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漳州天宝:横槊两千多年的国际香蕉帮

漳州天宝:横槊两千多年的国际香蕉帮

天宝蕉农享受丰收喜悦。 福建日报通讯员 郑文典 摄

东南网3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郑凯 林良益)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西北面有三座山脉组成天然屏障,阻挡冬季南侵的寒流;东南部属福建省最大的平原,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环境,成就了天宝香蕉软滑浓甜、香气浓郁的特质。

天宝镇的香蕉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在苍莽历史中天宝笃然前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蜂起,天宝周边个个都是工业强镇,天宝仍然执着坚守。

一条“蕉路”走了两千多年,天宝为什么总是从容淡定?

两千余年的种植史

香蕉自古以来就深受百姓喜爱。甲午版《漳州府志》之“物产”记载:“甘蕉俗名牙蕉,浦产者为青牙最佳;靖产者为黄牙,香稍逊……《三辅黄图》曰:‘汉武破南越,建扶荔宫,植奇异花草,异木有甘蕉十二本。’”扶荔宫为汉代宫殿,在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漳州当时属南越国,汉破南越后将所得甘蕉种在扶荔宫。可见,漳州市种植香蕉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到了唐代,香蕉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漳州诗人丁儒在《归闲诗二十韵》写道:“芭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这足见当时天宝香蕉的品质。这香蕉,不仅好吃,果、根、叶、花还可以入药。据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甘蕉一身是宝。实味甘,大寒,无毒。生食可止渴润肺,通血脉,填骨髓,治晒裂;蕉根主治肿结热,捣汁服,可治产后血胀闷、头风、游风……”

香蕉“出海”的转折点发生在明清时期。《漳州名产志》记载,明清时期,漳州人将蕉干经灰水煮炼漂澼,织成蕉布,除销售本地外,还出口海外。蕉布织品虽不耐穿,但价格低廉,夏天穿着透风凉爽。除了织布,蕉叶还可以作字,是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从清朝开始,天宝香蕉经海澄县月港通过海运销至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民国时期,不少天宝人相继移居台湾,把传统的香蕉栽培技术传入台湾。随后,山美村的沈章发等人又将台湾蕉苗引回天宝。台湾蕉具备“甜、香、糯”的品质,很快被推广开来,至今仍是天宝香蕉的当家品种之一。

《漳州名产志》记载,1980年,天宝镇全面推广香蕉山地种植技术,香蕉生产迅速发展,当年种植近700亩。1987年,日本甚至打出这样的广告:“为了老人和孩子的身体健康,请吃天宝香蕉。”1999年,芗城、南靖掀起了种蕉热潮,种植面积达12万亩。

新世纪之初,天宝镇也曾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发展工业,还是坚守蕉业?“天宝镇靠着天宝大山,又是九龙江西溪取水口所在地,一定要走‘蕉’路。”在天宝镇党委书记沈晓辉看来,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天宝的生态香蕉就更加是宝贝。

如今,天宝香蕉不负众望,名满天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获评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年产值达7亿多元。

“国际蕉”的格局

天宝香蕉命运嬗变的背后,是蕉农的运作身影。

“天宝香蕉供不应求。”天宝香蕉种植大户林阿南说,“经过多年发展,天宝人的渠道深入世界各地。仅在上海一个月的销售量,就可以卖掉所有的原产地天宝香蕉。”

可问题来了,虽然天宝蕉人拿到了很多订单,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天宝镇。“我跟着父亲到全国各地跑销售,拿笔在地图上画,告诉他们,天宝距离厦门只有1小时车程。”天宝蕉商林文宾说,2003年前后,外贸发展迅猛,一家人由向全国市场销售天宝香蕉,转入进口水果专营项目,甚至发展到基本垄断了漳州的水果进出口生意。而林阿南的这次转身,给天宝香蕉奇迹般地带来了新的生机。

“高端水果的价格和需求量逐年攀升。2014年,菲律宾的客户提议,由他们提供土地,一起种植香蕉。 ”林文宾回忆,当时他立即奔赴菲律宾考察,发现菲律宾气候好,低廉的土地成本及更高的土地流转效率也是重大利好。可行!

