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2日 星期四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首先,向阅读、点赞和转发我的公众号“思维的花朵”第一篇文章——《这个春天,有多少没有想到》的亲人、师友、同事、同学和网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没有想到,自己用业余时间将今年以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近1.5万字的拙文,在刚开通的个人公众号上首发第一天,就超过一千人次阅读,很多朋友点亮在看,并转发。

  因“思维的花朵”公众号刚开通,暂没有开放留言显示等功能,若有留言我无法看到,只能表示感谢和遗憾。同时,拙文还有错别字和表述不够精准之处,因不能再次在文中修改,也只能请大家海涵。

  这个春天,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请原谅我不能一一写进拙文。很多情况变化实在太快了,可能我们刚刚想到,就已经成为了过往。

  以下言归正传。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这个春天,人类遭遇了新冠病毒的全面侵扰。随着中国保卫战的节节胜利,虽说“四海变秋色,一室难为春”,但神州大地春意盎然,为我们这个星球保留了2020年最难得的春色。这也成为全球战疫最终取胜的战略大本营。

  团结合作,是全球战疫的主旋律。因为人类早已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凶猛的新冠病毒疫情面前,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昨天,是我国清明节,我们向自己逝去的亲人、师友致以最深挚的怀念。同时,国家还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我国各级政府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可还是有不少人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这么隆重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我只想说其中的一个原因:如果中国没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现在会是什么景象?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怎么打?

  这个春天还有30来天。接下来的这个晚春乃至今年第二季度,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除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外,最难熬、最焦虑、最惊心动魄、最跌宕起伏的日子。

  人类迈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分水岭。

一、疫情的严重或超乎想象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首次超过10万例,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20万例。美国累计确诊破30万,疫情“震中”的纽约州累计确诊数已超11万例。受疫情影响,美国失业人数超千万。当地时间4月4日的白宫记者发布会上,其总统表示在接下来两周将是美国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死亡人数将会激增。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CNN报道,澳大利亚政府首席医疗官布伦丹•墨菲认为,目前全球确诊100万例,但实际患病人数可能是该数据的5到10倍,也就是500-1000万。而美国《大西洋月刊》,在今年2月采访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Marc Lipsitch:我认为可能的结果是,它最终将无法控制。并预测:未来1年,世界大约40%-70%的人将感染新冠。

  比尔•盖茨说:新冠疫情可能会成为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他有个专门研究流行病的基金会)。上一个百年的1918年大流感全球死了5000万人,当时全球只有18亿人,今天全球70亿人。

  预计全球将有超过10亿人感染已成极大概率,数10国“群体免疫”或已无可奈何。

二、戴不戴口罩,还在争论

  尽管全球疫情形势已如此危急和严峻,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还在为要不要鼓励或要求民众戴口罩而纠结。美国总统在当地时间4月3日终于建议民众使用“非医用、基于布料的”("non-medical cloth based")口罩遮盖面部防疫,但他又表示,这些建议是自愿的,他本人就不会这么做。美国国务院敦促所有在国外的美国人不要延期立刻马上回国,并称“可能很快所有交通工具都无法使用。”这一罕见的全球撤侨举动,其背后的深层逻辑现在还难以言说。

  英国卫生官员当天表示,仍不建议健康人士日常戴口罩。

  在当天的疫情发布会上,英格兰副首席医疗官乔纳森•范-塔姆说,没有证据显示健康民众日常戴口罩会阻止新冠病毒扩散,“我们不推荐公众日常戴口罩”。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如此危急时刻,美英等西方所谓最讲科学的发达国家,医疗和公共卫生防疫机构与其执政当局竟然还在为民众防疫需不需要戴口罩而争论不休,真是欲戴还休愁煞人。

