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前段时间,一个热搜,看得我大半夜来气……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福建石狮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公开指责一学生、辱骂其家长。


她先是说这位学生:

“听课效率特别差,纪律也不好,成绩也很差。”

“我们班不欢迎调皮捣蛋的学生。”


接着就是对学生妈妈一顿羞辱:

“你户籍不在本地,给老师同学添麻烦的话,班级不欢迎你们。”

“你家的孩子怎么样,都是你教的!”

“你有素质怎么还在当工人?”
“老师不像你吃饱了撑着。”
“你本来就是一个乡下人……”

“我很忙,陪你聊这么久是你的荣幸。”

……


遇到学生妈妈理论,老师还以训学生的口吻严厉呵斥,让其:闭嘴!


言语中无不透露着狂妄姿态和地域歧视。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截图一经曝光,便引来网友的唏嘘和怒骂:

“师德碎了一地!”

“从聊天记录看,没文化的家长都比老师有素质。”

“地域歧视、职业歧视、人格侮辱,这样的人也配为人师?”


学生在校表现不好、犯了错,老师对学生,甚至家长可以批评教育。


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基于爱、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抱怨、辱骂、诋毁,更不是人格践踏。


这样的言辞,深深伤了家长的心。


同时,它更像一把又一把锋利的刃,狠狠地刺向了孩子……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负面标签

会降低孩子的自尊


老师辱骂家长的背后,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背井离乡来异地上学,成绩差、跟不上班,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和同学的排斥;

被老师贴上一系列负面标签,还让他滚到其他班,滚回乡下;

因为一个如此“糟糕”的自己,妈妈也被老师辱骂、糟践;

……


我想,那个当下,孩子心里肯定也难受极了。


在数万条评论中,很多网友也有类似的经历: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有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也曾被地域歧视过,被贴上了糟糕的标签,这种“灰暗”的回忆,像是印刻在了身体里,长大了也很难抹掉。


心理作家黄启团曾说: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一旦认知形成,就会形成人生的剧本。”


糟糕的标签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2003年,有一个做法极端、让人痛心的例子,引发了重庆教育界的集体震动。


15岁女孩丁晓婷,含泪从学校8楼档案室外纵身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跳楼自杀前,她由于上课迟到,被班主任汪宗惠叫到办公室指责、辱骂近1个小时。


据当时在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回忆,汪老师先是用木棍打晓婷,接着又开始辱骂:“你不看看你自己,又矮、又丑、又肥,你只能当一辈子老处女,你连坐台的资格都没有!”


有同学说,上午班主任的课上,晓婷在座位上整整哭了一节课,汪老师连瞧都没瞧一眼。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在晓婷的遗书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汪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做什么都没资格,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您放心,我不会再给您惹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我这个人,我对您的承诺说到做到……”


晓婷的家长说,汪老师对晓婷的辱骂已经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当着师生的面,有一次说话太难听,差点把66岁的奶奶都气晕过去。


事后,汪老师被撤职,并因侮辱罪被判刑。


重庆教委紧急出台了《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重庆市渝中区19名教师向全市教师发出倡议,推出10句禁语。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负面标签

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樊登老师在讲《非暴力沟通》的时候说,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属于暴力沟通。


因为这个标签是对别人的评判,它并不是一种对客观行为的描述。


这种标签不仅带有个人情感,还忽略了外在情境和孩子的变化、发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在知乎上看到有网友描述的真实情况:


说的是现在某些小学生,考试之后,根据成绩的高低会被老师分成不同的等级,100分的统称学霸,95到100分的是学优,90分以下的就属于学渣。


老师还会给这三个组分别拍照,并发到家长群里。


有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一次听孩子说起班上的小朋友,说谁谁谁作为一个学霸,竟然跟班上的学渣玩。


他顿时目瞪口呆,孩子这么小就被贴标签、定位,这是成年人干的事?想想就后怕。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老师这么做,那些被定义为“学渣”的孩子什么感受?他们的家长又会怎么想?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


指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进行药物成瘾研究时,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发现,很多年轻人的吸毒行为和社会评价有关。


他们觉得,“我这么干,因为我就是这种人”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三个孩子被分到差班之后,就被贴上了“笨蛋”的标签。


父母拼命帮孩子补习他们不擅长的功课,却忽略了他们的天赋,亲子关系也跌到冰点,教师对这些“笨蛋”更是放弃培养……


三个孩子过得很不快乐,其中一个孩子甚至想过自杀,直到一位新老师的到来,才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在新老师的鼓励下,三人都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通过努力,成绩慢慢有所提高。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生活中,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特别常见,原因多是:我这都是为孩子好啊!


