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拜登访日,与岸田一起构想“不正常”的中日关系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言】
2022年5月20日至24日,近80周岁的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乘坐1990年出厂的“空中一号”,访问韩国、日本。
从行程安排来看,拜登访问日韩,并非给两国带来具体的利益,而是拉两国和美国一起牵制中国:
首先是通过让日韩加入美国刚刚构想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经济上缩减与中国的往来;
其次是24日拜登在日本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从军事战略的角度牵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公开表示将会使用军事手段直接介入,日本在“有事”(发生军事行动)时,保有攻击某些国家军事基地的能力,形同让日本玩火。
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至今维持了50年的经济交往,保证了东亚的和平,让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是,在建交50周年前后,日本开始参加、主导与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对立,让两国关系进入到了很不正常的阶段。
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不同,中日建交又称“中日邦交正常化”。何以在邦交正常化50年前后,尤其日本进入岸田文雄当首相的时代后,如此炒作与中国的对立、对抗?日本的国家战略发生了何种变化?
5月23日,岸田文雄与拜登出席欢迎仪式 图自美媒
日本开始主导在经济、军事方面与中国的对峙
5月21日,为了营造欢迎拜登、与中国对峙的态度,日本忽然提中国在东海中日地理分界线的中方一侧设置了一台新构造物一事。媒体特别将在中国一侧说成“西侧”,让读者觉得可能和日本有关,同时和一向主张新闻要有时间、地点、要素的报道方针不同,没有谈“新设”的时间,更没有相关的图片。
尽管这个时候,拜登还在韩国高谈在半导体方面建设新供应链以牵制中国,但日本至少在舆论准备上,已经表明了对拜登的迎合。
拜登访问日韩前,突然提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让人想起了日本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在经济上,TPP本来在2005年是新加坡等四个小国组成的小团体,但到了2008年日本开始积极参与,用《朝日新闻》等日媒的解释,参与的目的在于“能够牵制中国”。很快美国也准备加入进来,但到了2017年前后,特朗普政府感觉TPP不那么有魅力,突然宣布不跟日本玩了,日本只好做些修改,让TPP转变为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尽管在5月23日,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谈了40分钟,力劝美国回到CPTPP中来,但美国不会再加入。美国要玩的是没有自由贸易内容的“印太经济框架”构想(IPEF)。
从美日媒体公布的内容看,IPEF主要包括四点:
第一,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贸易(但不考虑关税的减少);
第二,强化半导体等供应链;
第三,高质量的社会基础设施及减碳、绿色能源;
第四,促进公平经济的税制及反腐对策。
和TPP比,IPEF内容尚十分空洞,没有在自由贸易方面给相关国家带来任何利益,今后加入的内容越多,估计就会越接近TPP或CPTPP。尽管新框架叠床架屋,但在拜登还没有出访前,岸田就已经表示日本将会积极参加,日本外交中一向的矜持、日本已经主导的CPTPP在这个时候也就免谈了。
而在数字经济、半导体供应链及社会基础设施等方面,日本早就决意和中国分道扬镳,在2022年5月的国会上,通过了经济安全保障法案,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不仅半导体如此,在电池、尖端医疗等领域,日本今后将努力排挤中国,切断与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联系。因此日本参加这个构想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开始就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点子,目的在于组建一个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的包围圈。
其实,安倍晋三在构想QUAD前,已经有“亚洲民主主义之弧”的设想,组建对中国的闭合军事包围圈,甚至希望建设“亚洲版北约”,来降低“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实为“孤立中国”),通过各种军事演习向中国秀肌肉。
安倍的QUAD构想很快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赞同。2022年以后,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炒作中国台湾问题让QUAD在军事上具有了现实意义。
5月23日,拜登与岸田文雄举行新闻发布会(图自澎湃影像)
对于台湾问题、中日关系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里有明确的规定。
②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立场。
④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确认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但到了拜登访日,美国宣布将会在军事上介入台湾问题时,岸田强调的是强化军事能力,保有攻击敌国基地的能力,完全放弃了“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的原则。
不论是印太经济框架还是“四方安全对话”再或其他,或是行动上日本领先,或是一开始的点子就是日本出的,在经济及军事两个方面与中国对峙,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已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可以说,与中国的对峙态度占据了日本政治的中心,人们已经看不到日本对正常的中日关系还有哪些最基本的态度。
中日关系确实已经处于很不正常的状态。
就算岸田在7月前因为有参议院选举,他只有赢得这场选举才能强化在党内的地位,需要此时炒作与中国的对立对抗,把自己打扮成十分“厌华”的政治家;但通过邀请拜登访日,坚定地站在美国一方,损毁中日关系,让中日关系进入“不正常”状态,恐怕今后恢复起来会相当的困难。
日本国内的不正常在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正向“不正常”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的背景在哪里?日本政治家、舆论调整对华关系将带来何种结果?目前的相关分析、预判还非常少。
不难判断,日本的急剧变化,与这个国家长期在经济上的失落有着紧密的关联。“平成”在日本特指1989年到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媒体通常将这三十年称之为“失落的三十年”,失落本身至今依然在延续着。
经济学或者经济史中,通常会使用“失落的十年”这个词,如二战后的英国在1946年-1955年、墨西哥在1980年-1989年、韩国在1998年-2008年,经济发展在整个十年时间里处于严重停滞状态,但经济学里没有“失落的二十年”,更没有“失落的三十年”这样的说法。因此,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
在失落的三十年时间里,日本民众看到的是技术革新的停滞、新产品开发的枯竭;在政治上民主党短暂的执政(2009-2012年)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混乱,政权回归自民党后,一味地强调保守,完全没有了政治改革。
日本经济规模原本相当于美国的70%(1995年,日本GDP为5.54万亿美元,美国7.63万亿美元,中国0.73万亿美元),但2022年只能勉强维持在21%上下(因日元汇率的下调,占比很可能实际上不足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2年日本GDP为4.91万亿美元,美国25.34万亿美元,中国19.91万亿美元)。民众在长达二三十年时间里,看不到涨薪的希望。
日美韩中四国的人均GDP变化(单位:美元)(笔者根据IMF资料制表,2022年为预测值)
换言之,日本本身的不正常是以经济发展停滞、政治发生倒退来具体体现。
2021年成立的岸田内阁,更像是在不正常的道路上飞奔:
日本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进口国都是中国,但岸田内阁在认真地思考对华经济安保,全面切断与中国的高科技联系;
日本国家财政支出严重不足,但岸田内阁一些成员在考虑将军事预算从目前占GDP 1%提升为2%,实现翻番目标;
菅义伟时代已经做好了在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武力方式直接介入的准备,而岸田在5月23日与拜登的会谈中,更加明确地提出日本在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上的态度;
23日日美发表共同声明时,特别强调日美将共同遏制中国。
不正常的日本国内局势带来了中日关系的极不稳定、不正常,但没有这种不正常就不能压服日本国内的怨气。而这不正常的程度已经发展到,甚至连经常刊载厌华文章的《朝日新闻》也在5月24日发表了题为“日美首脑会谈,岌岌可危的对华发力倾向”的社论。
无疑,不正常的中日关系,今后将影响日本、东亚及整个世界的稳定。而不正常的中日关系,也势必将让日本愈发失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