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谈芯②谢志峰:要有长期奋斗准备,要多听产业界建议

【编者按】

谢志峰博士在集成电路行业经验丰富,1988年加入美国英特尔芯片研发中心的谢志峰,和其研发团队曾获得过英特尔公司最高成就奖。此后,他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中芯国际等企业出任高管,而后创立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他也是集成电路教育机构艾新教育的创始人。4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就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各种热点问题采访了谢志峰。

谢志峰认为:

2.最近10年虽然进步很大,但大多数设备和材料还是要靠进口。

3.中国融资环境比美国差,现在政府背景的基金喜欢投已经赚钱的大项目,还没有到赚钱阶段的创新型的初创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投资。

谢志峰建议:

1. 中国真要完全做到进口替代,那先做出一个20年到30年的计划。现在比较可行的,能最快解决进口替代的项目是中外合资企业。

2. 我们要重视芯片设计公司,现在晶圆代工厂用很成熟的制造技术,芯片设计公司可以有很多创新机会。

3. 国家要为基础研究给政策,建环境。人才政策要弄好,现在很多人靠吹牛在骗国家的钱。

4. 要从产业链的源头,从材料、设备、配件、工艺制造、封装测试、系统、软件、IP进行深入讨论,做出可行的计划。

谈芯②谢志峰:要有长期奋斗准备,要多听产业界建议

谢志峰

访谈实录如下:

芯片完全国产是不现实

目前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替代难度最大的包括5G、4G通讯,因为高端的通讯芯片多数都是进口的。接下来就是FPGA(可编程逻辑芯片),高端芯片被Intel和Xilinx公司垄断。它被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型ASIC芯片开发等领域,现在所有数据中心,比如百度云,阿里云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阿里巴巴也开始介入芯片研发,这是明智的选择。大家比较熟的是计算机体统用的芯片,譬如服务器、个人电脑这些设备要用的芯片市场都是被Intel和AMD公司占领的。高铁使用的功率器件(IGBT),高铁需要6000伏特电压的这种功率器件也是以进口为主。通用电子系统,就是广泛应用的电子系统,可编程的逻辑设备,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也非常低,它的用途很广,尤其一些高度敏感行业,譬如航天之类;还有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就是处理图像、声音的芯片,虽然国产芯片有一些,但市场还是喜欢用进口芯片。我们把存储和逻辑混合在一起是Embedded(嵌入式),因为逻辑和存储单独不工作的,必须放在一起才可以,这在移动终端里有很多应用,我们也比较落后。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我们可以搞出一部分,但高性能的芯片都需要在境外代工。存贮情况更不乐观,绝大部分是空白,较为低端的存储有5%左右的份额,真正高端的是大容量的DRAM和3DNAND FLASH,是被广泛应用的。一个电子系统里有几十上百种芯片,缺一种都不行。不是说有一种芯片就可以,缺一种都不能用。更何况,制造芯片的材料和设备也不完整,最近10年虽然进步很大,但大多数设备和材料还是要靠进口,比如说光刻机和12寸大硅片,几乎都是进口的。

中国真要完全做到进口替代,那先做出一个20年到30年的计划,过去我们对原材料和基础元器件方面的研发不够重视,投入不够,现在需要重视起来。抗战时中国是拿空间换时间,打持久战,现在中国IC产业也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人家花了60年得到的成果,我们30年要花吧,就算我们比别人聪明,每天工作16小时,别人也不会闲着,大家都在努力。1980年代我在英特尔工作的时候,大家也是非常努力地工作,美国集成电路发展了60年才到现在的地位,所以我们如果能花30年赶上去已经很不错了。况且我们进步,人家也在进步。

集成电路产业是个全球产业链,美国也不能做所有的东西,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做所有的东西,应该各自找到自己的长项,全球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联合全世界愿意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共同研发,共同发展。