被客户带上“道”的林文宾,开始走上了海外拓展之路。“菲律宾、越南、厄瓜多尔的雨水阳光都充足,特别适合种植高端水果。另外,天宝一年只产一季香蕉,但东南亚四季都产香蕉,且土地平整,上千亩的香蕉林能实现规模化管理,保证品质和外相。”林文宾说,香蕉看似不起眼,一旦形成规模,就会产生巨大能量。如今,他和家人在世界各地种植的香蕉面积已达2300亩。

在小香蕉被大市场推着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天宝人积累的种植知识也派上了用场。“我们考察种植地的时候,首先看当地有没有百米以上的深水井,能不能满足灌溉需求。另外,种植面积太小划不来。面积大,又要看资金链能不能支持。”林阿南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往往当地政府对外商的保护都不太到位。通过加强沟通,这方面的困难很多时候都能得到解决。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林文宾兴奋不已:“天宝香蕉已通过陆路、海路抵达数十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量迅速增长。我和兄弟们合伙的数个公司也快速发展,年纳税上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由天宝农民自发形成的天宝香蕉产销组织有200多个,从业人数6000人以上。天宝香蕉成为漳州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漳州天宝:横槊两千多年的国际香蕉帮

天宝镇万亩蕉海 福建日报记者 白志强 摄

“香蕉+”之路

香蕉是天宝人走向世界的推手,也是天宝人梦想的延续。从香蕉入手,天宝人不仅布局海外,更通过转换商业模式,延长天宝香蕉的产业链,做起了水果贸易、商超、加工、物流等生意。

“记得30多年前,我到上海,从搬运工做起,学习香蕉加工。如何通过温度控制将青香蕉转黄,前后温差是多少,都很讲究技巧。春夏秋冬的加工方法都不一样。”林阿南说,他从水果加工开始摸索,逐渐在自己的经营版图中发展出了水果贸易公司、水果连锁超市等业态。

靠着传帮带,天宝镇农民林浩天在上海市成立了佳沃鑫荣懋公司。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数千种水果汇聚于此,贸易公司像极了小型水果国际博览会。

“我们的家族生意都捆绑在香蕉上,我们对水果行情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又有东南亚的货源和人脉,做水果贸易很有优势。”林浩天赚到了丰厚利润,也赚到了市场启示,“进口香蕉通过船运抵达,少则八九天,多则四十天。行情一旦有大波动,就得亏钱。好在天宝人分布世界各地,在群聊里分享全球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山地上的天宝农民,也谋求着向“路”而生。“一开始,我们将香蕉从福建运到江苏,汽车回城时,再组织货源运回。再后来,租库房做仓储。”天宝蕉商林港泉介绍,这“物流+仓储”一年可进账4000多万元,带动镇上百名劳动力就业。

“蕉路”越走越宽,天宝人的市场机制、产销关系已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在镇政府的推动下,成立了天宝香蕉协会。”林阿南认为,协会既可以对外宣传天宝,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到漳州投资,又能成为香蕉产业发展的智囊团。

如今,天宝镇多了一个4平方公里的“香蕉小镇”,建有蕉园观光区、滨江体验区、休闲养生区、文化创作区、故里游览区等。漫山遍野的香蕉,郁郁葱葱。“香蕉园不适宜发展采摘等业态,但可以配套观光栈道,并与周边的林语堂文化园有机结合。”沈晓辉表示,近一年来,陆续有一些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前来写生,一住就是十来天,长则一个月。这给当地一个启示,或许可以把万亩蕉海建成写生基地。“我们要发展各种有内涵的‘香蕉+’业态,+生态、+旅游、+互联网都可以。坚持保护自然生态不动摇,坚持发展天宝香蕉产业不动摇,拉长天宝香蕉的产业链,天宝最终会成为人人向往的香蕉风情小镇,更加显名于世。”

上一篇新闻

「厉害了非洲」卢旺达想当“非洲的新加坡”,这是天方夜谭?

下一篇新闻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立之年中国东盟关系再升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