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新加坡抗疫形势极其严峻,这5大薄弱环节成关键

新加坡抗疫有五大薄弱环节!

新加坡目前的疫情用“核爆”一词来形容都不为过。

从300多猛增到700多的单日新增,只用了三天。而目前增长最多的是劳工群体,社区新病例反而呈下降趋势,由一周前的日均38起到37起。

可是无论如何,新加坡的疫情发展令人感到担忧,那么新加坡到底还有没有类似劳工社群的薄弱环节呢?新加坡的防疫工作接下来又该如何进行呢?

新加坡抗疫存在五大薄弱环节

从目前的疫情发展来看,新加坡在对抗疫病大流行的时候有五大薄弱环节。

外籍劳工宿舍

首先是外籍劳工问题。这点就不用多说了,目前每日激增的确诊病例中有80%-90%的劳工。劳工的居住环境通常比较拥挤,人员密度高,而且还共享卫生间、洗浴等设施,一旦有人感染,便很容易迅速传播。

在新加坡的43个专用劳工宿舍中,已经有19个为感染社群,2000多名劳工被感染。而19个劳工宿舍中已经有12个被宣布为隔离区,这些隔离区的所有工人都将在其房间里待满14天。

对于身处感染风暴中心的他们来说,日子有多难熬是显而易见的。8-12人高低床宿舍狭小密闭,除了上厕所不能出门,几乎没有空调,新加坡这样炎热的天气在加上随时面临的风险。劳工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

遍布全岛的养老机构

从目前的数据看,老年人感染病毒后,患重病的风险更高,新加坡死亡的10个人均超过60岁。

李亚妹安老院感染群有16名老人被确诊,年龄最高的为102岁,另有两名86岁的老人因病去世.此外另有两家养老院各有一名患者被感染,其中的Woodlands Care Home有1名77岁的老人在4月12日被确诊,且感染源头不明。而另一家Pacific Healthcare疗养院则有89岁的女性患者确认感染。

新加坡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作为养老的重要环节,机构养老在新加坡已经发展的很为成熟,这些养老机构为家庭和社会托底,但在疫情爆发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大规模感染事件,因此一定要多加警惕。

不遵守政府各项防疫措施的人群

让众多通心粉们每次都拿着手机看新闻时恨不得冲他们怒吼的就是这群人。 很多人不遵守政府的各项防疫措施,政府说不要参加大型聚会偏要参加,政府说要避免不住在一起的人避免接触偏要凑热闹。按照规定必须要出门戴口罩偏不戴,执法人员上前劝阻还觉得管的太多,但是这一部分人群对防疫工作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

大型聚会导致了47个确诊病例的裕廊西军人俱乐部感染群,其中还有一位老人去世。无症状患者的增加无疑成为社区防疫的重大隐患,所以大量不必要地出门或拒绝外出时戴口罩的人对公共健康构成巨大风险。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经派出了3000名执法人员在全岛各地进行检查人们是否遵守隔离措施和保持安全距离。而自4月7日 “封城”以来,新加坡政府已经发出了6,200多次警告和1,000多项罚款。

托儿中心和幼儿园

尽管从目前看,儿童的新冠病毒感染率较低,但有一点非常值得警惕,那就是许多儿童是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家庭中的老年人。

新加坡已经发生两个幼儿园感染群的30起确诊病例,以及10个感染群中10起个案,总共有8名儿童和32名成人却确诊。其中最大的感染群是凤山126街区的Sparkletots中心,有27例病例,其中23例为成年人,4例为儿童。

而自4月8日起,新加坡的所有托儿所和学前班已暂停一般服务,但部分幼儿园仍然开放,为那些从事基本服务的父母提供照看儿童的服务,这部分儿童的数量在10,000人左右,他们在全岛1,200多家学前班使用有限服务,大约占所有学龄前孩子的5%。

仍然在外工作的人群

新加坡自从4月7日封城以来,关闭了一切非必要场所,大部分人居家办公,但是目前仍然有约20%的工作人士继续每天正常上下班,他们大多在所谓的必要服务行业。

图片来源:海峡时报

这部分人中是不是有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携带病毒而不知者,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这对于防止社区感染和遏制病毒大面积传播无疑是个“定时炸弹”。目前新加坡政府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寻求减少被视为提供基本服务的公司的数量,以使更多的人可以待在家里,不用出行。

此外,允许营业的工作场所也应采取预防措施,例如要求员工错开工作时间,戴口罩和单独进餐等。

抓住薄弱环节努力抗击 取得最后胜利

在抗疫这条道路上,新加坡已经走的很远,举国上下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似乎有一些人总是感到对目前的抗疫状况感到不满,人们觉得他们挑剔,指手画脚,但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只要不是恶意造谣生事,多一些所谓的“不和谐”的声音其实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负责和担当。

看到成绩更看到薄弱的地方,才能够更好的去防疫,任重而道远既是对决策者的叮嘱,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加油新加坡 !

上一篇新闻

我在新加坡劳工宿舍的隔离生活,一切都在改变

下一篇新闻

李国煌英语不好 最爱电影竟是《教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