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粮食危机迫近,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再次强调发展本地农业的必要性

“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根据FAO的预计,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

目前FAO已经发现粮食在多方面遭遇多重挑战,例如粮食运输和家畜养殖等。但截至当前,食品供应依然充足,粮食产业所受冲击颇小。不过,高附加值农产品涨价的概率更大,例如肉类等易腐烂食品;主要粮食现在供应充足。

多国禁出口粮食,扰乱全球供应或推高价格!

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后出现抢购潮,市民囤积口罩等防疫物资以及粮食。由此已有相当数量的国家开始禁止粮食出口,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

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和糖和马铃薯。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愈来愈多政府实施极端防疫措施,例如宣布宵禁和限制群众聚集,甚至只准市民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措施将波及粮食政策,或出现战时配给、价格控制和国内囤积粮食等情况。

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增加战略储备。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即使已经拥有庞大的大米和小麦储备,足够一年用量,仍然承诺购买国内的谷物收成。主要小麦进口国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发出新标书,摩洛哥暂停征收小麦进口关税直至6月中。

同样是稻米出口主要国的泰国,其大米的出口价格在3月下旬达到了每吨约550美元,创下自2013年8月以来的新高。越南产大米也超过每吨400美元,创2018年12月以来新高。泰国的出口业组织预测称,2020年该国产大米的出口量将下滑至750万吨。

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涉及农场主/农民、农场工人等劳动者(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场工作由国际移民承担),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封锁政策使得上述网络承压,有休克的风险。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FAO总干事屈冬玉表示,世界各国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冠病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此前新加坡也陆续出现了多次抢购潮,那么对于粮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新加坡而言,如何应对这一波潜在的粮食危机?

确实自疫情暴发以来同时受到邻国边境管制的影响,新加坡市面上的鸡蛋和蔬果的一些品种确实出现过临时短缺的情况,但粮食供应整体趋势是平稳的,因为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障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SFA)的资料,目前新加坡有12个主要食品供应源,除了马来西亚之外,还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巴西、法国。

美国:牛肉;鸡肉;鸭;鸡蛋;鱼;水果;猪肉;米;蔬菜。

法国:鸡肉;鸭;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荷兰:鸡肉;猪肉;蔬菜;水果。

中国:食用油;鱼;水果;猪肉;米;糖;蔬菜。

泰国:鱼;水果;米;糖;蔬菜。

越南:鱼;水果;米;糖;蔬菜。

巴西:牛肉;鸡肉;水果;猪肉;糖。

印度:鱼;水果;米;糖;蔬菜。

马来西亚:鸡肉;食用油;鸭;鸡蛋;鱼;水果;蔬菜;糖。

印度尼西亚: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澳大利亚:牛肉;鱼;水果;羊肉;猪肉;米;糖;蔬菜;牛奶。

新西兰:牛肉;鸡蛋;鱼;水果;羊肉;蔬菜。

为应付新加坡的食品供应需求,新加坡食品局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确保新加坡的食品供应来源多元化,减低对任何单一国家的依赖,使新加坡能够在必要时迅速转向其他食品来源地订货。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同其他政府机构和业界伙伴密切合作,多管齐下致力加强食品安全和供应。这包括:

1:同个别行业的商家集体进行商谈、同行业协会、超市和进口商进行对话;

2:探讨新加坡食品供应面临的挑战;

3:寻找新的食品供应源;

4:研究消费趋势;

5:制定计划应对供应中断的情况。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设立粮食基金,主要协助本地企业研究可以在海外哪些地点设立食品生产区或外包粮食生产,使粮食货源更多元化,同时加强新加坡粮食供应的韧性。

作为农产量有限的小国,新加坡高度依赖进口粮食供应,特别是本区域国家的进口粮食。为确保国民能有多元的选择,新加坡食品局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和潜在的食品供应来源。这包括到海外进行食品采购并同他国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除了进口,本地农场也提供一定产量的鸡蛋、肉类、蔬果和蔬菜,而这些都是在高科技和产量密集的农场种植的,新加坡政府也不断进行研发,提高本地农场的生产力。

新加坡食品局也鼓励消费者选择和支持本地农产品。在这同时也积极进行公共宣导,让普通民众加强对于普通食品搭配的了解,例如在鸡蛋供应紧缺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液态蛋、蛋粉和冷冻肉取代鲜蛋和冷冻肉。

弹丸小岛的新加坡,从独立那一天起就一直面对诸多攸关生存的问题,来自邻国马来西亚的水供,就成了受制于人的把柄。受环境所逼,新加坡研制出废水再循环的技术,开发出新生水,加上建设海水淡化厂等,逐渐做到可以有一定的水供自足能力。有关的技术也找到了出口的市场。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化威胁为机会的过程。

这对粮食生产显然有很大的启示!新加坡食品局已设定愿景,要在2030年时,实现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的目标。

在潜在的粮食危机阴影下,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也再次于公共场合发声强调新加坡加大力度发展本地农业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政府较早前定下“30-30愿景”,即到了2030年,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将能满足新加坡人三成的营养需求:

当前全球供应链出现中断,影响一系列的生产,新加坡更迫切需要加强本地生产能力和技术。虽然新加坡的地不多,不过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运用的话,利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来供应我们的粮食,这是我们能够充分地达到这个目标。

王瑞杰口中的营养需求主要是指蛋白质(25%)、主食(25%)和蔬果(50%)三大种类。而三成的营养需求,有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目前,新加坡本地农产品生产量占比尚不足国民营养需求的10%。新加坡所需的食品现在有90%仰赖进口,因此,要在今后10年左右实现上述愿景,确实是个宏图大计。这意味着,目前的本地食品产量必须成倍增加。

早前,已于2019年正式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就已设定愿景,要在2030年时,实现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的目标。

图片来源:EasyUni

在农业用地根本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要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加速推动新加坡农产品行业的高科技转型,借助创新和可持续的农耕和渔业养殖等技术。从这个角度看,增加国产食品供应有如借用新的技术生产新生水,把过去难以想像的事变成可能。这也凸显新加坡在农业科技研发加大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歧视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早已拟定了全盘计划:

1:由李显龙总理亲自领导的研究、创新与创业理事会(RIEC),将拨款1亿4400万元支持农产品科技相关的研发工作;

2:新加坡贸工部将在双溪加株(Sungei Kadut)开辟一个18公顷的新农业食品创新园,并设立跨机构委员会,推动农业科技这个新兴领域。

而设立这个创新园的愿景,是要让新加坡成为领先的城市农业科技和水产养殖科技枢纽,建立可出口到区域的食品生产模式。新农业食品创新园的第一阶段设施,从2021年第二季起将可供使用,未来也可能扩大规模。

和通过新生水、海水淡化等增加新加坡水源一样,现在新加坡政府在食品供应方面也拟定了“三大食品篮子”策略,一是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二是通过本地生产,三则是通过在外地生产然后输送回国。

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要做到百分之百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但三大篮子的策略,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在粮食供应方面的自足程度。

关注小南君

上一篇新闻

全新美食 | 带你出圈,吃下整个地球

下一篇新闻

为马劳们,新加坡人力部操碎了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