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 星期一

12月 金融要闻

银保监会: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同比增长18.35%

12月1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同比增长18.35%。其中,投诉反映问题集中在理赔纠纷和销售纠纷,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中投诉量最多的险种分别为机动车辆保险和普通人寿保险。

银保监会:加快建设中国金融人才库 人才库线上系统预计年底启动试运行

银保监会官网12月1日消息,为着力解决中小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薄弱、专业人才缺少的共性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协会切实发挥自律组织功能,加快推动中国金融人才库建设工作。目前,人才库线上系统已初步完成开发,预计2021年年底启动试运行。

证监会:有关禁止VIE企业在境外上市的消息不属实

证监会官网12月1日消息,有境外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将禁止协议控制架构(VIE)企业在境外上市。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注意到了相关媒体的报道,这一消息不属实。

银保监会: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推动银保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新成效

银保监会官网12月2日消息,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改革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部分公司治理的典型问题如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在一些机构依然存在,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从规范大股东行为及关联交易、优化董事会结构和运作机制、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央行: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

12月3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恒大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恒大集团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境外美元债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投资人较为成熟、甄别能力较强,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银保监会:恒大集团未能履行担保义务不会对银行保险业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12月3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恒大集团对一笔境外债券未能履行担保义务,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个案现象。境内外监管部门会依法公平公正地处理相关事宜。恒大集团全部债务中金融债务占比约三分之一,结构比较分散,其金融投资数额很小。因此,这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四部门:银行保险机构不得为企业提供以非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服务

12月3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就《关于促进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坚持主要面向非个人投资者开展衍生品业务的原则,严格实施合格投资者标准审查。银行保险机构不得通过柜台与个人客户直接开展衍生品交易,不得为企业提供以非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服务。其他金融机构确需为个人客户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务的,应当对个人客户制定更为审慎的参与要求。

银保监会: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2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支持资产管理产品依法投资包括未上市科技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在内的权益类资产,实现资管产品期限与其所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相匹配。鼓励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保险资金设立服务国家科技战略专项基金或其他支持科技发展母基金的可行性。

央行:第三季度非现金支付业务量稳步增长 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快速增加

12月3日,央行官网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银行账户数量小幅上升,非现金支付业务量稳步增长,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快速增加。三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1197.28亿笔,金额1109.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6%和6.32%。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710.14亿笔,金额737.15万亿元。

证监会:与美国SEC等监管机构对重点事项推进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美国证监会(SEC)公布《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个别企业宣布启动自美退市工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2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方面,近期,证监会与美国SEC、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等监管机构就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有建设性的沟通,对一些重点事项推进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相信,只要双方监管机构继续秉持这种相互尊重、理性务实和专业互信的原则开展对话磋商,就一定能够找到双方都接受的合作路径。

央行决定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12月6日,央行发布公告,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银保监会:正在对个别银行存单质押案件进行违规事实认定

12月7日消息,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个别商业银行第三方存单质押承兑汇票案件,银保监会前期已第一时间派驻监管工作组开展现场调查和督导,并要求涉事银行总行同步进驻相关分支机构,对相关票据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进行违规事实认定和证据固化等工作。

易纲:恒大的风险是市场事件,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

12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恒大集团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可能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公告,部分香港投资者也比较关注。香港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已建立了一整套高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短期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

银保监会: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合理区间高位运行 风险总体可控

12月9日消息,银保监会日前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7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7.3%。88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78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10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2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银保监会指出,保险业运行总体平稳,偿付能力充足率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高位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银保监会公开第四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

12月10日,银保监会公开第四批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公布股东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一是违规开展关联交易;二是隐瞒关联关系;三是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四是严重逃废银行债务;五是违规转让股权;六是违规代持股权;七是利用平台虚构业务进行融资。

银保监会: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在保险资管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上限

12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表示,对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股东的境内外保险公司一视同仁,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明确要求建立托管机制,完善资产独立性和禁止债务抵消表述,进一步明确了严禁开展通道业务等禁止行为。

证监会最新监管通报:精简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备案报告事项24项

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12月10日发送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现有备案报告事项再次进行了梳理和评估,下放、简化、合并备案、报告事项24项,进一步减轻行业机构报送负担。本次将1项备案事项调整为报告事项,下放3项备案事项至派出机构,简化3项多头报告事项。同时,对20项报备主体相同、内容一致的事项予以吸收整合。

