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一座走不出的城
“如果我能在深圳选一个地方生活,那一定是华侨城。”
也许你很奇怪:华侨城算不上面朝大海的远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区,甚至还有点上了年纪的“老旧”,怎么会成为大部分深圳人心中的“理想之城”呢?
华侨城,凤凰花盛开的地方。跟深圳人谈“华侨城”,是一件挺“无趣”的事情,因为华侨城太红了——
打开各种深圳游玩攻略,榜单上一定会推荐你去华侨城走走;打开小红书,华侨城必定是网红们C位的打卡地;在深圳谈及艺术与人文,永远绕不开华侨城的各种展馆与美术馆;尤其在凤凰花盛开时,深圳人的朋友圈也会跟着红了半边天......
但抛开这些表面荣光,骨子里的华侨城,深圳人真的看懂了吗?
“华侨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深圳,能被称为“网红”的地方有很多,但特区41年里,一直是“网红”的地方几乎没有:曾代表“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已被年轻人所遗忘;深圳第一代地标地王大厦,高度已经被CBD的大楼们所超越;而深圳湾和前海,始终还是未经风雨的年轻人。
唯有华侨城,红透了三十多年。
摄影:欧阳勇
100个深圳人心中,有101个华侨城。刚来深圳的人以为,华侨城就是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欢乐谷这些地标景点;也有人认为,华侨城就是创意园和生态广场等文艺之地;更有甚者,认为华侨城只是波托菲诺那些知名的高端小区。
没错,它们是华侨城的一部分,但它们都无法完整的代表华侨城。
41年前,华侨城的前身还是沙河农场,满眼望去,皆是滩涂。那时候,华侨城还是“海景房”,小孩们会沿着海边沙滩捕抓鱼虾螃蟹,然后骑着单车拿到南头或东门去卖,以补贴家用。
如果有台风天,小孩们还会去海滩上捡玩具。没错,是真的玩具。因为对岸香港海边有一些玩具厂,一旦刮台风,一些玩具就会被吹到海里,漂洋过海地来到华侨城。
后来,由于安置归国华侨们等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的11月11日,批准划出了一块4.8平方公里的土地创办“华侨城”。
如果说,蛇口像香港,那么华侨城则是深圳的“小新加坡”。首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过深圳,一到华侨城他就表扬:“我一到这里就感觉是回到了新加坡。”
因为从一开始,华侨城是邀请了新加坡规划大师孟大强等规划者们以20年的超前眼光规划设计的。新加坡是全球花园城市的代表,华侨城也成为深圳花园之城。
如今,华侨城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6平方米,夏季平均气温比别处低2至4度。所以即便到了今天,你到华侨城依然不会觉得这里是30多岁的“过气网红”,住在这里十几年的房子,依然很舒服。
而让华侨城出圈成为网红的,还属娱乐业。
1985年,华侨城洲际酒店的前身,深圳湾大酒店开业。这个酒店配有大型游乐场设施,其机动游戏全部从日本引进,有疯狂过山车、太空穿梭机、八爪鱼等,在80年代是深圳顶流级的存在。
接下来,1989年锦绣中华开业;1994年世界之窗开业;1998年欢乐谷开门迎客。华侨城打造了一个个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成为了代表深圳的城市名片。
“华侨城不是一天建成的”——2004年11月11日,华侨城19岁生日时,深南大道打出了这样的广告牌,成为了侨城人的骄傲。
虽然如今的华侨城基本没有“开发”,但他却依然“网红”。
在华侨城东部工业区,曾经聚集了华力纸箱厂、康佳等著名企业,后来他们搬走后的厂房被华侨城保留了下来,经过填充和改造,吸引了一批批创意产业的入驻。
这些个性张扬的涂鸦墙绘,锈迹斑斑的雕塑作品,熙熙攘攘的创意市集,组合成了如今年轻人们争相打卡的Loft创意园。
在这里,有一个个小而美的咖啡店、小酒馆;有一个个讲述着过去故事的旧书店;这里还有一群又一群漫步行走的年轻人。似乎只有在这里,你才可以暂时地变成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华侨城不一定有钱,但有的是人情味
“我不在CBD,就在OCT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每次提到华侨城,大家都认为这里是富豪区,是喧闹城市里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生活,是属于豪宅里的达官贵人们的。这样的理解是有偏见的,例如同样是被称为豪宅区的香蜜湖,为什么比起华侨城就没有那么“网红”?