  早前有媒体说,新冠病毒和人类只隔着一个航班的距离。其实,事实证明新冠病毒和健康只隔着一层口罩的距离。

  那就简单说一说口罩防疫的一段历史。

  据文献资料记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防疫口罩,诞生在中国。发明防疫口罩的伍连德,是近现代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1910年12月24日,帝国迟暮,时年31岁的伍连德,以“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的身份,抵达被瘟疫和死亡笼罩的哈尔滨。这场始于1910年10月,在东北肆虐最终长达7个月的肺鼠疫,夺去了不少于6万人的生命,吉林、黑龙江死亡人数甚至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针对肺鼠疫通过呼吸“人传人”的特点,伍连德发明了防疫口罩,用来防止人群通过呼吸交叉感染。这在当时看来非常稀奇的“怪物”是什么模样呢——

拿9寸普通的外科纱布,剪成3尺长。每条顺着折成双层。最后还要在上下两片纱布中间,夹上块4寸长、6寸宽、半寸厚的消毒棉花。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这种口罩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厚”。而且制作简单,费用也较为低廉。

  可是在100年前,愿意相信口罩能防病的人少之又少。

  不管伍连德怎么跟民众解释微生物、鼠疫杆菌、传染途径,没人听得进去。大家都还是我行我素。

甚至在搬运鼠疫患者的尸体时,有些警察都不愿佩戴口罩,结果最后都被传染了。

  直到1911年1月11日,也在哈尔滨帮助防治瘟疫的法国名医梅斯尼因拒绝戴口罩染上鼠疫抢救无效死亡。

  许多人才终于因为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减少了对口罩的排斥。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伍连德指挥大家开了专门生产“伍氏口罩”的工厂,生产的口罩都免费发放给民众。同时,他将疫区分为几个地区,让经过培训的警察和医务人员入户登记、消毒。停止交通运输,全面封锁了疫区。最后用四个月的时间控制了当时的疫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伍连德发明的防疫口罩功不可没。

1911年4月3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开幕,各国与会代表一致推选中国政府首席代表、东三省防疫总医官伍连德为大会主席。1930年,伍连德担任全国卫生防疫总监,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检疫法规,建立了流行病实验室,发表了多篇论文和专著。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布了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选人,伍连德赫然在列。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是,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决定当年致胜关键的防疫口罩,在后人一次次的改进中,成为了抵御病毒一道坚实的壁垒。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战胜一次次大瘟疫中摸索总结出无穷的智慧,形成了战胜瘟疫的巨大力量。即使在过往改朝换代的倾天尘埃中,也难掩这种民族智慧和精神的光辉。

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口罩再一次成为了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防线。只是让欧美民众接受并戴上口罩抗疫,其难度显然远远超过了我们正常的想象。已有专家指出,这次新冠肺炎能在欧美肆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从官方到民众都不乐意接受口罩能有效防疫的事实。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新冠病毒,目前我们尚未知晓这个幽灵般的魔头,究竟是如何降临世界的,不知道它从何处而来,不知道它在人们身边或身体中潜伏了多久,但它已显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凶猛的对手。它神不知鬼不觉地袭扰人类,毫不客气地侵占人类的领地,还悄悄搭载人类发明的最先进的各式交通工具,迅速抵达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而且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现在还难以估计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峰值何时会到来。这取决于防疫和病毒检测救治措施是否能跟上需求,是否能尽快形成全球联合抗疫的合力。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还取决于全球口罩的供应以及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口罩防疫的接受程度。当然,勤洗手,早隔离,早收治也很重要,解决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救治防护物资也重要。但相比而言,在疫情爆发性传播蔓延期间,戴口罩最重要!总不能因为口罩是中国发明的,也是中国一百多年防疫经验证明的最有效防护手段,并且全球一多半防护口罩是中国生产的,就以文化背景和社交礼仪不同,扭捏作态不肯戴,也不能因为妨碍了“自由”而拒绝戴。

  《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以德国研究团队为主的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文章称,经过检测发现,在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症状初期,病毒在上呼吸道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新冠病毒在人类上呼吸道的浓度是SARS状病毒的1000倍!遏制新冠病毒蔓延最要有效的办法,主要是控制飞沫传播!而戴口罩,是阻止飞沫传播最有效的手段!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当然,戴不戴口罩毕竟是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只是新冠病毒会不管肤色、人种、国籍和地位,只选择不戴口罩的人群凶猛地攻击。而美欧一些国家的人如今自己承认,他们最初得到的信息竟然是新冠病毒只攻击黄种人。真不知道他们这种逻辑从何而来。我想,如果病毒有思想,或许会嘲笑我们人类竟然有这么多人会以身试毒。

