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oRa(大哥)遇上NB-IoT(小弟),“老将”即将被超越?
LoRa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属于物联网通信技术之一。它的名字来源于“Long Range”的缩写,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距离长。虽然目前LoRa的声势并没有NB-IoT那么浩大,但算起资历来,NB-IoT还要叫LoRa一声“哥”。
2013年8月,美国Semtech(升特)公司向业界发布了一种新型的基于1GHz以下的超长距低功耗数据传输技术的芯片,就是我们的LoRa芯片。
LoRa一经推出,就凭借它惊人的灵敏度(-148dbm)、强悍的抗干扰能力、出色的系统容量表现,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说白了,LoRa改变了传输功耗和传输距离之间的平衡,彻底改变了嵌入式无线通信领域的局面。它给人们呈现了一个能实现远距离、长电池寿命、大系统容量、低硬件成本的全新通信技术,而这正是物联网(IoT)所需要的。
手握法宝的Semtech公司,当然不遗余力地对LoRa技术进行推广。
2015年,Semtech牵头成立了国际LoRa联盟(LoRa Alliance)。创始成员中有IBM、思科这样重量级产巨头,也有知名半导体厂商MicroChip。此外,联盟还拉拢了众多电信运营商,如:新加坡电信SingTel、荷兰皇家电信KPN、瑞士电信Swisscom、比利时电信运营商Belgacom。
众所周知,一项技术能不能发扬光大,最主要就是看它的生态系统是否强大。
国际LoRa联盟成立之初,就特别注重生态系统建设。在联盟的推动下,LoRa的产业链已相当成熟,从底层的芯片、模组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都有相关厂商。LoRa在国际上的发展远比国内要火爆得多。
据最新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LoRa联盟成员已发展到500多家,全球有52个运营商正在部署LoRa网络,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试点,如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荷兰KPN电信、韩国SK电信早在2016年上半年就部署了覆盖全国的LoRa网络,提供基于LoRa的物联网服务。
LoRa VS NB-IoT
LoRa和NB-IoT之争,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兴和华为之争。NB-IoT这项技术,自从2016年6月份标准冻结之后,就在不断地吸引众人的眼球。今年三大运营商都在力推NB-IoT,几乎每天都有相关的新闻刷出。甚至工信部都发文加持,一时之间,世人有点“只知NB,不知LR”了。
事实上,LoRa并没有认输,相反,它还在不断地进行反击。从技术性能上来说,LoRa和NB-IoT其实是势均力敌的。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也基本上是一致的。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频谱。
NB-IoT工作于授权频谱,也就是专门划分的频段。LoRa工作于非授权频谱,也就是说,只能在某些指定的免费频段工作。再进一步说,NB-IoT必须由运营商提供服务,必须使用运营商网络。这就是为什么,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是只推NB-IoT技术。
其实,LoRa相对NB-IoT而言,在有些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自由度方面:
对客户而言,使用NB-IoT主要依赖于运营商的基础网络设施,在很多条件恶劣的地方,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完全覆盖。而LoRa是一个更灵活的自主网络,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部署,企业(甚至个人)也能成为“运营商”。
安全性方面:
NB-IoT是运营商网络,因此数据是先传到运营商的, 许多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数据给到别人(哪怕是运营商),所以这些企业会选择部署自己的私有LoRa网络。
频段方面:
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权频段(中国主要使用470-518MHz),无需申请即可进行网络的建设,故在应用时不需要额外支付通讯费用,这也成了相关企业推广时的一大卖点。
华为作为NB-IoT的背后靠山,一直在为NB造势。作为华为死对头的中兴,自然不遗余力地为LoRa助推。
2016年1月,在国际LoRa 联盟支持下,中兴联合近二十家合作厂商共同发起建立“中国LoRa应用联盟(CLAA)”。旨在推动LoRa产业链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通过全国性云化核心网和共享接入的方式,能逐步形成一张全国性的可运营虚拟LoRa网络。
简单地说,CLAA要做的就是所有联盟成员按照共同标准来在全国各地建立基站,把大量的分散的LoRa网络利用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骨干网络(有点聚沙成塔的味道)。
在中兴的努力下,CLAA联盟成员数还超过了国际LoRa 联盟。目前,CLAA联盟成员超过850家,并且还呈加速发展趋势,17年底成员将达到1000家。
为了LoRa,中兴也是拼了,还专门成立子公司(中兴克拉科技有限公司),到处找合作伙伴,签合作协议。
究竟NB-IoT和LoRa哪个好呢?还得两位大佬去竞争,目前这个白热化的阶段谁也说不准,你更看好哪一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