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成“武汉通”,回家乡开武汉讲座
“武汉讲座”结束后,冯书华(左四)与家人、朋友合影 邵慜供图
“武汉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对外国人非常友好!”谈起武汉,58岁的法国汽车工程师冯书华(François Trochu)赞不绝口。
在汉工作5年,他已成为一位“武汉通”,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汉的一些重大活动他热心参与,他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
从小爱旅行,6岁第一次来中国
冯书华的家乡位于法国诺曼底小镇马赛堡,镇上一共就6000多人。“那里森林茂密,是原汁原味的法国乡村”,曾应冯书华之邀去那里做客的武汉姑娘邵慜,向长江日报记者这样描述。
冯书华从小热爱旅行,喜欢异国风情。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工程师,曾在新加坡工作,冯书华在那里住了6年。1966年,冯书华6岁那年,随家人一起到香港游玩,与中国发生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长大后,冯书华成了一名汽车工程师,曾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国工作,去过巴西、智利、土耳其等国家,或出差,或度假旅行。
2013年,东风雷诺在武汉建新厂,冯书华被派到这里,主持发动机生产线导入。
“50人的动力总成工艺技术团队,用了2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工作。”冯书华说,“中国人有很强的工作动力,热爱工作。和我合作的中国工程师都特别勤奋,我们设定好目标后,他们立即就能执行。”
参加“汉马”,横渡长江,喜欢逛汉正街
工作之余,冯书华喜欢走街串巷,特别喜欢去汉正街,了解老武汉,融入本地生活。他聘请邵慜做他的中文老师,如今汉语已过了三级,不但会手写,还会用手机和电脑输入汉字。
2年时间里,他5次参加中国同事的婚礼,对中国式婚礼印象深刻。他发现,中国人有拍婚纱照的习惯,于是他也“入乡随俗”,带着妻子,穿着传统中国服饰,拍了一套婚纱照,背景是晴川桥附近一片拆迁中的老房子,“这是我妻子提议的,她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从旧到新的变化。”
冯书华刚到武汉时,地铁4号线正在建设,其中一段正好从东风雷诺工厂上方穿过。每当有空,冯书华和朋友都会骑自行车到工地里转悠,拍了不少照片。“现场很有趣,有的中国工人是带着他们的狗到工地的。他们对外国人也很好奇,态度都很友好。”
冯书华爱运动,喜欢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在武汉,他已三次横渡长江。最近的一次是今年7月16日,他和朋友们熬夜看完世界杯,仅睡了3小时就出发了。上岸后激动之余,他不忘对媒体秀了一把中文:“法国队夺得世界杯冠军!但我更爱大武汉!”
今年4月,冯书华因伤没能参加“汉马”,妻子卡罗琳率领家族跑团替他完成了心愿。2016年,他以3小时42分跑完汉马全程,2017年又跑完了半程汉马,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最美赛道”,他穿越在风景中,他说:“在奔跑中能感受到:整个大武汉都属于我们!”
2016年3月10日,56岁的冯书华以3小时42分的成绩跑完了汉马全程本人供图
除了“汉马”,他还参加了北京“长城马拉松”、南京和上海“铁人三项”等活动。“在中国的生活让我感到很舒适,就像在自己家乡一样。”冯书华说。
冯书华横渡长江 本人供图
在家乡推介中国,邀请亲友来武汉
“在中国到处都是工地,新的地铁、大桥、道路每天都在修建,连周末和晚上也不停,速度之快,是法国无法相比的。”“在中国,连买个烧饼都可以用手机来支付。”“在中国,自行车、充电宝、雨伞、汽车,什么东西都可以共享”……
2017年12月,在法国诺曼底一个社区内,冯书华对着精心制作的近40页PPT,向包括他的父母在内的数十位法国同胞,分享他的中国印象、武汉故事。
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之后有一个冷餐会,听众们兴致勃勃,提问不断。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怎么样?”一位女性听众问道。
“中国社会对妇女工作非常包容和开放。在日本,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大多就不工作了,而在中国,有老人的帮助,女性生孩子以后,大部分都会继续工作。”冯书华答道。
“中国的医疗状况怎么样?”“孩子们几岁可以上幼儿园?”……听众兴趣盎然,不断提问。
“大家都很惊讶,没想到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让我觉得这样的交流活动真的很有意义 。”冯书华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他鼓动听众们,亲自到中国、到武汉去看看。今年上半年,在冯书华的邀请下,他的妻弟等十余位亲朋好友来到武汉,还去了四川、云南等地,去发现“原生态的中国”。一群人流连忘返,有2位亲戚为了多待几天,把回国的机票也改签了,往后挪时间。
冯书华对记者说,按计划,他在武汉要待7年时间,还有2年就要回国了。“在中国的经历,已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想念这里,会经常回来的。我愿成为武汉与法国交流的桥梁,在‘朋友圈’里传播武汉。”
去年,冯书华邀请了他的中文老师——23岁的武汉姑娘邵慜,到他的家乡马赛堡做客,并一起开设讲座,向当地人推介武汉。
“法国人对中国和武汉的了解并不多,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还停留在原来的印象中。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改变印象。”冯书华说。
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通讯员朱佳
23岁武汉姑娘成了他的老师
冯书华的武汉故事里,有一位重要角色,就是他的中文老师——23岁的武汉姑娘邵慜。她毕业于江汉大学法语专业,如今身在法国名校索邦大学读研二。
2014年,经朋友介绍,大二学生邵慜给冯书华当起了中文老师。“当时我的法语还不是特别好,给法国人上中文课压力还挺大。”邵慜说。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冯书华常常早上或下午上课,还要兼顾工作,老师和学生都十分辛苦。由于太忙,冯书华基本顾不上写作业。“她是最好的中文老师,而我是个坏学生。”他笑道。
如今,冯书华已经通过汉语三级测试。不但会手写汉字,还会用手机和电脑打字。因为语言通了,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冯书华一家也因此与邵慜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武汉,冯书华的太太卡罗琳经常请邵慜到家里吃饭。每到圣诞节,回法国度假的冯书华都会邀请她到老家诺曼底去聚会。
“他们家每个人都特别好,还关心我的学习情况。尤其他的妈妈,她住在离巴黎不远的卡昂,她说如果我在法国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去卡昂找他们。”邵慜说。
“现在,在巴黎春天等商场,可以用支付宝买东西,街上也能看到摩拜单车,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但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仍然不够,相信今后一定会越来越好。”邵慜表示。
(长江日报记者康鹏)
【编辑:祝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