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独家案例-差点被waitinglist的我力挽狂澜拿到NUS/港大/KCL的金融

【收割机学员L学姐】

本科院校:西财

本科专业:审计学

申请国家/地区:新加坡、香港、英国

申请专业:金融、管理

GPA:3.9/5.0

IELTS:8

GMAT:710

【软性背景亮点】

渣打银行、立信会计事务所、小型风险投资机构

1交换、国奖、创业类比赛财务分析类比赛均有得过奖

【录取结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决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MSc in Management(CEMS)

香港大学-MSc Finance

香港科技大学—MSc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MSc Finance(AssetPricing)

华威大学-MSc Business with Consulting


【英港新/金融和管理】--我的申请优势

⏰【尽早规划】

我是在大二决定出国,跟各个中介开始洽谈,去了解到以我的背景怎么样和我志愿的专业方向相匹配,在和中介洽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各大高校的项目和往年录取的一些硬性指标包括对于GPA、GMAT、雅思等的要求,同时我也在中介的推荐下开始关注学校的一些交换项目和与专业适配的比赛。从管理和金融的方向上来看,我都有主动参加数模比赛和一些其他比赛,并且拿到一定的比赛奖项,比如说像省里的咨询比赛和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等。我是从大二开始积极寻找实习,并在大二大三暑假在快销和外资银行进行实习,而外资银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我后来在留学申请时,与金融方向的一个招生官聊到工作经历的时候讨论的话题,也是我讨论到能够希望在未来项目中学到新知识的主要导向。


⬆️【刷高硬性指标】

刷高硬性指标这个选项是在规划后我们能够做到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我是与当时往届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到给分比较好的课程,以及他们上一些专业课时的经验和对考试的分享,同时在国外申学的时候看的分数,由于是我们最终大三下的分数,而且不会剔除掉公选的成绩,所以我当时的考虑就是去多修一些公选和专业方向课来去提高我的绩点。


另外两大硬性指标,分别是雅思、托福以及GMAT、GRE,由于我准备的是英国、香港和新加坡这条线,所以我选择的是雅思和GMAT这两个考试。雅思方面的话我是在大二为了申请交换考过一次,那次总分是7.0,但是写和说只有6.0,不能达到一些比较好的项目包括我现在申请的这些项目的小分要求,他们主要是会卡在6.5这个门槛。因此我在交换期间到当地再考了一次,最终获得总分8分,小分6.5的成绩。


我的GMAT备考最终是从600多分考到700多分,给大家一些资料建议:比如曼哈顿模考也是我认为比较拟真的,很多人做模考只做语法不做其他部分,但我的方法是不太一样的,我会把整套全部做一遍,包括语法、AWA 、IR和数学,把这些都做一遍,你会发现你测出来的成绩跟你最终拿到成绩是比较相似的。最后一定要珍惜OG的原题,OG是GMAT官方的一个复习资料,也是和最终考题非常相似的。最好是在官方考试前3~4天或者1~2天去进行模考,因为这时候你整个状态就和时间都能够调整到最好。


✍️【软性指标】

实习、活动、比赛、交换,我认为这些是在申请过程中营销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它体现了你的个人职业规划、性格或者你转换专业的逻辑。因为我本身是会计专业的,我转换为金融专业或者管理类的专业,我在大学期间的实习、交换和比赛三个方面都有我从财会类专业转向金融或者管理专业的一个逻辑。所以这个方面大家可能也要注重一下,如果你未来是想要转专业的,你可能也需要在你整个大学期间去努力,去做到一些让对方可能认同你确实在为这个方向所努力的实际行动。