央行: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央行官网12月14日消息,人民银行党委日前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明年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信社改革和债券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金融业有序扩大开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金融监管政策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银保监会官网12月14日消息,银保监会党委日前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按照稳字当头的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支持能源保供稳价。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银保监会: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 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

12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分类标准和认定程序,全面准确及时反映资产风险状况。加强资产质量迁徙趋势分析,设定风险预警指标,持续有效识别、计量、监测、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准确掌握不良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按程序及时核销。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央行北京营管部:数字人民币试点完成40万个场景落地

央行北京营管部12月16日消息,今年以来,按照央行冬奥支付环境建设部署,央行营业管理部推动全面实现公交、地铁等重点交通领域支持受理银行卡和数字人民币,完成50个重点商圈支付环境改造,全市98%以上ATM可受理外币银行卡取现。开展3次大规模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完成40万个场景落地,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讯服务、票务娱乐等七大类场景全覆盖。

银保监会:允许符合规定的境外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

12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指出,允许有实际业务经验并符合银保监会相关规定的境外保险经纪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保险经纪业务,《关于印发我国加入WTO法律文件有关保险业内容的通知》中,设立外资保险经纪公司需满足投资者应在WTO成员境内有超过30年经营历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连续2年以及提出申请前一年总资产不低于2亿美元的相关要求不再执行。

银保监会:鼓励银行机构依法合规拓展涉农信贷抵质押物

银保监会12月17日公布的银保监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24号建议的答复显示,银保监会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温室大棚、养殖圈舍、生物活体抵押贷款试点。要求各级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流转体系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证监会就修订沪伦通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

12月17日消息,证监会拟对《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进行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一是拓宽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国。二是允许境外发行人融资,并采用市场化询价机制定价。三是优化持续监管安排,对年报披露内容、权益变动披露义务等持续监管方面作出更为优化和灵活的制度安排。

证监会: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

12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自规则实施之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政策实施之日起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A股。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监管机构有关动向答记者问

12月17日,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监管机构有关动向答记者问表示,PCAOB“认定报告”中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历程和现状的描述,未能全面、客观反映中方所持立场和所作努力,我们会就相关情况与美方沟通。目前,中美双方相关监管机构正在就开展审计监管合作事宜进行磋商,并已取得一些积极进展。我们对SEC和PCAOB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欢迎,中方随时准备与美方进一步沟通。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鼓励并购出险房企优质项目

12月20日消息,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并会同国资委召集部分民营、国有房地产企业和主要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

银保监会:银行不得强制用户开户时买理财产品

12月21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银行开户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的通知》。其中提出,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银行不得在开户时,强制个人或小微企业购买理财、保险、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或者强制接受其他金融服务。不得将账户功能、开户办理时间与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挂钩,变相强制捆绑销售。

央行:决定续展40家非银行支付机构许可证 5家支付机构将有序退出

12月22日,央行官网公示2021年12月第三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信息,51家支付机构所持《支付业务许可证》到期。此前,46家支付机构向人民银行提出续展申请。央行依法合规审查了有关申请,决定续展40家支付机构,中止审查6家支付机构。5家支付机构未提交续展申请,后续将有序退出支付市场。

央行: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总第95次)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外汇局:明年1月24日起实施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措施

12月24日,央行和外汇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支持基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鼓励银行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便利、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等。新规自2022年1月24日起正式实施。

央行等部门:支持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成渝地区开展股权、债权等融资

12月24日,央行等部门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在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框架下,研究建立资金互通机制,研究开展与新加坡、日本双向投融资,逐步扩大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探索成渝地区与新加坡、日本之间债券、基金、理财、票据等业务合作。支持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成渝地区开展股权、债权等融资。支持成渝两地融资路演平台与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对接,实现跨境投融资信息互通共享。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

银保监会:车险综合改革以来累计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2000亿元

银保监会官网12月24日消息,2020年9月,银保监会推动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改革实施一年多来,"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消费者普遍获益,获得感显著提高。截至今年10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为2762元,较改革前降低21%,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据测算,改革以来累计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2000亿元。同时,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NCD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3,众多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的低风险车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

