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断变化,在其成长演进的历程中,整体和局部在一定阶段都会进行程度不等的改造、开发和建设。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早已认识到维护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对特定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再开发,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从而推动古城的复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古城或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由于起步较晚,仍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文化底蕴认知不足、开发过度、业态功能单一等问题。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意大利同为文明古国,其世界遗产总数现与中国并居榜首。在这里有一座城市,它的时间仿佛停留在典雅的中世纪,整座城、每条街都成为了不可复制的历史。来到这里,浸在这般古老的气息之中,不觉压抑反而觉得身心放松,或许是阳光和人文的力量,带给这座古城的温度,这便是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位于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人口50万,世界现存最古老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坐落于此。杜卡迪与兰博基尼,法拉利,玛莎拉蒂,帕加尼等顶级豪车品牌都出自该大区,然而作为大区的首府城市,博洛尼亚却始终保持着它的低调与古朴,同时又充满了生机。今天就来看一下这座古城是如何进行城市更新的。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据说汽车品牌玛莎拉蒂的LOGO设计就取自该雕像

在城市社会学的语境当中,古城更新实际涵盖了保护改造建筑场所、打造古城想象和城市品牌、重构人们围绕古城空间使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物质空间改造、精神空间营造和社会空间重构三种话语的交织并存。这一前提下,“保护”、“再生”、“共治”成为了博洛尼亚古城更新的关键词

保护:“整体性”保护的制度与精神

博洛尼亚有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天主教堂、市政厅等,其历史中心是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建筑群体典范之一。11世纪以后作为地区商业中心逐步繁荣。19世纪末,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市中心人口开始减少。第二次大战结束至1960年中期,意大利国家经历了大规模战后重建和“第一次经济奇迹”,与欣欣向荣的新建成的城市街区相比,老城中心却面临着严重衰败的物质环境、恶劣的居住条件和衰退的社会活力等问题。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1.古城保护的“反发展”理念

在博洛尼亚处于变革与更新的重要时期,其政府为了保护和再生博洛尼亚老城历史风貌、平衡城市建设与地域发展放弃了大发展,以一种“反发展”的方式去保护过去的文物古迹,在保护之中不仅考虑了旅游观光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 而对于城市日常活动和市民生活环境的维护更为重视。因此,博洛尼亚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 ”的口号,即不只是保存历史建筑更要留住其中的生活者。这是一种新的全球性保护观念 即 “整体性保护”,它在《1969年博洛尼亚城市总体控制性规划修编》被提出,它强调了:

1. 重组市中心生活,而不只是表象性的整改或减少道路交通等的成本;

2. 以历史保护的视角来分析、判别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未来的建筑利用,建立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城保护的规划法规;

3. 科学合理地利用公众住房基金来保护历史环境和在尊重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改善继续居住的条件;

4. 有选择地利用无人居住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来提供让人易于理解、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公共性服务基地;

5. 以遗产保护和较低阶层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各层面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在1974年 的欧洲议会上也得到正式肯定,“整体性保护”成为更新城市历史街区唯一有效的准则。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2.兼顾次要建筑与自然环境

博洛尼亚在保护规划中十分重视次要建筑的保护,将次要建筑及主要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作为主要建筑的一部分进行保护。这种大面积的保护在当时受到了许多房地产商的反对,并指责其为“盲目崇拜”。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历史建筑都有其生长的环境,虽然历史街区是以历史建筑而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但是如果破坏了了历史建筑周围具有鲜明特色的次要建筑和自然环境,打破一种平衡、和谐的对话关系,这就像一个绅士戴了一顶摇滚歌手的帽子,显得不伦不类。

值得一提的是古城中的风格百变、环绕建筑物的拱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复。简洁的中世纪风格,严格的哥特作品、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和厚重的巴洛克设计,将街道、广场巧妙地连为一体拱门下形成长约35公里的全天候行人走廊成为建筑史上利用回廊为建筑元素的代表。柱廊的顶部呈多面拱形,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柱子均由石料筑成看上去犹如古典的舞台布景,这些具有古典韵味的拱廊让行人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阴雨绵绵,都可以从容地徜徉在拱廊之中,或在拱廊下的咖啡馆小坐顺便欣赏街景或逛街购物,丝毫不被天气影响。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3.保护城市的生活秩序和精神面貌

