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收购新飞冰箱:外资嫁接战略的一场滑铁卢|深度聚焦
记者/张钦
▷“2018隆重开工”的横幅挂在新飞的大门口
对许多人来说,河南新乡带给国人的记忆,一个是全国风靡一时的红焖羊肉,另一个是曾在央视广告时段天天“飞”的新飞冰箱。
上世纪90年代,红焖羊肉征服了全国人民味蕾的同时,一句“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也让这家河南新乡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
如今的新飞冰箱,只挣扎在人们的记忆中。从2012年开始,谁也想不到,它接下来演绎的是一个盛极而衰的故事。
6月28日,河南新飞电器、家电、制冷器具公司100%的股权落锤成交,成交价4.55亿。而新飞电器名下部分土地、房产及建筑,也将于7月5日开始拍卖,起拍价1.15亿元。
深一度记者获知,此次的神秘买家为央企华侨城旗下的康佳集团。
让人唏嘘的是,原本国资企业的新飞电器,在“外资嫁接”战略失败后,又回到了央企的阵营。而此时的新飞冰箱,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
▷当地新飞专卖电器店早已关门转租
10年辉煌与一朝陨落
新飞的衰落从2012年已经开始。
这一年,新飞电器的标志也从老鹰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
当年5月份,新飞电器出现大规模停产,涉及新乡三个生产基地的大部分生产线,其中产能200万台的新飞冰箱一部工厂关闭,与生产二部合并。
对于这次大规模停产的原因,至今各方说法不一。一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一说员工多年工资不涨。要求涨薪。而知情人称,更可能的是两个原因都有。
一位老员工私下告诉深一度记者,改换LOGO其实有着深层原因。当时新飞电器的新加坡控股方与新飞集团在品牌使用权上出现了矛盾,“两家都在生产新飞品牌产品,消费者根本分不出哪个新飞,是哪家生产的。”
据称在政府的调解下,后来新加坡丰隆旗下的新飞电器拥有冰箱、洗衣机的“新飞”品牌使用权,而新飞集团则拥有小家电产品的“新飞”品牌使用权。为了在市场上对“两个新飞”作了进一步区隔,索性在2012年推出了全新的标志,英文标示FRESTECH也被改成了FRESTEC,后者少了一个H。
2012年的这次停产,北青深一度记者曾在现场采访。上班时间的厂房内,人员冷冷清清,生产线蒙着灰尘。而在厂门口,却聚集起了数十人的“交易市场”,他们身旁摆着十来台没拆包装箱的新飞冰箱,其中夹杂着身穿新飞工作服的员工,有人掏出现金点钱,有人将冰箱装车运走。
“这些是厂里的次品,价格低,不过可不好买,得认识厂里管事的人才行。”没有买到便宜货的人告诉记者。
新飞的前身是一家军工工厂——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创始人刘炳银1983年接任这家小厂厂长时,企业已累积亏损70多万元。上任后的刘炳银将工厂的解困之路,瞄准了受大城市欢迎的电冰箱。
1986年,刘炳银将一条意大利飞利浦电冰箱生产线引进,开始生产“新乡飞利浦”冰箱,新飞品牌从此诞生。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家庭步入电冰箱普及期,幸运的新飞赶上了这段发展的黄金期。到1988年时,新飞冰箱销售收入、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税四项指标均居新乡市首位。
1986年至1996年是新飞最辉煌的十年。说起那时新飞冰箱有多赚钱,在新飞20多年的老员工孙师傅告诉记者,“一台冰箱就能赚好几百元。”他回忆,当时新飞职工有一项福利,发冰箱票,凭票不用钱就能得一台新飞冰箱。
1996年前后,新飞到了最辉煌时期。那一年,新飞开始实行工资改革,大部分工人的工资都涨到了1000至1400元。而当时新乡市平均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
▷不断减少的市场份额
外资嫁接战略的转折点
和许多新飞人一样,孙师傅到现也不明白,自己所在的企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994年,为了借鉴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河南制定了“引进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新飞冰箱首当其冲成为试点。在政府撮合下,新加坡丰隆集团入股新飞。