但是,如果这类标签经常出现的话,并不一定能给孩子以努力改正的力量,反而会让一些孩子慢慢认同自己就是“学渣”“很笨”“很调皮”……


负面标签就像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那张咒语,会压制孩子们的成长。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管不住别人的嘴

我们该怎么帮孩子撕标签


网上有个男孩,用可口可乐做比喻,传达了一个巧妙又简单易懂的撕标签方法,妞们抽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


视频中,他和爸爸的对话是这样的:


男孩:“一瓶可口可乐,把标签撕了,贴上七喜的标签,它就是七喜了吗?”

爸爸:“当然不是!”

男孩:“那贴上美年达的标签,它就是美年达了吗?”

爸爸:“也不是!”

男孩:“那贴上百事的标签,它就是百事可乐了吗?”

爸爸:“很像,但依然不是。”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图片来源@庄尼和爸爸


男孩:“什么道理?”

爸爸:“可口可乐不会因为贴了别的标签,就不是可口可乐。

男孩:“你说对了,所有标签都不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被别人左右,不为别人而活。


道理很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


孩子不仅在学校会被贴上各种标签,平时在小区里玩,也总能听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声音:

这孩子有点内向啊!见了叔叔阿姨也不敢打招呼……

你家孩子胆子有点小啊,滑滑梯都不敢玩!

这孩子心理太脆弱了,动不动就哭!

……


作为孩子妈,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我都会坚决又不失礼貌的怼回去。


说实在的,不是我们不喜欢听“实话”,而是这种评价根本就不客观。


这种“以偏概全”的定义,可能别人只是轻描淡写地一说,但是大部分孩子会真的记在心里。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管不住别人的嘴,家长该怎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帮他们撕掉负面标签呢?


  • 让孩子知道,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片面的


当孩子问:为什么别人口中的自己,和爸爸妈妈口中的自己不一样?


我们要明确地告诉他,是因为别人还不太了解他,所以做出的评价也是不正确的。


  • 发掘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针对孩子被贴上的负面标签,如“胆小”“懒惰”“笨”等,结合相应情境,对他不错的表现给予肯定。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中,因为患有阅读障碍,群晓无法将一段话完整、准确地识别出来,阅读速度也比普通孩子慢,虽然他极端的不自信,但却非常努力。


群晓父母看到这一点,不断地肯定他、鼓励他,终于他的阅读能力逐渐达到了平均水平。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当着外人的面,也要把这种正面评价挂在嘴上,不能因为想表现的谦虚一点,就说孩子各种不好。


  • 创造机会,让孩子对自己刮目相看


创造机会,让孩子学着认识不同的自己,让他意识到:原来我也很厉害!


综艺《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对儿子嗯哼各种寻求帮助,塑造了他“小小男子汉”“小暖男”的形象。


福建女老师辱骂家长、地域歧视的背后,一群孩子正在被毁掉


  • 帮孩子记住那些他们表现特别的时刻


记住孩子那些具体的、真实的、做的好的时刻,等到他表现不好的时候,拿出来鼓励他。


包妈碎碎念:


特别佩服那个面对老师的谩骂和羞辱,为孩子据理力争的妈妈,拿出豁出一切的勇气,坚决捍卫孩子的尊严。


别人对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已经防不胜防,父母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千万注意自己的言行,多给孩子积极正向的鼓励和认可。


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有无限个可能,


但愿你我都能“嘴下留情”,


不给孩子的成长设限。

上一篇新闻

华裔女博主讽瑞典气候少女怒怼“环保愤青”:伪君子不管国家发展

下一篇新闻

老公出轨、公公中风、职场被冷落,中年女教师阿玲的生活一地鸡毛,直到学生伟伦的出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