银保监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交强险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银保监会官网12月24日消息,近年来,在公安交管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逐步改善,消费者文明驾驶、安全出行意识不断增强,交强险的覆盖面也在逐年扩大。保险行业积极依托科技手段,多措并举,降本增效,交强险经营稳定、承保略有盈余。2021年1月-10月,交强险承保亏损已经超过20亿,交强险改革“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达成。

银保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12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推动养老保险机构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和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等体现养老属性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对于偏离养老主业、业务压降清理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制度的养老保险机构,将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证监会: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应严格遵守数据安全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2月24日,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起草《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应当严格遵守外商投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切实履行国家安全保护义务。涉及安全审查的,应当依法履行相关安全审查程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剥离境内企业业务、资产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或避免境外发行上市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央行部署2022年八项工作任务

12月27日,央行以视频形式召开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八项工作任务: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三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完善系统性风险监测和评估框架,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四是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五是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主动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六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办法;七是进一步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八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银保监会:保险业疫情专属保险理赔金额达4.9亿元

12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与经验》,当中提到疫情蔓延期间,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障机制作用,适当延长湖北地区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保单期限,将意外险、健康险等产品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肺炎,适当降低受疫情影响严重区域、行业和企业工程履约保证险等保险费率,保险业疫情专属保险理赔金额达4.9亿元。

央行、发改委发文优化境内金融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度

12月29日,为优化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制度,央行、发改委决定废止《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将统一由央行、发改委等部门在现行管理框架内分工负责。

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暂行办法》废止后,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及香港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发行本、外币债券不受影响,并且程序将更加简便、优化,在核准额度内可自主选择具体发行区域和发行窗口。

银保监会:部分保险公司董事长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

银保监会官网12月29日消息,2021年6月至11月,银保监会对43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下称“SARMRA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架构和制度体系逐步健全,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监管评估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主要有:部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少数在经营理念上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在专业能力上也难以满足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部分公司照搬照抄模式化的风险管理制度或监管规则,缺乏可操作性等。

银保监会: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文介绍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相关情况,包括出台改进金融适老化服务政策,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加大对老年人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力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从老年消费者需求出发优化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的广度与深度。

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发布 明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央行官网12月29日消息,为规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服务,央行发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将于2022年2月1日正式施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同时废止。

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纳入统一登记范围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由当事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自主办理登记。

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行业实现业务线上化率超过90%

12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在科技投入方面,提出推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投入占比超过1%、信息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的目标;在服务能力方面,提出推动行业实现业务线上化率超过90%、线上化产品比例超过50%、线上化客户比例超过60%、承保自动化率超过70%、核保自动化率超过80%、理赔自动化率超过40%的目标;在创新应用方面,提出推动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2万个的目标。

央行上海总部:2022年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12月30日,央行上海总部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2022年,上海总部要继续优化金融服务管理。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优化账户开立,强化整治拒收现金和反假货币,提升经理国库水平。扩大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应用,纵深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切实提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水平。

易会满定调2022年稳字当头

12月3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明年证监会工作将围绕“稳字当头”“改革攻坚”两个关键词开展。他表示,将坚持“稳”字当头。一是突出市场“稳”,这是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稳定市场信心的基础。二是突出政策“稳”,稳慎评估资本市场重大政策措施出台的条件和时机。三是突出预期“稳”,积极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防止个体正确、合成谬误。

易会满称,注册制改革不仅是发行环节的改革,而且是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的改革,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统筹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市机制、多层次市场建设、中介和投资端改革、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和投资者保护体系等重点改革,推进关键制度创新,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道路。

银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

12月30日,银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其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号:实际资本》明确,保险公司应当充分评估所持有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及时进行减值测试,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为上市公司的,市价持续一年以上低于账面价值或市价低于账面价值的比例超过50%的,应当根据账面价值和市价的差额计提减值。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为沪深300成份股的,且最近三年股息率均在3%以上或现金股利支付率均在10%以上的,可不按上款计提减值。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新闻

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名,日本第一,中国第几?

下一篇新闻

专场 | 实现全民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时代的初级卫生保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