博洛尼亚在实践中的保护对象不只是古老的建筑物,更是包含了整个城市原有的生活和秩序 也就是经常谈及的城市肌理与城市精神面貌,其成功地将历史中心区和古老建筑物一起保存 并且使其中的底层收入阶级的居民不因为城市更新而搬离出。原有的居住环境保证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稳定、健康发展也是保护了历史遗产和遗产的周边环境。

由于历史城市中心在重新焕发光彩后受到高收入者的喜爱,博洛尼亚的市中心区曾出现“贵族化”倾向,低收入者面临被迫迁出的困境。这种趋势继续延续就会损害整个市中心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市中心区的趣味和魅力也将随之变质。博洛尼亚的人民和政府共同合作及时制止了这种倾向,维持了市中心区服务于社会各阶层的定位。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再生:街区活力的培育与商业气氛的营造

近些年会看到有些关于城市街区发展趋势的描述,其中有提到“城市在发展,而街区却在死去”的画像,主要是指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占据了太多的街区空间,人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在家和公司之间通过小汽车传送,而行人的漫步感受、小商业的活力、街道的多样性都被牺牲掉了。而博洛尼亚不仅没有在高速发展过程没有落队,还在保护了其整体的历史肌理和面貌的同时,保持了街区原本的样子与活力。

1.坚持“利用即保护”,拒绝冻结式保护

对于建筑来说,荒废会使其更容易衰败和破落,把这些建筑重新利用起来是一种既利用原有资源,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时间,更可以维持城市中心的活力。对于已经判别为历史遗产的建筑,应该尽可能的去发掘其存在的潜在价值,其对于城市、社会以及人类的教育意义等更多深层次的内在含义。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政府在一开始采用直接公共干预模式,是以特定的街区为保护更新的实践对象、以公共行政部门执行力和公共财政作为保障,以物质空间修缮整治、居住改 善和局部功能调整(调整方向为文化、教育、办公类功能)为主要内容。不仅改善了街区内部居住环境,且对保持社会结构和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确实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保存了老城内部历史环境;后期通过地方政府的间接引导以及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和公共活动的植入,确实阻止了老城内部社会经济活力的全面衰退,外部公共空间品质得以提升。

2.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创意城市

博洛尼亚的文化消费水平位于整个意大利前列,截至2008年,博洛尼亚就有23个剧场,电影院40个、美术馆与博物馆达到50个,80个以上的图书馆和更多的书店,基于博洛尼亚的城市面积这个密度是非常惊人的。“博洛尼亚2000计划”中,以创造创造性的文化空间为目的,进行文化的基础设施整备和多数的活动(音乐会、会议、实验室等),而在老城区内,大大小小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也成为了街区一项优良的传统,漫步其中不难邂逅一场公开讲座、一个展、创意市集或者是悠扬的合唱。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这些年城市的构造方法由机能性重视向文化艺术性尊重改变。在意大利语中,工匠被称为Artigiano,技艺被称作Arte,词根均为art,可见在意大利传统工艺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博罗尼亚市在1980年代,作为工匠企业从传统发展为尖端产业的“后现代化”代表性城市。1990年代后期也作为“创造都市”的代表被经常谈及。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修旧如旧,如旧的烟草工厂就改造为了文学艺术戏剧等的复合创造空间,设有电影研究所和资料室、近代美术馆以及此类相关专业的大学校舍。再以旅游纪念品为例,精品店中不乏博洛尼亚的独创品牌,比如Mad tea,所有创意都来自于当地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并加入本地限定,深受外来游客的喜爱。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3.生活文化为引领,时尚中高端业态均衡发展

如今漫步市中心广场,古代监狱化身博物馆,该建筑下的拱廊成为了露天酒吧,在这里聚餐既可以避雨又可以享受开阔的空间。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以及合理的商业布局让古城的保护更显活力。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这里不仅有着关乎当地生活的杂货铺、便利店,也有着世界时尚品牌排列的时尚街;有着充满特色的小吃与快餐,也有着挂着无数到访名人画像的百年意大利料理餐厅,包括爱马仕、LV、GUCCI等高端品牌店铺在内,它们被灵活分布在历史建筑群当中。可以说是满足了各消费阶层、包括当地居民以及游客等各属性的人群。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走在拱廊之下,漫无目的的闲逛,也许很快就会有意外的发现,很容易营造出一种轻松休闲的气氛。不一样的人虽然感受到的风景会有所不同,而一样的是当他们走在了中心广场,都可以席地而坐,享受着一样美好的午后阳光。

