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腾讯,投了个“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腾讯又出手了,这次投资了一家创新药研发公司。

天眼查显示,近日,北京丹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18%。

丹序生物成立于2020年,主要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进行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公司的两个产品DXP593和DXP604,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可用于COVID-19的治疗和预防。

这并非腾讯在新冠防治领域的首次投资。过去两年,腾讯已经接连投资多家疫苗及创新药企,并收获了一个IPO。

不光腾讯,疫情爆发之后,新冠防治赛道整体火热,数以百亿计的热钱砸向市场,并催生了艾博生物、腾盛博药等多个明星项目。但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产品供给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冠防治赛道也开始承压。

一边是新冠疫苗的天花板逐渐凸显,另一边是新冠创新药受研发周期长、临床难度大、成功率低、盈利难等影响,让投资人望而却步。如今,我们似乎也要重新审视,新冠防治还是不是一条值得投资的好赛道了。

60岁哈佛教授创业,背靠十余家VC/PE

丹序生物身后,是一位60后科学家。

作为公司核心人物,谢晓亮不仅是哈佛的终身教授,还拥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四个院士称号。

不仅如此,谢晓亮还是国际生物物理化学基础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其所在团队研发出了相干拉曼显微成像技术,为生物医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也因此获得了美国生命医学大奖。

按照以往惯例,获得这一奖项的研究学者后来都无一例外地获得了诺贝尔奖,谢晓亮也进而得到了一个新头衔——“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2018年,在美国正值学术事业巅峰的谢晓亮毅然回国,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全职工作。2020年,他带领两位哈佛博士张旭和曹云龙共同创立了丹序生物。

根据官网信息,丹序生物主要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进行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主攻疾病包括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在内的各项适应症。

公司进度最靠前的两个产品DXP593和DXP604,是从康复的COVID-19患者体内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筛选出的具有中和能力的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用于COVID-19的治疗和预防。

由于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资本方一直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丹序生物也不例外,在此之前,公司已先后获得了3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囊括了十余家知名VC/PE和医药巨头。

2020年9月,丹序生物获得了1亿元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华盖资本联合领投,北京昌发展、首发展、天津汇智、薄荷基金跟投的;

2020年12月, 公司获得来自百济神州的A+轮融资;

2022年2月,公司又完成近3亿元B轮融资,由君联资本与和玉资本联合领投,健壹资本(原国药资本)、国科嘉和、方正和生、瑞华资本、智诚资本等多方跟投,老股东华盖资本,高瓴创投,、以及管理层追加投资。所获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冠肺炎中和抗体,同时进一步增强新的管线。

视线再回到此次腾讯入股丹序生物,事实上,这并非腾讯在新冠防治领域的首次出手。

早在2020年7月,腾讯就发布了首个AI药物研发平台“云深智药”,助力新冠药物研发。此后,公司又通过“买买买”投资了多家新冠防治医药企业。

2021年3月,腾讯参投了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背后的英国初创公司Vaccitech的B 轮融资。这家公司一直在进行 MERS (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并将相关技术运用到新冠肺炎疫苗的试点项目中,与阿斯利康、牛津大学合作研发、制造新冠肺炎疫苗。

就在腾讯入股Vaccitech的两个月后,Vaccitech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市值1.8亿美元。

2022年2月,腾讯携手高瓴投资了上市公司华兰疫苗。前不久,华兰疫苗刚刚宣布拟投资7.96亿元进行新型肺炎疫苗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争取达到年产上亿人份的产能(设计产能1.2亿剂)。

随后四月,腾讯又投资了疫苗研发公司圆因生物,后者研制的全球首个环状RNA疫苗,可对抗多种新冠变异株,有望成为现有疫苗接种后的有效加强针选择。

加上此次出手,腾讯目前在新冠防治领域的布局已经涵盖了新冠疫苗和新冠药两个重要赛道。

疫情下催生的千亿市场

被腾讯盯上的新冠防治赛道,实际上已是一个千亿市场。

过去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新冠防治赛道整体火热,并已经衍生出“新冠疫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新冠口服药”三个细分市场,三者互为补充、无法替代。

其中,新冠疫苗作为最早崛起的赛道,资本投资热情高涨。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至今,涉及疫苗相关的投融资事件超百起,2021年疫苗赛道融资总额超276.4亿元。而在融资总金额排名靠前的企业中,除了狂犬疫苗龙头成大生物外,其余均入局了不同类型新冠疫苗的研发。

