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从1919-1949的30年中,我国现代音乐有哪些发展?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音乐(1919-1949年)
第九章 “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18)
向阳光
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以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群众歌咏活动一直在前进。由于全国人民抗战思潮高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抗战的音乐队伍不断发展和广大。除前一时期已在左翼音乐战线上的冼星海、吕骥、张曙、麦新、任光、贺绿汀、周巍峙、孙慎、孟波、吉联抗等人继续积极地从事着抗战歌曲的创作外,原来主要在音乐院校中活动的江定仙、陈田鹤、夏之秋等人也参加了抗战歌咏工作,还有许多新的音乐工作者,如马可、郑律成、安波、向隅、李焕之、李劫夫、林路、杜矢甲、舒模、費克、沙莱、时乐濛、庄映、宋扬等,也先后拿起笔来开始了抗战和后来反蒋斗争的音乐创作活动,写出了许多优秀歌曲。
其中特别流行的有: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向隅的《红櫻枪》,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赞美新中国》,刘雪庵的《长城谣》(这首歌原是潘孑农为艺华影业公司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插曲,后因“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没有拍成,这首插曲却被保留下来,成为风行于大后方的一首抗战歌曲,并由周小燕在新加坡录制唱片,流传国外。这是一首独唱曲。音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在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进行平稳,结构也较单纯<单二部>,除第三乐句外,一、二、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仅在句尾略加变化;加上全曲音域不宽,整个旋律建立在道地的五声音阶基础上,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给人以亲切感。
正是由于它采用这种平易近人的音乐风格,叙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因而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激发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它得以广泛传唱的原因),章枚的《黄桥烧饼歌》,杜矢甲的《七枝花》,张魯的《小车歌》(石田词),安波的《兄妹开荒》,马可、张鲁的《白毛女》以及《东方红》(这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毛主席、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首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
这首歌曲原为陕北民歌《骑白马》。1943年冬,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创,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抒情的成分,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歌曲编成后,由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词作家公木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歌曲比较深入地反映了抗战的实际问题,比“七·七”事变前主要是号召性的情况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白毛女》的诞生,已初步实现了从秧歌运动和秧歌创作开始的创造新型民族歌剧的任务,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新歌剧发展的基础。在它之后,相继出现了《刘胡兰》、《赤叶河》、《王秀鸾》、《王贵与李香香》等一系列新歌剧,从解放后所产生的一些新歌剧中,都可以看到它的深刻影响。因此,《白毛女》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日本终于在1945年宣布投降。中国八年的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继续合作建设新中国,并以毛泽东为首亲自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往重庆谈判,但蒋介石自持武力强大,并得到美帝国主义的支持,悍然撕毁协议,发动了内战。于是中国又落入了第三次内战(解放战争)的深渊。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群众歌咏活动,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作品不断产生:如在解放区,歌曲创作获得了很大发展,不但作品数以千计,而且在反映群众生活的深度、广度,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民族风格的独特性和生活气息的浓郁,以及时代特色的鲜明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特别是在文艺整风之后,产生了更多的优秀歌曲作品和新的歌曲样式(如联唱、歌表演以及说唱叙事歌曲等)。
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反映战斗生活的歌曲。最为流行的有《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在华北联合大学时期,曹火星校友作词作曲的经典作品之一。2015年8月26日, 该歌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2019年6月,被中宣部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国民党一团糟》、《两个部队不相同》、《说打就打》、《攻大城》、《咱们工人有力量》、《淮海战役组歌》等。
又如在国统区,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但是仍出现了不少带有国统区社会环境特点的抒情性的艺术歌曲、揭露性的讽刺歌曲以及战斗性的学生歌曲等。尤其流行一些讽刺国统区的歌曲和一些向国民党作斗争的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创作背景及社会影响: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倡文艺工作者要更进一步地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牧虹和卢肃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组织小分队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1943年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边区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几年时间,鬼子屠杀500人以上的惨案十几起 ,全县被屠杀1.4万人,因日军烧房子,抢粮食导致冻死,饿死,病死3.4万人,被抓去失踪900多人,致残1100人,被侮辱妇女和打伤者不计其数。
那时敌后抗日根据地,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当时“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平山县后,朝夕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不仅组织群众生产自救,还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走入乡村做演出宣传。广大农民为争取合法权利,奋起斗争的行为和勇气触动了这些文艺工作者。为了反映当时情形,牧虹和卢肃一起执笔,在三、四天左右的时间里,突击创作了一部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歌剧剧情确定后,大家觉得结束有些突然,缺乏终止感。综合大家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由此诞生。即此歌曲产生于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一个小村子。这个小歌剧演出后影响很大,主题歌《团结就是力量》立即在全边区广泛流传。它曾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号角和心声,为法西斯罪恶势力敲了丧钟。2015年8月26日,该歌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你这个坏东西》、《古怪歌》、《茶馆小调》、《拿饭来吃》、《坐牢算什么》等。
也有歌颂解放区美好生活的,如罗忠镕的《山那边哟好地方》(“山那边”暗指:解放区,是罗先生于1947年创作的第一首作品。这首歌曲一问世,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各地)。这一时期是我国革命歌曲创作的高潮,它充分体现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政治、对历史、对人民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革命歌曲,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事隔将近30年,这些歌曲仍然保持着感人的艺术魅力,是我国歌曲创作的典范。
小型声乐体裁得到了突出发展,大型声乐体裁也进行了探索,特别是黄自、冼星海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为我国后来的大型声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榜样。
“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音乐”,曾受到广泛欢迎。“儿童歌舞剧”如《小放牛》,这是我国一出传统的小歌舞剧。全剧只有两个角色,男角是牧童,女角是乡村小姑娘,以互相对唱的方式表现剧的内容。抗日战争初期,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个歌舞剧的形式,变动其原来的词句,宣传抗日,一时颇为流行。
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产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是一首以真实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叙事歌曲。歌曲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是一首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特点的羽调式歌曲。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英雄少年,可歌可泣。
随着各解放区新秧歌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以民间歌舞为基础的“秧歌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新歌剧”。如《白毛女》是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白毛女》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中国北方民歌的曲调,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与西方的歌剧艺术相结合,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主题。《白毛女》这部歌剧,
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中国的发展、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总的来说,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进入到新阶段。从1919至1949的30年中,我国人民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现代音乐的发展基本上同我国这3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和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尽管在这30年中,我国的音乐文化受到战争影响,但仍然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西洋音乐教育、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相应的音乐活动形式,也在这30年同我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音乐艺术实践相结合,并得到了一定发展;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朝着同时代要求和人民生活相结合方向发展。
【作者介绍】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5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党啊,我用心灵歌唱您》《党啊,祝福你》等60余首诗词,参加了由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风华”为主题的大型征文评选活动,荣获金奖;
《美丽临湘·组诗》(26首)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作品先后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永远的光辉》《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以及《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7部诗歌集、名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
《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感动中国(乔羽题)'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
同时该作品在央视星光演播厅全程录制,现场直播;
《<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