共治:促进社区参与和市民共同治理

几年前,一个由十多位50多岁、家住博洛尼亚卡尔杜齐广场附近的女性所组成的团体,决定不再忍受广场上因长期使用而导致油漆脱落的长椅,决定亲自动手,粉刷长椅。在得到了政府的成全之后,政府甚至还给她们提供刷子和手套。这样一个插曲,也启发了博洛尼亚市政官员开始从整体上思考如何协调市民和市政府之间的合作方式。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博洛尼亚市政府的闲置建筑被女性团体改造成“道德精品店”(ethical boutique),这一成果得益于市政府的一项新的都市政策——鼓励市民贡献时间和才华来管理和使用公共产品。

1.市民和城市的协议合作

一个对意大利乃至大部分欧洲来说都可以称得上开创性的政策由此产生,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叫做“关于协调市民和市政府之间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保护和再生的制度”自2014年博洛尼亚市议会采用以来,这项政策已经成为意大利的一个模式,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正好可以利用市民的帮助进行都市改造。据统计,意大利大约有60个市采用了博洛尼亚的这项政策。

这项政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它为那些愿意在市政资产和合作项目上贡献时间和才华的人提供了清晰的途径。第二,它也清楚规定了城市管理者可以给市民或公民团体提供不同形式的实物支持(比如油漆刷、闲置房产或者市政员工的技术帮助)。这些条款在“合作协议”的文件中有着详细的阐述,协议草案在实施之前也公布在网站上,并且开放公众评论。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去年十月到十二月举行的一系列工作坊鼓励市民和城市领导者一起设计博洛尼亚的未来。

2.“博洛尼亚模式”

市民与政府的合作思维出现在博洛尼亚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有着西方世界最古老大学的博洛尼亚,它的文化活力被一群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搅动并点燃。这个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这个国家政治实验室的角色,有着良好治理和实验精神的美誉。多年以前,公共财政支持的幼儿园和老年中心就从这里起步。

如今这项关于城市公共资源的制度是博洛尼亚又一个创新,它产生了由不同市民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策略,共同形成所谓的“博洛尼亚模式”。这些合作策略一部分是从城市领导人走向市民,另外一些则是自下而上。

“社会街道”运动就是市民推动的一个例子。该项运动起源于博洛尼亚的 Via Fondazza街道,最早是那里的市民为了鼓励邻居之间相互认识和了解,建立Facebook小组。后来,小组成员又发起了更多具体的行动,建立邻里共享制度。“社会街道”这一形式已经出现在全世界400个街道和广场,光在博洛尼亚就有57个。

2014年的一段时间,占据博洛尼亚舆论头条的是“市民与城市领导者共同设计城市未来”。在10月到12月的一系列工作坊中,市长Virginio Merola和他的助手们积极寻求市民的帮助,来确定城市不同地区都市更新的优先项目。这些工作坊的名字叫做“合作的博洛尼亚”(Collaboration is Bologna)。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油漆和涂鸦清除已经成为博洛尼亚的社区活动。

博洛尼亚的居民凭借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具有一种保护自觉性;而且其思想观念上有着对于自身权利维护的认识,政府也为这种热情的释放提供了渠道,共同促使了公众参与的成功。正是由于公众参与的协助,使得博洛尼亚在政府旧城更新上取得了成功,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针对社会各阶层的市中心区,使其具有综合功能。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城市的更新,特别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不仅要对硬件设施加以改进以适应现代生活,更要考虑城市人的社会网络结构、心里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古城保护和更新的目的不仅是针对城市的建筑实体及其功能,更是对城市的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城市活力的维持。

文章由睿途旅创原创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图片个别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公共文化+旅游”为引领的博洛尼亚“文旅融合”模式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睿途旅创)是专注于旅游创意研发与实践的专业机构。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在丹麦哥本哈根、新加坡、北京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由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策划与规划设计中心、创意孵化中心三大板块组成,主营小镇/乡村/景区等各类策划、规划与创意设计、旅游创新产品研发与IP输出。

睿途理念: 小创意改变大旅游

睿途使命: 以优质创意内容革新中国旅游

睿途精神:I3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创新意识) Innovation thinking(创新思维)Innov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

上一篇新闻

【双语】例行记者会/Regular Press Conference(2022-3-15)

下一篇新闻

IBO国际文凭组织官宣取消5月IB大考,全球有超过20万名考生受影响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