  对欧美富裕国家不主张、不愿意、不想戴口罩的人,我们真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他们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最优质的公共卫生体系,最雄厚的资金财力保障,最高科学素养的人群,而且他们疫情防控难度其实跟中国不在一个量级,只要这些国家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只要民众都肯放下“架子”和“面子”诚实面对疫情防控,实施彻底的疫情防控和救治措施,尽快扭转疫情凶猛蔓延的被动防控局面不是没有可能。全美有4万多名医护人员最近志愿到纽约参加医疗救护,就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美欧一些国家的某些人,总不愿意放下各种政治偏见和无厘头的傲慢,总在伺机攻击我们,千方百计“刁难”我们的驰援物资,甚至还相互“截胡”防疫物资。他们的各种政治盘算和经济算计,已不仅是无耻和无德可以形容的了,已经丧失了国格和人类的良知。用老祖先的话说,他们已经是天理难容了。如果他们一再任由病毒吞没国民的生命而不悔改,最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历史的耻辱柱。

三、其实,最让人担忧的是“三无国家”

  其实,最让人担忧的是非洲、印度、孟加拉、南美等“三无”国家(无金钱、无能力、无技术),其民众根本没办法检测治疗,没办法落实严格的隔离政策,这就不得不让人为其疫情防控感到心惊肉跳。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目前,全球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的国家有90个,低于3000美元有60个,低于2000美元的有50个,低于1000美元有30个。

  只非洲和印度就25亿人,人均GDP都在2000美元水平。非洲40%以上的人(5亿)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低于2美元。全球超过10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也就是赤贫状态,温饱都够呛,更谈不上医疗健康预防新冠。

  南非已是拥有最好公共卫生系统的非洲国家之一,然而其重症监护病房(ICU)床位仍然不到1000张。《柳叶刀》2019年发布的全球各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中,南非排名127位,而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没有1张重症病床。

据世卫组织资料显示,直到今年2月初,整个非洲能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只有两个。这一切无不在向世界发出警告:疫情一旦在非洲大陆蔓延开来,将会面临的是一场后果难以估量的人道主义灾难。

  整个非洲大陆,水都是稀缺资源。而预防新冠病毒,又需要勤洗手。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非洲、印度、孟加拉、以色列、新加坡目前的确诊人数分别是7500、2500、61、7000、1000,而他们的人口分别是13亿、12亿、1.6亿、900万、600万。以色列人口确诊比例比孟加拉国高2000倍!

  现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严格的封城隔离是唯一的办法。但是贫穷导致这些国家根本没法进行封城隔离。

  在非洲,没有一个国家有实力为整个社会防控疫情按下暂停键。因为非洲、印度等低收入国家,很多人都是日薪族,一天不工作就没钱吃饭,赤贫状态根本没有存款缓冲,都是过一天算一天。政府也救济不过来。

  据非盟统计,非洲是世界上粮食最不安全的大陆,大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

  非洲不少地区本就已经仰赖粮食进口,全球抢粮之下,国际物流又已经陷入困难,饥荒风险非常严峻。东非等地还同时在闹蝗灾。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3月22日抵达埃塞俄比亚的中国援非防疫物资,有540万只口罩、108万个试剂盒、4万套防护服和6万个防护面罩,这批防疫物资带去的不仅是中国对非洲抗疫的物质支持,更传递出中国与非洲国家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

而偌大一个非洲,仅有中国出手援助是远远不够的。

  3月30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韦表示:非洲距离暴发意大利和西班牙那样的“残酷疫情风暴”仅有两三周时间。说的虽然仅仅是非洲,其实印度、孟加拉等国情况基本类似。

  一场席卷全球的大风暴正在来临。

四、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本地诊断的病人,说明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有医务工作者、所有民众都在竭尽所能。”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控制住,我认为在整个医学历史教科书上是没有过的。所以,我们也为中国的勇士、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人民感到自豪。”