从单个项目来看,mRNA新冠疫苗研发企业艾博生物C轮获得7亿美元融资,更是创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背后投资方囊括了高瓴、五源、云锋、君联、启明、高榕、淡马锡、软银愿景等40余家知名VC/PE。

疫苗之外,新冠特效药也在战“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新冠特效药主要包括“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和“新冠口服药”两类。

新冠中和抗体是指免疫系统在经受病毒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有些抗体可以和病毒颗粒相结合,从而起到阻断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其优势是特异性好、副作用小、有效性更高、注射后生效快。目前国内的中和抗体主要玩家包括腾盛博药、丹序生物等。

翻看腾盛博药的融资历程不难发现,该公司的背后也是一众一线资本。成立之初,公司就获得了毓承资本、博裕资本、云锋基金、红杉资本和蓝池资本的A轮2.6亿美元投资;2019年12月、2021年3月,腾盛博药又分别完成了B轮、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今年7月,腾盛博药的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这也是我国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

除此之外,参与新冠抗体研究的AI药企“华深智药”也于今年6月完成了5亿元A轮融资,由五源资本领投,高榕资本、Neumann Capital以及三家天使轮投资方襄禾资本、高瓴创投、清智资本跟投。

与中和抗体药物不同,新冠口服药主要是通过口服小分子化学药物的方式来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新冠的目的。此类药物受毒株变异的影响较小,同时具备生产成本低、服用方便等优势。

目前该领域的玩家主要包括国外的辉瑞、国内的真实生物、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等。

8月2日,真实生物的拳头产品,用于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的阿兹夫定片宣布正式投产,这也是我国第一款国产新冠口服药。此外,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生物合作开发的VV116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

一级市场方面,2022年4月,国产口服抗新冠特效药研发公司“安帝康生物”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朗玛峰创投、树兰俊杰资本和嘉兴科技城高投共同参与投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批医药企业挤进新冠防治赛道,催生了一个千亿市场,但“盛况”之下,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以及行业内卷加重,关于该赛道是否继续值得投资的争议也在变多。

需求回落,研发承压

新冠防治还是不是好赛道?

“新冠概念基本快结束了,也不知道为啥还在投。”一位专注医药领域的PE投资人对投中网吐槽道。

质疑不难理解,放眼当下的新冠防治赛道,无论是从行业空间、创新能力,亦或是盈利能力来看,都为投资带来不少掣肘。

首先是市场前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是,新冠疫苗的行业渗透率已即将接近天花板。

纵观全球市场,主要国家基本在2022年之前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的主要接种工作。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7月23日,中国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率为89.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虽然需求还在,但在全国接种率接近九成的情况下,随着玩家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新冠疫苗的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

至于新冠药方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投中网,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大概需要8-10年左右,即使是“疯狂砸钱”缩短周期,最快也需要6年,一只基金的存续期尚没有这么长,再加上创新药研发本身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投资人也不敢将赌注押在上面。

更重要的是,新冠的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要进行当前流行毒株的临床前研究。“按照现在新冠病毒的进化速度,药品的研究速度是追不上病毒变异速度的。”

药企新冠药的创新能力也是当下市场争议的重点。

为了快速研发出新冠特效药,目前大多药企采用的都是“老药新用”的开发策略,但从最初的连花清瘟到后来的千金藤素,都曾被吐槽有“夸大功效”之嫌。包括此次真实生物投产的首批口服药,也被指出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因此引发一片质疑。

与此同时,投资人也对新冠药企的持续商业化能力提出了担忧。通常来说,产品能否商业化落地是衡量一家药企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但与国外已经将新冠口服药作为轻中症新冠患者的居家治疗用药不同,目前在国内,新冠药物仍只能应用于医院、方舱等特殊场景,由政府主导采购,“集采”很大程度上会压降药企的利润空间。

此外,疫情的发展正处于动态变化中,研发上市成功的新冠药的放量也存在不确定性,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市,价格也可能会出现下降。

“长期来看,医疗大健康一直有机会,毕竟人活着都离不开医疗。但单看新冠防治,它永远只是个小市场,或许明年就归0了也说不定。”上述投资人感叹道。

上一篇新闻

君实生物董秘回复:VV116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3项在中国开展的I期研究已于近日完成

下一篇新闻

海外侨领搭桥 2600件防护服从迪拜飞抵厦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