实习方面的话,像big name的实习肯定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是你实际上的工作内容和学到的东西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其实更为重要,因为它也是你能够在后期和招生官聊的话题。他们会细问到你这个业务在做什么,你当时怎么去应对里面的一些情况。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申请金融的话,我第1份实习是会计事务所,第2份到渣打银行的商业银行部做管培生,第3份是在小型的风险投资机构,这些其实说明了我的职业规划的转换过程是为了铺设我未来其实是想要往偏金融行业发展。同时我原来会计类背景,也能够使得我的财会知识去支撑我未来的职业路径,然后让招生官认为我未来是能够遵循我所给他们的一个职业规划去进行发展的,所以他们可能就会觉得更加愿意录取我这样的一位学生。从香港和新加坡看,我认为这个逻辑是走得通的。


比赛方面的努力,我在大学期间做了一些关于股票研究、财务研究的比赛,包括一些商赛去培养我战略性的思维。因为我当时是金融和管理两条线是双申的,在管理方面的话,我发现他们会偏喜欢我去做一些咨询类的比赛,所以我当时也做了一个我们省的咨询比赛。再比如说我去参加社团和学生活动的时候,我也是在金融投资协会这个金融类的学术性社团,去说明了我自身规划、管理能力,因为我办了一些活动和我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一个倾向,也说明了我当时管理上碰到一些难题,那这里的所有经历都能够加到我两条线两个方向的一个申请中。


在交换方面的话,我认为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学院来判断,因为我知道西财的金融有比较多很好的一些交换项目,包括去伯克利、台湾一些知名的高校和欧洲的一些比较好的高商等等,会计学院今年也刚刚开设和牛津还是剑桥的一个合作项目。如果想要进行交换的话,其实可以进入我们学校官网里面有个对外合作,那里面会有一些已存的交换项目和公派项目,所以我建议的话尽量去学院看看想要去的交换项目,公派项目,因为私人缴费的这种项目可能中间有点问题,就是你的学分不一定能转换回来。。


【学校开放申请时间】

在申请季中即使你委托了中介,你也要积极跟他们交流或者跟别人交流,并且主动的去搜集信息。首先是投递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关键的时间点,比如说香港和英国他们相对于新加坡来说开始申请的时间会早非常多。基本上第一轮9-10月就已经开了,第2轮大概在11-12月,在第一轮申请的同学可能在12月左右基本上都拿到了自己的结果,要不然就是会被rolling到下一轮去,基本上拿到结果的同学在12月的时候就要给出决定。


我所知道的香港比较好的项目基本上都需要比较高的留位费,可能是你学费的50%,比如说港大金融可能就7-8万的港币,那这样的话,如果你之后再拿到新加坡/英国的项目,其实你就不太好去进行留位了。所以这个方面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合理去思考一下自己希望在什么轮次进行申请。


英国很多项目都是rolling base的,他并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你,而是你给他一直投,他就会一直去审查后面这些人,所以你如果投得比较晚,或者是比较集中的一个时间段,你可能会很晚才收到你的一个具体状况。聊天了解的一些在第2轮申请英国项目的陆本同学,很多都是在2-3月的时候才拿到结果的,就比如说他们可能在11月份投,其实在3月份左右才拿到一些结果,那其实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焦灼。


新加坡的话,你在11月开始申请,他可能到3-4月才回你,我有的同学到5-6月的时候才开始被面试,那这时候你的整个申请策略和你对整条时间线的熟悉程度就非常重要了,我考虑第1轮先去冲英国的项目,第2轮再冲香港,我在去年11月份申请的香港,但我是今年4月份-5月份才收到了香港的offer,因为第二轮是比较拥挤的,他可能会把你放到waiting list,也不会提醒你。总之申请英港新你可能就是需要等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拿到,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申请时间的规划。


【积极补申项目】

我个人是在二月份的时候拿到一些拒信后决定去补申的,并且在二月底的时候将两到三个补申的项目都申请完毕。其中最快进度的就是港科的国际管理也是我拿到的第1个offer,收到这个offer以后,用这个offer去问了其他几个没有消息的学校,能不能提前给我结果或者给我面试,最后我用这个方法是在那一周里面得到了KCL的asset pricing,还有新加坡国立金融的offer和金融管理的面试,并在面试后加快拿到了我的推研信!