据知情人透露,当时新飞创始人刘炳银非常反对这项重组,但最终新飞还是出让股权成为了合资公司。代表新乡市政府的大股东新飞集团控股49%,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和酒店投资发展商丰隆集团持股45%,剩余6%的股份由河南省驻新加坡办事处创办的新加坡豫新电器持有。
合资之初,很多职工觉得自豪,因为新飞从此又多了“合资公司”的光环。客观而言,合资给新飞电器也带来了新契机。当年,新飞就投产了全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产量也从36万台一跃至100万台。到1996年,新飞已与海尔、容声、美菱并称中国冰箱行业的“四朵金花”。
但表面的荣耀下面,问题和危机也在逐渐集聚。
创始人刘炳银虽然还掌握着新飞电器的经营权,但势均力敌的股权结构,让他在运营策略上越发掣肘。据媒体报道,刘炳银曾表示,有两次他认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都因为董事会的反对而作罢。
更大的变局出现在2000年。这一年,丰隆集团又收购了持股6%的新加坡豫新电器,成为控股股东。而在新加坡方面控股新飞电器一年之后,刘炳银因胃癌在广州病逝。
基于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行业有进有退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新乡市有关方面开始着手新飞集团的改制,其目标之一就是将新飞电器的国有股权出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当时的计划是49%的新飞电器股权全面退出,不过最终在2005年的转让过程中,新飞集团仅将39%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了丰隆集团,后者出资5.1亿元。至此,曾占据中国冰箱行业第二位的新飞电器被外资绝对控制,丰隆集团持股90%,原新飞电器中的中方高管失去了经营决策权。
一年之后,一直被视为刘炳银接班人的新飞电器总经理李根被换掉,新加坡方面的张冬贵接管新飞电器。之后丰隆集团连续空降400多名高管,新飞电器中高层被大换血。
▷“外资嫁接”战略成了衰落的起点
“撑不住了”的新飞电器
2009年,新飞电器新加坡控股方的代表、时任新飞电器董事长的马来西亚人张冬贵表示,“多年后中国冰箱行业将重新洗牌,只有拥有高品质产品和优质品牌的企业才能够在市场上立足。”
9年过去,张冬贵一语成谶,只不过被市场“洗”掉的是新飞自己。
2006年被换掉的新飞电器总经理的李根,是刘炳银在新乡无线设备厂的老同事,1991年出任新飞电器的第一副总经理,2000年上任总经理
2012年10月,新飞电器冰箱一部、冰箱二部、展示柜制造部、冷柜制造部近万人员工停工,要求上调薪酬,并更换部分来自股东方新加坡丰隆亚洲的高层。
一周之后,在新乡市政府的调解下,劳资双方达成协议,罢工结束,李根重新回到新飞电器总经理的职务上。但在新加坡方面控股90%的局面下,李根回天无力。
李根在分析新飞面临的窘境时,曾称新飞“寂寞”。他认为新飞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他曾希望政府能对家电行业支持引导,完善河南家电产业链,像广东中山、安徽合肥、山东青岛那样打造中原家电产业基地,“否则新飞将失去更多的市场。”不过直到被拍卖,新飞在河南仍然是孤独的家电制造商。
与同行相比,新飞在最辉煌时失去了最佳的扩张机会。彼时,顾雏军的格林柯尔通过收购科龙、美菱,迅速扩充产能,海信、美的也都在大举进入冰箱行业。想要通过踞守中原辐射全国的新飞电器,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对手瓜分。
新飞发展掉队的关键期,也正是外资的控股期。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新加坡控股方拿中国市场跟自己国家比,看到一点点,就觉得大的不得了了。他们提出只重国内市场,出口市场只保留了朝鲜等少数国家。这种策略在短期内也确实让新飞尝到了甜头,但随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刺激政策陆续退出后,新飞最先“撑不住了”。
6月23日,住在新飞电器总部对面二机床宿舍的于大妈,还不知道新飞电器即将被拍卖的消息。在宏力大道,是曾经的电器一条街。新飞大门正对面就有四家电器商店,靠西的两家一家是格力、一家是美的,靠东的一家是进口的大金空调,另一家是美菱冰箱。
“新飞冰箱,现在一家都不卖了。”于大妈对深一度记者说。
▷新飞电器大事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