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英美式资本主义是否能持续下去?

作者及来源:李建秋的世界


英美式资本主义是否能持续下去?


翻译其中核心的一段


“在任何情况下,学校都不应该使用有极端政治立场组织所提供的资源。即使材料本身不是极端的,也不允许 因为材料的使用可能意味着对该组织的认可或支持。极端政治立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废除或推翻民主、资本主义或结束自由和公正选举的公开声明的期望”


相信大家已经看到这个新闻了,各大媒体已经报道,且英国教育的官网上已经有了证明。


英国的教育一向比较开放的,且已经产业化,不少的中国学生也在英国读书,英国的性教育都是中小学生的公开课,能直接在教材里面用卡通形象展示夫妻在床上的图片,甚至允许5到11岁的孩子学习不同姿势。


在如此开放的一个教育体系下,把资本主义搞的如此神圣不可侵犯也是有点让人忍俊不禁,毕竟英国是有工党的,英国不像美国,对“社会主义”这个词忌讳提都不能提的地步。


毕竟,北卡的州宪法现在还规定了“不信万能的神禁止当公务员”。(北卡州宪法第六条,尽管由于抵触美国宪法而归于无效,但是美国有七个州有类似的规定)


我不打算就英国国内的问题进行什么探讨,我的问题是:英美式资本主义是否能持续的下去。


资本主义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莱茵模式,这两种模式天差地别。


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又称呼为英美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念,尤其要突出自由竞争,强调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劳动者享有有限的法定劳动所得和社会福利,公司注重短期目标,证券市场在公司投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莱茵模式,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适当调节,以社会安全为保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在国家制定的秩序框架下实现竞争,强调社会公平和集体利益,有一套严格的劳工权利和福利制度,劳工参与企业决策,公司注重长期发展,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证券市场的作用相对于较小。


除开这两种模式以外,还有所谓的“东亚模式”,世界银行在1993年出版了《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一书,定义了东亚模式,世界银行总结了四条经验:


第一:坚持宏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低通 货膨胀率,有利于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谨慎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其他措施等;


第二: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管理体系,保证长期增长意愿的实现,追求产出与就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工商业与政府之 间的互动;


第三:实施政府积极干预的工业化政策,增加出口中的工业产品份额,并采取其他配套的金融、财政、 外贸政策来促进出口 ;


第四:政府清楚地表明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条件,并在目标不能完成的时候将废止这 些支持


中国模式是东亚模式的一个子集,目前看来,东亚模式是二战后最成功的模式。二战结束以后,真正从发展中经济体跃升为发达经济体的,只有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其他国家要么就是老牌欧洲发达国家,例如英法德意,要么是资源类国家,例如阿联酋,沙特之类的。


今天我们不谈东亚模式,主要谈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如果你在电视上,媒体上看到某些“经济学家”在大谈特谈经济学,并且动辄抛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基本上都是支持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坦率说,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确实有自己的优点。


在2008年之前,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在中国备受推崇,如果你比较一下从1980年到08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可以明显看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经济成长度比莱茵模式更快。


莱茵模式的德国和法国分别为1.93%和2.19%,而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英美分别为2.36%和2.98%,美国一枝独秀,从1980年到2008年,26年有18年好于莱茵国家,而英国自1983年起,除了个别年份外,一直表现出比较强的增长率。


而这段时间刚好是世界经济的扩张期,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经济扩张期的时候,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是要明显强于莱茵模式,也是因为如此,在中国的经济学期刊里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文期刊基本上是一边倒的赞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


举个例子,在2007年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第四期里面,一名叫丁纯的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与莱茵模式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法英美经济表现与成因分析》里面,论证了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优于莱茵模式的原因在于:


第一,全球化冲击,英美国家推崇放松管制,放任自由,国内经济受政策秩序约束小,国内市场更好依靠自身灵活性适应市场,而莱茵模式不够全球化。


第二,结构性差异,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国家的福利更少,更强调个人责任,而莱茵模式高昂的福利模式导致高税收,高成本,高国债,低竞争力,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劳动力市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市场管制比较轻,而莱茵模式更强调保护劳动力,这样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灵活更高。


