情防控目标一直着重在追查外部输入病患,以及追踪密切接触来隔离人,所以尽管早早限制了许多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但是新加坡民众维持正常生活的模式,也助长了疫情的蔓延。
这种外紧内松的模式也让被哈佛大学形容为“接近黄金水准”的检测能力,并没有及时照顾到务工宿舍。直至4月15日,卫生部门在务工宿舍开展的仍是针对性的检测,而不是全面的筛查。
为防控疫情蔓延,从疫情发生早期的“不鼓励健康者佩戴”,如今终于开始强制要求民众外出时佩戴口罩,若有人违反规定将被重罚。
新加坡面临的问题同样可能在我们国家上演,外部输入一旦控制不住产生扩散,随着外部输入病例越来越多,重新感染本国人口,就很难遏制二次爆发了。我们一定要紧守最后关头,不要功亏一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