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支招国产剧出海:抓住情感共通性,加强海外合作
论坛现场
名著打头阵
国产剧的“海外之旅”
2015年,《甄嬛传》成为国内第一部被Netflix买下版权的电视剧,这个时间并不遥远。但国产剧的“出海”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早在1985年,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参与日本东京电视节时,就把《西游记》中的第7集《计收猪八戒》带到了日本。随后,这部电视剧先后出口到缅甸、越南、泰国、加纳、坦桑尼亚以及尼泊尔等国家,成为中国第一批出口到世界的电视剧作品之一。
论坛现场
同期出口到海外的电视剧作品还有在《西游记》之后播出的《三国演义》,该剧当时曾出口至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但考虑到文化差异,该剧的海外版本经过了重新精编,将原本的84集压缩至19集,片头片尾更是加入了文化解说性质的串讲。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金庸、琼瑶小说的影视IP化,《还珠格格》《神雕侠侣》等古装剧集开始走向海外。《还珠格格》在东南亚也引起了较大反响。2015年,《何以笙萧默》作为首部登上韩国主流媒体MBC的国产偶像剧播出。2018年,《小别离》在蒙古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频道亚洲影视频道播出,登顶同时段收视率排行榜;而去年的爆款《延禧攻略》在越南最大的视频网站Zing TV同步播放,播放进度超过国内,更是引国内观众纷纷被越南版剧透。
抓住情感共通性
“应该一国一策”
“抓住全人类的共通性,以情带动。”在今天举行的论坛上,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在谈到“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情感。胡正荣回忆,《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时,他曾在非洲采访,当地人看到中国的女孩就说“豆豆”(《媳妇的美好时代》女主角名字),足见这部作品在坦桑尼亚的火爆。
胡正荣
不过,最让他惊讶的是这部剧带给坦桑尼亚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他们说,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原来中国也有婆媳矛盾。”胡正荣坦言,这和我们过去的国际传播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中,更多是高大上,比如高楼大厦、科技发展等等,而这部剧却让当地人了解了中国人的酸甜苦辣、人之间的矛盾,这些恰恰是人类巨大的共通性,而只有抓住全人类的共通性,抓住情感,才能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胡正荣以2016年BBC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春节的纪录片举例,“如果我们拍春节纪录片,可能就是高大上的,播音腔的配音。但这部纪录片就是讲了4-5个人春节回家,历经千辛万苦。”胡正荣说,这部纪录片在英国很受欢迎,究其原因,不管什么影视作品,打动人的始终是全人类共通的,牵动人心的情感、矛盾。
对于影视“出海”问题,胡正荣坦言,如今影视作品“出海”的量已经足够大,但一些作品在国际传播上依然缺乏精准定位,国外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古装戏、美食、太极拳、京剧等,但这些并不代表当代中国的全部。“中国的优秀文化谁都知道,有很多文化富矿,但如何呈现中国文化当代价值的世界意义?把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对话的意义传递出来,这是一种挑战。” 在他看来,应该一国一策,如美国、坦桑尼亚、肯尼亚、英国等不同国家观念不一样,观众所喜欢的剧也不一样。
本地化、本土化故事
加强海外合作
这些年来,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欢乐颂》《温州一家人》《琅琊榜》等热播剧都在国外播出过。谈到山影的出海经验,山影总经理吴雪松强调了“本地化、本土化” 。他以2012年公司制作播出的《温州一家人》举例,这部由李立群、殷桃、张译等主演的电视剧曾在韩国、法国、哈萨克斯坦、日本等国家播出。
吴雪松
吴雪松回忆,这部剧的编剧是著名编剧高满堂,他在接手这部作品时就强调,他要表现真实中国的人物。在创作时,因为对南方、对商业不熟悉,高满堂阅读的参考资料堆起来就有1米多高,此后又到温州以及欧洲等地采访,搜集温州人的故事。有了充足的真实故事,高满堂决定,这部剧不做商战片,要做大时代小人物的故事,展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吴雪松也提到,山影这些年除了提升制作品质,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和国外影视机构交流合作,比如中外合作拍摄、参展,投资并购海外知名的独立影视公司,“我们拍摄有中国元素的影视文化产品, 利用影视剧传递中国文化。”
优酷:
国内综艺已从单纯卖版权到输出节目模式
作为平台方的代表,阿里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认为,优酷这些年出品的很多作品成功出海,比如《白夜追凶》《长安十二时辰》,究其原因在于传递真善美,这是全球文化共通的精神内涵。
张丽娜
张丽娜说,国内影视制作人都在学美剧学英剧,也羡慕国内线下影视的产业化。而《长安十二时辰》做了一个探索,这部剧的热播就带动西安旅游热。对于国外观众来说,通过剧集的播出也了解了大唐是什么,大唐的精神是什么。
张丽娜也特别提到数据的重要。一方面,优酷这些年在和国外大的新媒体平台合作,从数据中寻找当地年轻人的喜好。另一方面,国内影视剧包括综艺节目不再单纯是卖版权,而在逐渐输出版权,比如优酷制作的《这就是灌篮》的节目模式成功输出到篮球之国美国。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摄影记者 王欢
编辑 张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