究其原因,华侨城是深圳人的华侨城。
虽然,华侨城有诸如波多菲诺这样的深圳知名豪宅社区,但同样也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这里既有高大上的游乐场和主题公园,也有许许多多小而美的餐厅、画廊、酒吧、花店、美术馆、博物馆等等;
即便你不带一分钱,也可以漫步在华侨城创意园里,欣赏两边的郁郁葱葱,在生态广场等待凤凰花盛开。
华侨城不一定有钱,但有的是人情味。例如,他们可以为了一家老店而翘班打卡。
大家都知道,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开在了东门,但你不知道的是,深圳第二家麦当劳就开在华侨城。对于在华侨城长大的孩子而言,他们都有在那家麦当劳写作业,等待父母,相约玩伴的经历,而且,一定会与好朋友们一起在那里庆祝生日。
直到2015年,开业了20年的华侨城麦当劳正式拉下了铁闸。就在它营业的最后一天,有的人早早来排队,有的人翘班而来,有的人带着自己的小孩过来。他们在这里碰见了小学同学、初中同学,一起合影留下了最后的记忆。
那一年,阿悦也特意过去跟这个“老友”送别。如今,迈过而立之年的他,在华侨城的老小区生活了30年。
他跟大多数侨二代一样,高中以前没有走出过华侨城——从深圳湾幼儿园/康佳幼儿园,到华侨城小学,再到华侨城中学,以及央校。(蔡徐坤毕业的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就是曾经的央校。)
他说,虽然华侨城很大,但这里的生活轨迹大多一样,喜欢在印尼酒家、海景酒店、庭院喝早茶;喜欢爬燕晗山,喜爱在OCT广场进行广场舞等各种文娱活动。
如果白天没什么事情,他们就会在雕刻时光,湖滨楼下星巴克,创意园Gee-coffee等店,一坐就是一下午。
“岁月已经带走了许多回忆的角落了,游乐场变成了晾衣场,华卢商店,小学对面的小店也没有了炸鸡腿+冰可乐,以前人满为患的2+1书店、西部文具、支点文具门可罗雀。”说起华侨城记忆,阿悦总能一口气列举很多例子。
比阿悦更年轻一点的小明,也在华侨城生活了20年了。
除了出国读书的那几年外,他就没离开过华侨城。在他看来,除了家里突然有生意变故外,基本上住在华侨城的人是不会主动搬走的。即便搬走的,也会后悔万分。
“我有一个朋友离开后的原话是:我做梦都想买回来。”小明说。
小明喜欢将华侨城形容成“大城市里的小城镇”:繁华的深圳每天都在变化,但和侨城人没什么关系,20年来,这里变化一直都不大。
“有一句话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对我而言,我知福,我知道住在这里很幸福。”
其实不管是阿悦还是小明,每当他们跟外人说起自己“住在华侨城”时,总会吸引到一些羡慕的眼光。这必然要归功于华侨城富人区的江湖传说。但他们已经习惯了也懒得解释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这里传承。
就像华侨城里有家海燕照相馆,从父亲传给儿子至今仍在营业,写满了两代侨城人的生活回忆。这样美好的故事,在华侨城随处可见。
华侨城的美好,不止于华侨城
华侨城真的那么完美吗?不完美,但华侨城是深圳少有的那种“我可以吐槽一万句,却容不得别人说这里一句不好”的地方。
我身边就曾有人吐槽过华侨城的“堵”,因为他们习惯了深南、滨海的宽敞快速,华侨城里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小道,让他们觉得这很不“深圳”。
后来我告诉他,这是华侨城“故意”的。在当时的规划设计里,华侨城令人意外的选择了一个“最笨”的开发办法:那就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华侨城的地貌。
你现在行走在华侨城遇到的一个坡,它就是四十年前的那个小山丘;你看到的燕晗山、欢乐海岸,完全是根据当时原地貌的生态进行规划的。
而为什么华侨城里的路那么小?这是他们“故意”让机动车只能缓慢行驶,保证人的活动不被打扰。
关注“人”,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生活得更好,这就是华侨城36年的文化坚守。
所以我们能看到,华侨城有着非常人性化的自行车道;有着特别舒服怡人的跑步道;而且他们早在20多年前,就在城市中心奢侈地保留了生态广场这么大片的原生态空间,这一切都是为了“人”。
而为了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生活,华侨城还有非常多“很不深圳”的事情——
2016年,华侨城搞了首届OCT凤凰花嘉年华。我记得里面有个项目,是用5500本书搭建一座48小时就消失的书房。大家在这个书房里,一起经历2次日落日出、朗诵诗歌、观看电影;
2017年,华侨城在oct广场开了一场“自然趴”,带着孩子们在植物星球开趴,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
2018年,他们又在华侨城体育文化中心的大草坪上,吹出一个“大泡泡”,并在里面举办了自然与音乐会、环境戏剧等活动;
......
把每天的生活,过成节日般精彩。当深圳人“沉迷搞钱”,华侨城却坚持在“搞事”。环境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华侨城有着强烈的“社区认同感”,这是在深圳绝大多数地区所缺乏的感情连接。
这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笔下的巴黎。他说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只要待过巴黎,余生都会跟随着你。
同样的,只要你真正的体验过华侨城生活,即便没有住过华侨城,它也会一直影响着你。
这就是华侨城的意义,它不止是物理上的华侨城,更已经成为了精神上的华侨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