  这伟大的成就的确令人自豪和欣慰,当然惨痛的教训和高昂的代价也值得认真总结和吸取。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健康。因为地球有今天不容易,我们有今天也很不容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漠视生命,没有任何理由不珍惜健康。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科学作息,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我们在战胜疫情过后首先要做到的。

  因疫情冲击导致全球经济骤停、社会不稳、金融和资本市场动荡,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成为各国共识。

  3月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在最好的情况下,2020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2.4%,如果病毒扩散至整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那么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跌至1.5%。目前来看,今年全球增速铁定跌破2.5%,而2.5%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分水岭。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新冠肺炎将成为“公元前和公元后”那样的历史分期的起点,即疫情之前的世界与疫情之后的世界将会是两个世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疫情加剧去全球化、去国际工序分工、去人际交流的冲击,可能会带来逆全球化进程,导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这次疫情扩散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三方面重要的影响:第一,很多国家的政策会转向强调内向发展、自主发展和有保障的发展等;第二,企业全球化战略开始调整,例如,缩短国际供应链环节、向国内退缩、缩小环节链距等;第三,疫情加快全球化结构调整,而且调整的广度和深度非常大。

  中国采取的基本对策是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有一个鲜明的信号就是,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关键之关键。考察首站的安排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有力信号:中国不仅将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还将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他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考察,用了极其宝贵的4天时间。考察时精准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如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他提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他在这次赴浙考察中透出的那份从容,那份淡定,那份自信,举世之内可有第二人?这让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的一首《水调歌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坚定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供应链、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当前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此次疫情或将倒逼相关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研发力度、人才引进和市场开拓,把握机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有研究者建议把产业从中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延伸,摆脱单一市场,走向多边市场、多边供应,国家应尽快建立供应链安全的管理体系。

  总而言之,面对全球数十亿人宅在家外贸萎缩订单锐减导致无数企业生存告急,我们的确急需纾困对策;因疫情冲击海陆空等全球运输,致使全球供应链告急,我们急需全球供应的逆行出征;还有因疫情冲击加速发达国家带头逆全球化而动,借机进行产业链和供应链收缩,重新布局其已失去的实体经济振兴和产业重塑等等,我们要有化解举国产能过剩的良策。等等,等等。

  其实,我们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立足自身、扩大内需。通过提振内需,助推原有产业升级和转型。我们不仅仅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不仅仅要做好复工复产,更要做好以稳就业为核心的“六稳”工作,要有应对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严防境外资本做空“抄底”的硬招;要有面对刚刚送去他乡返岗复工却因厂家缺订单而重新返乡,我们不得不尽量接纳大量务工人员的实招;还有大量中小微企业必须要活下去,如何切实有效帮其渡过史上最难的关口,我们需要高招。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盘活、整合我们的存量资源,撬动投资和吸引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引资补链,引技扩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清明正是采茶季。借助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市紫阳、平利等县区开始探索“云上采茶”,试水“网红经济”,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而文、茶、旅等资源富集的安康而言,这一探索尤其值得称道。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日前在汉阴调研,还亲眼见证了中国建行牵手地方方兴未艾的“云生产”业务,看到了从上海刚落户本土的企业家利用当地遍地都是的艾草资源,兴建艾健康科技产业园实施精准扶贫,欣闻其生产的艾灸条、艾草贴等系列保健产品畅销海内外,驾车奔驰在通往秦岭深处的双河口古镇新修二级公路上,真是思接千载心如潮涌。

  现在的中国境遇,尚不能说“轻舟已过万重山”,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则是伟人早有定论的。

  虽然,更惊心动魄的斗争正在等着我们。


今年晚春,还会有多少惊心动魄

内容来源:思维的花朵公众号

原创: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 王涛 (汉子)

责编:陕西法制网 郑黎波 李朋

上一篇新闻

菲律宾裔美国艺术家Pacita Abad混合媒介艺术作品

下一篇新闻

「设计荐书18|建筑」建筑立面材料语言:像素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