拿offer去催促学校,或许就能够把你的进度加快,或者把你从waiting list里面捞出来。我所了解到的是IC、UCL、LSE不太能催,但是港坡是可以尝试的,我觉得这些努力都是可以在申请季中去尝试一下。


【英港新/金融和管理】--我的申请劣势

❌【信息局限和选择纠结症】

我整个留学信息的来源,都是比较局限,且选校选项目是比较晚的。后来我有关注一些微博信息,再辅以收割机这边给我的信息,我才能清楚我自己的申请状况和这个项目是否适配。


其次就是我选项目比较晚,因为我开始询问了多家中介,他们给了我不同的选校方案和方向规划,我也有迷茫过到底选哪个选校方案和规划,哪个能够更加脚踏实地。我当时有问过比较大的连锁中介、学校周边的一些中介和学长学姐推荐的一些中介,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收割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收割机当时对我背景的客观分析,给我讲到可以去发展的一些方向,同时在申请过程中也会保证给到我的自主性,会把那些邮箱的密码或者说在投递之前都会让我审查一遍,这些可能是一些比较大的中介没有办法给到的。同时他也会有一些对我未来能力的提高建议,还有他们所写的文书质量也很高也是我能够接受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希望去选择中介的话,可以去看他能够给你提供的服务,选校方案是否切实,文书质量到底怎么样,这个是我认为选中介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服务是否有自主性。我当时认识的几个申请的朋友,他们签了中介并没有给到他们邮箱和申请的账号,所以他们完全就是像被关在一个黑盒子里,这其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有的学校给他发的其实是wait list的通知,但是中介直接给他通知说是被拒绝了,或者说是有的学校可能给他发了邮件,在垃圾箱里中介没看到然后就过了时间。。。这个我认为其实对他们来说打击性还是蛮大的


【英港新/金融和管理】--我的申请机会

【好中介与疫情环境】

我机会刚好是有学长学姐给我推了收割机,在整个申请季中相处的比较好,在后期加申的时候,他们也比较积极的去帮我进行加申的操作,也没有去补一些费用,所以算是在我申请季的时候帮了我非常多的一个第三方的因素。


今年整个港校确实相对比较好申请一点,我今年问到的有几个项目都会有降低,但是在国安法执行的情况下,可能明年也会有所回升。像我这次申请的港科国际管理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是会有一个cms的双学位,那这个部分可能在往年申请就会比较难,但是今年他会适当的去考量我整体的背景,也确实是我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同时今年由于疫情的情况,我们很多的面试会从线下转线上,这其实给到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我,我觉得明年应该也可能会有很多还是在线上进行面试,所以大家可以去更好的体现好自己,同时怎么去设置好自己面试的环境,还有自己的语气这些都可以去进行练习。


【英港新/金融和管理】--我的申请威胁

✈️【当下形势】

未来申请的同学如果是这一条线(英国,香港,新加坡)会在一些地区非常挤。比如说英国由于签证改革后,留下来的可能性更大了,导致这次申请季在疫情还没开始前英国非常非常挤。往年西财我知道有非常多的G5,今年相对我听到的会少很多。香港去年这个暴乱的形势下,大量申请香港的同学,会转申英国和新加坡,那我自己觉得可能这会导致未来英国和新加坡在明年申请会更为困难。我在新加坡面试的时候,当时还是线下面试,我同组面试的有很多已经拿到港大、港中文一些很好项目的人,也因为当时一些形式,去放弃offer,转新加坡和英国这条线。不过香港今年在国安法后可能会有改善。


以上就是我们L学姐分享的英港新申请SWOT内容~学姐已经✈️ 去了新加坡国立就读金融了!期待学姐之后给大家分享NUS的金融项目就读体验~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副总理也读这所学校?

下一篇新闻

美国留学申请,一文分清SAT/ACT和GRE/GMAT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