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思考」中国企业复工 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思考」中国企业复工 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2月10日,全国大多数地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迎来复工复产。这不仅对中国经济,也对世界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毕竟中国是全球33个国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65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比“找到替代中国供应商的选项绝非易事”“疫情再延续,相当于一次去全球化实验”等分析更现实的是,因为中国商家缺席,丹麦水貂养殖商取消一场皮草拍卖,巴塞罗那手机展可能大受影响……而一些媒体此前担心,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尽快复工,汽车、电子等很多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可能陷入混乱。对此,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有举国体制优势,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一定会在严格防控疫情继续扩散的情况下,有序恢复经济活动。

“德汽车工业每日损失7200万欧元”

“武汉是中国一大工业中心,那里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东风汽车公司的总部,该公司也向俄罗斯提供产品。”俄《新消息报》9日援引俄经济学家莱昂尼德·哈扎诺夫的话说。文章还提到,由于中国疫情,俄卡玛斯汽车公司也缺少组件。

俄《新报》6日刊文把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看成是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文章认为,尽管疫情并没有在中国以外地区迅速传播,但全世界潜在的经济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受影响的行业主要有汽车业、微电子和高科技产业、酒店业和航空领域、奢侈品市场。据IHS Markit的估计,全球汽车制造商第一季度将减产35万辆汽车。由于中国零件的短缺,现代汽车公司暂停了在韩国工厂的生产线。特斯拉已警告推迟在上海组装的Model 3供应。丰田、通用汽车和大众也报告了类似困难。空客公司停止了在天津的工厂生产,该工厂每月生产约6架A320飞机。

法国《巴黎人报》报道了标致雪铁龙等在华有生产线的法国企业近况。有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企业家说,“客户非常着急,企业库存也就够维持到3月中旬,再接下去没有货就是大麻烦了”。

“中国为世界汽车业提供动力。”德国电视一台9日称,德、法、美、日、韩、意等国的汽车工业都严重依赖来自中国交付的产品,如果中国工厂关闭的时间延长,全球汽车生产都可能陷入停顿。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提醒德国政府,在德国,没有一个产业同中国相联的程度像汽车产业这样密切。他呼吁德国政府和欧盟决策者要向中国提供更多的紧急医疗援助。

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国内外一共制造1590万辆小轿车,其中1/3,也就是约520万辆在中国销售。再从汽车的销售额来看,德国汽车产业每年的销售总额为4300亿欧元,其中1500亿欧元在中国实现,约占35%。如果以中国每年251天的工作日计算,德国汽车产业每天在中国的营业额为6亿欧元,盈利为6000万欧元。中国延迟一天开工,德国汽车工业每日损失7200万欧元。目前,在华设立工厂的德国汽车企业有300多家,有的下属工厂已于2月10日复工。德国大众汽车管理人员埃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疫情影响,目前,德国总部的工作人员暂时无法到中国出差,但他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

除汽车行业,德国机械工程行业、电气行业也受到疫情的影响。据了解,在中国有800多家来自德国的机械制造商在运营,其中有350家在中国有生产基地。《环球时报》记者10日下午联系一家供应德国EBM-PAPST风机的上海企业,答复是“已经复工”。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ZVEI)的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将价值220亿欧元的商品出口到中国,同时从中国进口了520亿欧元的产品。该协会期盼,中国能早日战胜疫情,这样对德国电气行业的影响会小一些。

“巴斯光年(玩具)、阿迪达斯Ultra Boost跑步鞋、特斯拉Model3和iPad Pro之间有何共同之处?”阿联酋《海湾时报》9日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当然都是中国(生产)。”文章称,现在还不可能断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多大,但从中国过去20年来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来看,经济学家认为疫情或将导致世界损失3600多亿美元。除汽车制造业外,信贷保险企业裕利安怡估算,如果中国工厂不复工,世界将面临每周260亿美元的贸易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电子、计算机等行业以及一些航空公司。

SARS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迅速恢复万欧元”

法国《费加罗报》认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工厂停工、产业链停顿就会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走势。中国受疫情打击后,欧盟对华出口会大幅放缓,由此造成欧盟的经济损失,其中对华出口多的德国、意大利损失将最大。法国医药集团赛诺菲在中国有多家子公司,员工近8000人,现在集团要求中国子公司密切关注药物原料供应,尽早恢复生产。该集团负责人表示:“客户哪个国家的都有,因此生产链不能停,否则会对经营带来大问题。”据巴黎工商会消息,法国许多电子工业企业主和电脑供货商也担心,中国电子产品生产延后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进货渠道与销售情况。

《华盛顿邮报》3日描述了美国俄亥俄州幻影烟花公司的担心。该企业称,如果离武汉只有三四百公里的湖南浏阳的烟花企业10日还不复工,或将影响今年7月4日庆祝美国独立日的烟花需求。新泽西州一家依赖中国原材料生产治疗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症和抑郁药物的药企也有类似的担忧。

