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加坡蓄水池用无人机监控违法活动

作者: 魏瑜嶙

新加坡公用局工作人员每天巡逻查看水里的植物和水藻是否生长过剩,也会监控水上活动,这方面工作每年须消耗7200个人工小时,以无人机辅助预计可节省约七成人力。

公用事业局今年内将在六个蓄水池操作无人机监控水质和违例水上活动,减少这类工作的人力需求。设于滨海蓄水池和麦里芝蓄水池的无人机系统会在接下来几天率先启用。

今年较迟时候还有另外四个蓄水池采纳这个系统,包括克兰芝蓄水池、实龙岗蓄水池、实里达下段蓄水池,以及贝雅士下段蓄水池。

新加坡蓄水池用无人机监控违法活动

新加坡在接下来几天,将在滨海蓄水池和麦里芝蓄水池启用无人机监控水质和违例水上活动。(公用事业局提供)

无人机长约2.3公尺,包括配备可重达17公斤,最高飞行高度为60公尺,属于“超越操控视线”(Beyond Visual Line of Sight)机种,可以覆盖较大的飞行范围。

公用局昨天发文告说,现在工作人员每天须巡逻查看水里的植物和水藻是否生长过剩,以致影响水质。工作人员也会监控水上活动,如钓鱼或划皮艇的公众有没有遵守安全规则。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每年须消耗7200个人工小时,以无人机辅助预计可节省约5000个人工小时,相等于七成的人力。

无人机备有遥控感应系统,能分析水的浑浊度和水藻含量,以及识别哪些水域有过多植物,必要时工作人员会亲自采集样本进行检测。此外,它能通过影像分析找出是否有公众在禁区垂钓,或哪里聚集过多皮艇等,并在出现这些情况时立即向工作人员发出警告。

公用局集水区与水道署署长杨庆舜表示,有了无人机后,该局可转调人手去完成更关键的事务,如检查和维修蓄水池闸门,以及运作水泵和阀门。无人机也能充当早期预警系统,让工作人员能在发生问题时即时应对。

无人机不会收集公众资料

针对公众的隐私问题,公用局指出,无人机并不会收集任何个人资料,包括脸部识别,它们也不会飞入蓄水池周边住宅区。

系统于去年完成测试,公用局采用的是新科工程的DroNet无人机操作系统,它经过改装可满足公用局的需求。

在较多人进行水上活动的麦里芝和滨海蓄水池,无人机每周会运行四天,它们能自动起降并按照预设路线飞行,操作员只须从远程监控。至于其他四个蓄水池的无人机则每周运作一至两天,由于使用频密度较低,因此它们会由人工发射。

本地共有17个蓄水池,除了已被选定的六个蓄水池,公用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会探讨是否能在其他蓄水池调派无人机。

“我们是根据公用局的运作需求和一系列其他因素,来决定在哪些地点启用无人机设备,包括蓄水池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水上活动。”

各政府部门近年来相继引进无人机设备辅助日常工作,例如内政团队去年开始使用无人机协助警方巡逻一些难以到达的地点,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今年也派出无人机视察南部岛屿的环境和访客情况。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检察制度丨起诉书一张A4纸,结辩书却要用38张[@裸嘢李 转]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新增242例、累计5万4797例,清零28天才考虑进入第三阶段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