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中各“太空科技”大小排名!第一名有1500亿光年?
从古至今的人类科技发展史中,“载具”的优越性一直是男人们的追求,但不知为何,他们之间一直喜欢用各自载具来“比大小”。
纵观“海陆空”三大领域,人类历史中最大的船应该是一艘新加坡籍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船身长458.45米;最大的陆地车是德国的F60表土运输桥,长502米的它简直就像一座大型桥梁。
而无限广阔的天空乃至宇宙,才是我们人类未来着重发展的舞台——如今最大的航空飞行器,是英国HAV公司耗资5000万美元打造出的天空登陆者10号飞行器,由于外形神似人类的臀部,被赋予外号“飞天屁股”,这架飞行器长达91米,宽44米、高26米、载重量达1万公斤。
现实如此,那么在一些人气较高的科幻作品中,“太空科技”的大小排名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TOP9:钢铁侠的战甲(和人类体型相近)
不少人用“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这句话来形容钢铁侠,那么托尼的那几十套高科技战甲,可以说是凡人智慧的结晶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说是飞行器都屈才了,但要是单论大小.....那确实是最小的载人飞行器了,毕竟再怎么说飞行器也不能比人的体型还小不是?
TOP8:水滴(长3.5m,直径1m)
如果问《三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载具是什么,相信有一大半的读者会选择“水滴”——它的液体外形栩栩如生,看上去纯洁而唯美,但当时谁又能想到,体型比普通货车还要小的三体人飞行器,仅凭撞击就轻松击毁了人类势力的两千舰队呢?
TOP7:千年隼号(长34.75m)
千年隼号是《星球大战》系列作品中一艘宇宙飞船,它的主要驾驶员是船长汉·索罗和他的副驾驶员楚巴卡。在电影中,千年隼是一艘经过汉·索罗大幅改装的YT-1300型货船,其特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汉的私人事务,可以说是星战电影及星战其他形式文艺作品中出场次数最频繁的飞船之一,在系列作品中的地位颇高。
TOP6:黄金之心(直径150m)
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黄金之心”是无限非概率驱动的飞船——换句话说,只要一件事可能,无限非概率就让它变成一定能,从而使得构成飞船的原子能够与宇宙任何一个角落的原子互相纠缠,令飞船能够航行到任意一个遥远地方,是一艘有趣、敏捷的飞船。
TOP5:帝国级I型歼星舰(1.6km)
星球大战中帝国级I型歼星舰(旧译帝王级I型歼星舰)无疑是帝国舰队最有力、最显著的象征,也是造船工程科技的奇迹——帝国级歼星舰纵横银河数十年,背负著代表皇帝力量象徵,重武器平台、星球攻击、星球防御、反舰作战、轻型舰艇母舰,歼星舰在任何方面都表现出绝佳性能。
TOP4:死星(旧正史120km 新正史160km)
死星(Death Star)作为《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建造的强大可怕的超级武器,是由银河帝国建造的卫星大小的战斗空间站,它能发射摧毁整个行星的超级激光炮,并且内部有大批帝国军队和战斗飞行器,火力甚至超过了半个帝国星际舰队,因此在影片中,死星很轻松就把奥尔德兰行星炸成了碎片。
TOP3:无尽的拉格朗日 星门(直径200km)
在科幻手游《无尽的拉格朗日》中,星门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科技造物了——星门的前身是彼端连接着数千、甚至数万光年外的星系的“空间共振点”,人类耗费了持续数千年的时间,以及无数的人力财力,终于以此建立出了星门的雏形。
银河系中的无数星门串联,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交通网“拉格朗日网络”,星系旅行不再是痴人说梦,人类由此进入了辉煌的太空时代。
TOP2:流浪地球(地球直径约12742km)
在国产科幻著作《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们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试图推动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这种把整个地球当成是“载具飞行器”的疯狂行为虽然看起来较为“原始”,但却意外地有用。
TOP1:超天元突破红莲螺岩(1500亿光年)
有人说钻头是男人的浪漫,那么一个超大号的钻头呢?在动画《天元突破红莲螺岩.螺岩篇》中,机体“超天元突破红莲螺岩”设定上有1500亿光年的高度,其最后的钻头更是有1.5兆光年的高度,绝对可以说是诸多科幻作品中体型最大的太空科技造物了。
总的来说,这些科幻作品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其中的科技造物拥有科学理论支持的,就少之又少了,像是黄金之心和超天元突破红莲螺岩,是现实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相信各位欣赏过越多的科幻作品,那么就会越在意科幻作品中的设定的严谨程度与科学性,光靠“脑洞大”是不够的——科幻与玄幻不同,不是随便出来个隐世高手就能让人倒吸凉气称“恐怖如斯”,如果没有科学逻辑性的话,再壮观的科幻大场面也会显得儿戏,不真实。
而在这方面,笔者一直在玩的原创宇宙下的无尽策略手游《无尽的拉格朗日》做得就非常不错,以现有科学为基础,严谨地预测了未来人类的发展道路,以及新技术对未来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例如游戏中的“可控核聚变”、“曲率引擎”等技术,都是存在现实理论依据的,甚至还有一些学者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尤其是“可控核聚变”,不少科学家都认为该技术三十年之内就能实现。
此外,像前面提到的游戏中可以进行“星系旅行”的星门,也是脱胎自科学中的“虫洞”,笔者作为一个科幻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合理、荒谬的感觉,这也是硬核科幻作品的魅力之一。
各位还知道哪些体型庞大的太空科技?其科学设定又是否合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