很多国际舆论开始对比2003年SARS(非典)疫情暴发后,中国经济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俄资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洛谢夫表示,与非典时期不同,中国现在已更加融入全球链中。

《华盛顿邮报》近日援引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的话说,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没有任何实质冲击”。华尔街大多数经济学家也表示,经济损害将相对有限。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将今年第一季度的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调低0.3个百分点,降至2.3%。但他们预测危机结束后中国和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中期恢复至危机前正常水平。这种乐观预测基于:2003年SARS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迅速恢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刊文称,自2003年SARS疫情结束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经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推动着对石油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还有大批富裕的消费者,他们在购买奢侈品、汽车,到世界各地旅游。2003年,中国在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仅为4%左右,但如今该占比高达16%。因此,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的影响依然可控,若新的感染病例数量开始减少且中国境内的工厂很快复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转瞬即逝”,仅对全球增长产生微弱影响。若疫情持续扩散,经济损害将会剧增。文章援引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称,“一场严重的疫情将导致全球损失近5%的GDP,超过3万亿美元”,如相对较弱的2009年H1N1流感疫情也使全球GDP“损失”0.5%。

新冠病毒不会阻挡全球化进程7200万欧元”

“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蔓延相当于一次去全球化实验。全球经济增长还要承受多大打击,将取决于病毒能在多短时间内得到遏制。”英国《金融时报》近日一篇题为“新冠病毒导致全球化逆转”的文章,探讨了疫情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文章说,“中国工厂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游客在全球人流中所占比例更大”。

“逆全球化一直没能阻挡住全球化的进程。”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日企向中企提供尖端零部件,中企完成产品生产,产品再供中国、日本及全球消费市场。在日本机械产业五大构成中,除武器生产外,汽车等运输工具、家电等电子产品、相机等精密机械、机床等产业机械都和中国有密切合作,且均采用流水线方式。因此,中国经济一有“风吹草动”,日本经济便会受到影响。但陈言表示,他没听说自己熟悉的那些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的日本企业有调整动向。日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很多企业日常都强调风险管理,有应对短时停电停水、交通停顿的能力,也具有短时应对传染病、流行病的准备。陈言说:“日企在全球化过程中,用了近30年的时间对中国集中投资,想一想,如果因为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就‘撤退’或转移投资,那是不可能的,也绝对做不到。”他认为,目前日企能做到的就是和中国同舟共济,减少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德国经济界有句话:中国打喷嚏,德国将感冒。现在,中国暴发疫情,德国经济也面临考验。”德国汉堡大学国际经济学者尤恩·卡斯普尔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表示,只要尽快战胜疫情,加上中美经贸摩擦已经阶段性解决,世界经济可以立刻恢复强大动力。中德相关企业应遵守中国政府的规定,有条件的要尽快恢复生产。卡斯普尔还特别强调,关键是企业要有信心。

制造业国家不会“过度反应”7200万欧元”

美国明尼苏达州咨询顾问伊萨克·塞因菲兹7日在《明星论坛报》撰文称:“疫情将迫使企业在供给链方面更灵活。”美国媒体还呼吁企业对突然情况要未雨绸缪:受疫情影响的高风险国家要增加供给链的透明度,要平衡供需关系、增加调节性库存并通过其他国家使供应商生态系统实现多样化,特别是“避免将制造关键零部件的重要节点置于单一国家或地区”。

对此,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左小蕾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比较优势已形成,因此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一些影响并不奇怪。她举例说,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游客减少。凡是由中国提供配套的产业也担心受到较大的冲击。如美国的苹果手机主要在中国装配、生产,所以企业最近要求富士康要马上恢复生产。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制造业国家都呼吁不要对中国暴发的疫情“过度反应”,不希望本国的相关产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左小蕾表示,中国有举国体制优势,有自己的发展战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中国人一定要打好关键一仗,在严格防控疫情继续扩散的情况下,有序恢复经济活动。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皮卡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希望中国尽快战胜疫情,恢复经济运行——一方面是减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方面也是避免一些国际企业调整产业布局,从而对中国经济又造成新的冲击。

陈言也表示,可以想象的是,疫情过去以后,中国经济会加快发展速度,2003年非典后。中国有相关的经验可参照。尤其是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加,中国经济本身会发生新的变化。如信息及物流手段的进步,会让集中型大生产、大物流向靠近消费者的地方做相关分散,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调配资源,随着消费者的产生而转移生产基地。

(环球时报驻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姚蒙 青木 记者 李司坤 柳玉鹏 丁廷立)

本文选自环球网。编辑: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

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

上一篇新闻

摊儿,是这样练的

下一篇新闻

「易雅美术人物志」郑鹤芝|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