创业环境比美国差

不久前南京的人到上海来招商,强调他们那边开公司两个月之内就可以把公司注册下来,意思是说,他们的环境很好了,其实还是效率不够高,应该当天就完成注册。其实更能体现创业环境水平的是融资渠道,在中国搞集成电路创业,借钱必须要有抵押。国内风投看项目必须要有销售额、利润才愿意投,如果只有创新的想法是很难获得投资的;在美国有好的创新模式和产品,那些懂行的风险投资是会积极投入的。中国的风险投资大多数更像是无风险投资,美国的风投对于失败是有预期的,如果有项目亏损也会理解,坦然接受,只要有部分项目获得巨额回报就是成功。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如果项目失败,负责投资的人是要被问责的。现在政府背景的基金喜欢投已经赚钱的大项目,还没有到赚钱阶段的创新型的初创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投资。但是别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你去跟风是比较容易做成,但跟风的项目主要靠低价去竞争,利润率一般是比较低的。

地方政府是有积极性,但也是只投已经赚钱的项目,没人去抢真正的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的代名词就是亏钱项目。如果一个项目在上海开始赚钱了,其他地方就来抢,抢过去后,接着被别的地方抢,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开始赚钱的芯片公司在中国会有好多个点,展讯在全国有多个地方落户了。到处可以看到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展讯这样的已经开始赚钱的公司的分店。但是新创的公司很少受到地方政府欢迎,一个集成电路项目正常发展的话,5到10年才能赢利,地方政府等得起吗?

靠挖人能做起创新吗

有段时间,有些媒体很得意中国芯片企业挖人。但是说白了,针对性地挖人很大一个目的就是为了copy,就是不守规矩,技术买不过来,就高薪去挖人,然后就被告,有的公司被告之后,差点倒闭。

我们要重视芯片设计公司,现在晶圆代工厂用很成熟的制造技术,芯片设计公司可以有很多创新机会,美国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平均利润是50%以上。不要只盯着制造,芯片代工制造业没几家能玩,全世界不过10几家,做芯片制造的投资要几百亿、几千亿元,很少有人投得起,回报还不一定很高。我们的制造企业毛利30%左右,而台积电有50%,英特尔也很高。除了台积电,全球的芯片代工企业毛利率都不高。

现在人才很缺,尤其优秀的管理人才,有远见的管理人才有多重要?格鲁夫是1987年开始做英特尔的总经理的,我们看着他把英特尔从一个中型半导体公司,带到世界第一半导体公司。格鲁夫的管理方法值得全球芯片行业认真研究。

合资是目前进口替代最好的办法

中国集成电路要发展的好,需要结合国家和民间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国家要为基础研究给政策,建环境。人才政策要弄好,现在很多人靠吹牛在骗国家的钱。

我认为现在比较可行的,能最快解决进口替代的项目是中外合资企业。国外的技术和国内的人才、资本的结合证明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合资公司案例。南京台积电旁边,有两个做芯片设计工具的全球巨头落户了。他们把技术带进来,与中国资本合作,很有希望成功,一般的民用技术不受限制,军用技术受限制。

海归大部分回来后做得不太成气候,一是他们自身的限制,只能做很窄的东西,他们的个人履历基本是只做过技术,没有做过管理和市场。另外,海归一般从事的是创新型项目,国内融资也难。但是,要有赢利必须要有创新,不创新利润一定低。

我这样泛泛而谈,也只能说点皮毛。我个人认为,要从产业链的源头,从材料、设备、配件、工艺制造、封装测试、系统、软件、IP进行深入讨论,做出可行的计划。很多年前我参加美国的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时,几百个专家一起参加讨论的,工作了半年才制定出方案,这些专家都是产业界的人,而中国的现状是喜欢学院派的建议,其实学者大多数没有产业管理经验,对于产业的发展观点比较理论化。我们应该多听听产业界的建议,比如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的共享IDM商业模式就值得探讨,我在4月18日举行的工信部全国集成电路创业大赛上的主题演讲也提出了区块链半导体商业模式。希望产业界的人士多参与,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集成电路发展模式。只要我们客观务实、努力奋斗,我相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一定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一篇新闻

加拿大林黄彩珍基金会颁奖 表彰优秀华裔青少年

下一篇新闻

意法半导体解读,厉害的不止MCU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