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1日 星期二

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原创:苏婉君姑苏晚报今天

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享年94岁。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再见,大侠!一路走好!!

金庸:

最偏爱吴侬软语

苏州是我从童年就开始喜爱的城市

2017年6月25日,记者走进被称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贺礼”的金庸馆,真切感受金庸博大精深的武侠世界,了解金庸之于香港文化的深切影响。回味金庸小说中不经意流露的苏州情怀,不由想起,2007年金庸亲临苏州毫不掩饰的对吴侬软语的那份偏爱。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到香港看大师珍贵手稿,感受中文的魅力

走进香港文化博物馆内的“金庸馆”,绝对让每一个“金庸迷”激动和震撼。那些荡气回肠的小说和精彩绝伦的电视剧伴我们走过青春岁月,而来到这个馆,你想怎么重温都可以。金庸笔下的男主角,陈家洛、袁承志、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无不是轰轰烈烈一番后悄然归隐。而如今,金大侠基本也处于归隐状态。金庸馆的推出无疑为很多金庸迷提供了感受大侠世界的好渠道。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这个斥资1000万港元设立的金庸馆于2017年3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出约300件展品,其中约200件展品由查家借出,其他来自研究金庸的学者及收藏家等。在诸多珍贵藏品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金庸于1967年在新加坡《新明日报》发表的《笑傲江湖》手稿,金庸每次会写满3张原稿纸,约有1200字,刚好应付《笑傲江湖》一天的稿量。馆内另有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文献、修订本及照片等展品,介绍金庸由早期事业、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及其小说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同时,金庸更借出他曾经用过的棋盘和照相机等个人物品,作长期展出之用。

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记者在馆内流连忘返,看不够、听不够,但感受最深的是在多媒体装置上看到的街头采访香港普通市民的一段视频,摄制人员问,为什么喜欢金庸的小说?大家回答各异,其中一个普通香港市民说,“我的孩子本来不太喜欢中文,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后就喜欢上了中文。”

大师苏州行毫不掩饰偏爱,听不够吴侬软语

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事,这是对金庸的生动描述。从1955年第一部武侠小说问世至今,很难统计有多少人读过金庸的小说。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2007年9月,金庸为着评弹版《雪山飞狐》的开播来苏州,在从机场回苏州的大巴车上,大师在与苏报记者交流时专门提了一个要求:用苏州话。口音里有点浙江味、有点上海味的金庸毫不掩饰对苏州话的青睐,而转用“苏白”的谈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苏州是我记忆深刻的城市,我的祖母是苏州人,很小的时候就吃过她做的苏州菜,也经常听她说苏州话。”金庸曾多次到过苏州,称苏州是自己“从童年就开始喜爱着的城市”。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深刻的童年记忆,金庸在后来的武侠小说创作中不止一次提到过苏州的点心和菜肴,更让《天龙八部》里可人的阿朱、阿碧说起了苏州话,而如同初入苏州、倾听苏州话天籁之音的段誉一样,写这些吴侬软语的金庸也很有着陶醉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听苏州小姑娘讲苏州话,软软糯糯的,特别好听。”也正是这个“喜欢”,当苏州提出要将他的小说改编成评弹时,金庸欣然答应了。他告诉记者,之前,北京等城市的电台也提出过改编其小说播出的要求,他都没有答应,可改成评弹让他非常期待。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当年在苏州大学前身的东吴大学就读,但因为他就读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上海,所以其实并没有在苏州长期生活过,但他在谈及自己最喜欢的城市时,从来不会漏掉苏州,他说他喜欢苏州的粉墙黛瓦,喜欢苏州的园林建筑,也希望能够常常来苏州。

评弹版让大师作品可以“听”

2007年苏州行的重要行程之一就是评弹版《雪山飞狐》的正式开播。此前,金庸武侠小说曾改编成电影电视,并广受欢迎,与苏州评弹牵手的奇妙创新,源自对苏州评弹和金庸武侠都情有独钟的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苏州市首批荣誉市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乡经济社会和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周文轩,其实,也源自金庸内心对苏州、对苏州话的深厚情缘。在当天的开播仪式上,当著名评弹艺术家邢晏芝、邢晏春兄妹现场表演评弹版《雪山飞狐》精彩段落时,听着自己的作品用自己最喜欢的苏州话表现出来,金庸激动得热泪盈眶。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当时,金庸把《雪山飞狐》、《天龙八部》两部作品无偿提供给苏州改编为评弹。改编首选《雪山飞狐》的原因是它篇幅短小,可以先试试效果。邢晏春、邢晏芝告诉记者,虽然《雪山飞狐》的篇幅比较短,但是困难还是很多。比如原著采用的是倒叙,现在用评弹来表现,得来一个乾坤大挪移。另外,普通话改成了苏州话,到底选用哪些字词也需要琢磨。“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是一味的打打杀杀,讲感情、讲伦理,非常细腻,与评弹一贯表现的内容有相通之处。而且金庸本人对改编也很宽容,几次表示希望我们在改编中能够把评弹的噱头、俗语等用进去。”邢晏春这样说。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大师期待“快乐读书平静生活”

“小说家的金庸”还不是金庸的全部。“学者的金庸”同样充满个性,从国内外诸多名校的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到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金庸表现出做学问的踏实与诚恳。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2000年,金庸被聘为苏州大学客座教授,曾亲临大学校园,为学生们演讲。2007年再到苏州,他被苏州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当得知自己是苏州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名誉博士时,金庸特别高兴。他说:“我得过很多学校的名誉博士、名誉教授,但像这样的第一个还是我第一次获得。”面对苏州大学学子们的热情掌声,金庸动情地说:“我想你们的掌声是用来欢迎老同学的,我今天也是以老同学的心情来见你们这些小师弟、小师妹的。在有生之年里,我对苏州大学的‘爱情’不会改变。”金庸与苏州和苏州评弹(转载)

在当天的演讲中,金庸以“中国历史大势”为题,向苏大师生们介绍了他对中国历史大势的认识。他从中华民族的起源、“红山文化”,直至秦汉、隋唐、满清,以及自己去九寨沟与羌族接触的亲身经历等,论述了融合开放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提问互动的环节,很多苏大学子高举手臂,希望能够获得提问的机会。围绕苏大师生的问题,金庸从中国历史大势讲到了自己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及自己的小说观。他鼓励现场的小师弟、小师妹们把握难得的求学阶段,努力上进、用功读书,个人成就有大、有小都不要放弃。他还风趣地说,遇事应该多学学苏州人,要放慢生活节奏,看淡得失,平静对待人生起伏,“这样才能快乐读书,平静生活。”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48年移居香港。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小说于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书剑恩仇录》1955年

《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1972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等

来源:苏报融媒 杨帆、徐志强

上一篇新闻

天不生金庸,武侠如长夜

下一篇新闻

产权制度是国企出海的绊脚石吗?(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