第四,公司治理。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以股东利益至上,而莱茵模式是利益相关者至上,平等对待资本和劳动力。莱茵模式的国家,股权集中度高,银行是公司大股东,而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股权分散,证券业发达,公司不依靠银行融资,而是依靠证券市场融资。


最后得出结论: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优于莱茵模式。


而2009年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发表的《金融危机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衰落》,其论证反过来了,理由是:


第一, 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社会整体利益。

第二,不平等现象突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第三,工业薄弱,物质生产萎缩,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恶性膨胀,使得经济沦为赌场经济。

第四,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加强。

第五,联邦政府负债累累,赤字巨大。


所以整个事件就很幽默了,在2007年被强调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优点,到了2009年,全变成了缺点。


经济学啊经济学,真是左说也有理,右说也有理。


倒是中国有一句古话点破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我不敢断言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是不是就此完蛋了,但是从目前的趋势来说,还挺危险的,其核心问题表现在:它本身的不可持续,它的核心问题在于贫富差距扩大。


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问题是:购买力不足。


假设一个国家总财富有100万,一共有10个人,分配是:

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其中2个人有80万,平均每个人40万,有8个人共享20万,平均每个人2.5万。

莱茵模式:每个人都有10万。


那么莱茵模式的购买力是要比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要强得多的,论证很简单:


假设一辆车价值5万,在同等财富情况下,盎格鲁萨克逊模式里面,只有2个人买得起。但是莱茵模式里面,10个人都买得起。一个能在莱茵模式下存在的汽车厂,很可能在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下就活不成。


也是因为如此,早在里根时代,里根就反复在电视上讲“涓滴效应”。


该主张认为政府对富人阶级减免税收与向企业提供经济上的优待政策,将可改善经济整体,最终会使社会中的贫困阶层人民也得到生活上的改善。


英美式资本主义是否能持续下去?


那么“涓滴效应”成功了吗?


只要有眼睛,就可以看出今天的美国贫富差距是比80年代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扩大了。


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涓滴效应”不靠谱。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当新时代来临的时候,当出现新的生产力革命的时候,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灵活度是莱茵模式没法比的, 也是因为如此,在莱茵模式下的国家,往往抓不住新的机会,而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却可以。


问题就在于:如何定义目前的时代,现在的时代,是不是一个新的工业革命爆发的时代?如果不是,如果现有的科技停滞状况没有改善,那么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国家,在购买力萎缩的前提下,又靠什么来维持?


这几年非常明显看出来盎格鲁-萨克逊国家发生了不小的震荡,不管是美国的特朗普上台,还是英国脱欧,这是目前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反映到政治上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方面说,是一种“止损式自保”。


这种“止损式自保”,表现在美国对移民的严苛的限制,以及英国对于难民问题的极度反感,甚至不惜以脱欧来应对,也就是说在今天的美国,“移民”不再视为资产,而视为负债,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美国自身的生产力无法再有效的提高,现在是分饼子的时候,属于零和博弈,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


既然如此,当然要停止移民了。

英美式资本主义是否能持续下去?


由于中国和这两种模式差距比较大,且中国还有相当向上的空间,目前还没有到英美如此急迫的地步,但是关于分饼子的问题,牵扯到国内的内需,如果长期维持“6亿多人月收入不到1000”的情况,尽管中国依然能够成长(靠外需)

,但是这毕竟是一种仰人鼻息的行为。


中国高增长的经济不可能永远持续,转换经济增长,依靠内需,第一件事就是贫富分化问题,也希望及早重视此事。


至于美国,联想到前几年特朗普又开始减税,导致贫富差距再一次扩大,不得不说,它也该走一段弯路了。

上一篇新闻

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有多难?海军、陆军扯皮一年半,换了3首相

下一篇新闻

日军绝密“柳”计划!潜艇偷运核武,美军截获电报倒吸凉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