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亚裔电影,北美票房10亿,国内8百万?《摘金奇缘》怎么了?
文/靖哥哥
近些年来,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注意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观众的市场。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演员,许多中国元素也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近日热播的《无敌破坏王2》中就可以看到好几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logo,让中国观众感到十分亲切和熟悉。甚至还有像《花木兰》这样的电影,完全根据中国故事改编,并选用中国演员担当主演。
2018年8月,好莱坞更进一步,上映了一部由全部亚裔班底制作的电影《摘金奇缘》。剧中,从主角到配角都是亚洲人,甚至连大部分的拍摄地点也在亚洲。好莱坞电影里有华裔面孔并不奇怪,但全是“黄皮肤”的电影,上一部还是在25年前的《喜福会》。更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在北美市场获得了一致好评,一个月内揽下10亿票房,多次攻占微博热搜,海外媒体也对它用尽了赞美之词。
然而,在这部电影登陆了中国内地影院后,却遭遇了滑铁卢,上映5天后,票房仅仅800多万,排片率也一路下滑,完全没有在北美上映时的强劲势头。一部亚裔班底的好莱坞电影,究竟是为什么在北美和中国遭遇了如此两级分化的口碑呢?
论剧情,这是一部典型的“灰姑娘”故事的作品。出身平凡家庭的少女和新加坡第一豪门的少爷谈起了恋爱,在回去见父母的时候遇到了婆婆的刁难,被各种富家千金嘲笑欺负,最后两人的爱情战胜了一切。
从整个故事的设定来看,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市场中都觉得老套,毫无新意可言。女主角不爱财,处处都在表现自己对男主角金钱和财富的不屑,对那些每日只知道挥霍和奢侈生活的有钱人的不屑。果然,剧情的最后,只有不爱财的人,才能获得财富。
故事没有亮点,但为何能在北美掀起如此高的热度呢?小编认为,“全华裔班底制作”的定位功不可没。整部电影,满足了外国人对华裔,尤其是中国人的浮夸幻想。包饺子,中式的婚礼,还有打麻将,都是海外观众们熟悉的中国元素。华裔往往重视家庭背景和出身,因此女主角身份卑微的母亲成了她嫁进豪门的阻碍,即使女主角靠着自己的奋斗成为了大学的教授,也不能弥补婆婆对她的歧视。
这些年来,中国人富了起来,因此在电影中的中国人各个挥金如土,穿着奢华的服装,戴着昂贵的首饰,出入各种豪华酒店和会所。在电影开头,有钱的新加坡婆婆因为不满服务员的态度,一个电话就买下了一整家酒店,住进了酒店顶层的豪华套房。
在《摘金奇缘》之前,还有另一部同样以“民族特色”为看点的电影就是《黑豹》。作品中的主要演员使用的都是非洲裔演员,服装和道具中也充满了非裔民族的特色。正是凭借这种“政治正确”,让《黑豹》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脱颖而出,成为了漫威历史上的票房第二。
然而,这种“政治正确”在中国并不受用,比起“全亚裔”的噱头,中国观众更想看到的是精彩的剧情故事,或是全明星的阵容。然而,正如同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一样,剧中的主角虽然是华裔,讲述的虽然是一个华裔的故事,但是它体现的精神内核,却是完全的美国价值观。剧中的女主角虽然长着一张中国面孔,但她的内在完全是一个“美国人”。
这样的设定到了中国难免会水土不服。人们看着一群长着中国人面孔的人,却讲着流利的英语,做着完全西方人会做的事,又怎能让中国观众产生亲切感呢?更何况全剧的主演中,除了杨紫琼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演员,其余的大多是陌生面孔,自然难以吸引观众为他们买单,走进电影院。
因此,尽管好莱坞拍摄了一部想要吸引亚洲观众的电影,却很难真正戳中中国观众的内心,票房惨败也在所难免。那么,你看过《摘金奇缘》吗?你觉得这样一部“全亚裔班底”的电影会吸引到你吗?快来留言告诉小编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