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是如何稳步推进的
2017年年底,特朗普借其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亚太之行,高调宣示了美国的“印太战略”。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多种举措推销和充实“印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排他性联盟范围不断扩大
2018年5月30日,在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主持了太平洋司令部改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仪式。就名称更换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因为新的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的辖区、部队建制等,与原太平洋司令部相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这一更名,不仅落实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代言人和执行主体,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美国落实这一战略的决心。
在此背景下,“印太战略”的联盟范围明显扩大。对于美、日、印、澳原有联盟国家而言,美国遏制中国的姿态更加明显、措施愈加多元、力度不断强化——日本原本就是“印太战略”的提出国,在努力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同时,加强与美国联盟关系的势头一如既往;印度总理莫迪于4月27日特意访华,在年度香格里拉会议上也称中国为“关键伙伴”,但同时对“印太”愿景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澳大利亚一方面从中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印太战略”中表现得异常活跃。
6月7日,美、日、印、澳四国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安全对话,除继续聚焦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地区秩序与安全等议题,美国强调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将东盟国家拉入“印太战略”的企图十分明显。东盟10国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对“印太战略”表示明确的支持。
源于借助域外力量平衡不断增长的中国影响力的动机,越南与美国的关系明显加强。今年3月5日,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载着5000名士兵停靠越南岘港市,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1975年越战结束后美军大型舰只首次访越,“历史性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印度尼西亚早在2013年就对当时还是学术概念的“印太”表达了兴趣,甚至曾提议东亚峰会与会各方签署“印太条约”。印尼作为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群岛国家,通过推动构建有利于印尼的“印太”概念,以加强自身在地区和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企图非常明显。
此外,作为南太平洋国家的新西兰,也希望通过加入“印太战略”中的“岛链战略”,以提升自身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今年以来,新西兰第一次将“中国威胁论”写入其国防政策。7月初,新西兰宣布斥资16亿美元向美国订购4架先进的反潜巡逻机,用以加强海上监控。这是该国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笔军购,暴露出新西兰响应“印太战略”的冲动。
美国在扩大印度-太平洋地区联盟范围的同时,对中国的排斥也已经赤裸裸地显现出来。“环太平洋”演习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参与的两年一度的多国大型联合军演。今年5月,美方取消了中方参与“环太平洋-2018”演习的邀请,美国建立排他性地区军事联盟的针对性昭然若揭。
针对性军事体系稳步构建
今年以来,美国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动作频频。7月初,位于日本青森县三泽基地的日本航空自卫队首个F-35A战机中队宣布形成作战能力。7月30日,日本首艘搭载“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的“宙斯盾”驱逐舰在横滨下水。“协同作战能力”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因为装备这一系统就意味着美日之间可在战时实现战场目标信息的大容量高度共享,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高标准协同作战。
目前,美国在韩国驻军达2.85万人,美国正将美军驻韩国总部从首尔迁往首尔以南70公里的平泽汉弗莱斯军营。在美朝关系明显缓和的情况下,驻韩美军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项目主任帕特里克·克罗宁直截了当地说:“驻韩美军和韩国军队已经在考虑更广泛的地区任务,可能对旨在展示对半岛以外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支持的行动越来越有兴趣,包括南中国海以及印度-太平洋部分地区。”
美国国防部于5月23日宣布收回对中国参与“环太平洋”军演邀请的同时,公布越南将受邀首次参与这一演习。一“拒”一“拉”,美国企图利用南海争端离间中越关系,进而将越南打造成遏制中国的前沿抓手的意图十分明显。
6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19年度国防预算案》,其中对“印太战略”有了系统性的描述,制定了一套针对中国的“整体战略”,包括支持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安全合作,以对抗中国在亚洲、东南亚和其他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加强台湾防御能力,包括开展对台军售”等内容。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已经明显地加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在美国取消中国参加2018年度“环太平洋”军演的邀请之后,台湾军方即询问是否可以加入这一演习,美方没有给予回应。但此事仍然值得继续观察,因为鼓噪让台湾加入这一军演的美国政界、军界人士并没有放弃努力。
支撑性经济计划渐出雏形
一个没有经济架构支撑的军事战略如果不能说是“无根飘萍”的话,至少也是不牢固的。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当然需要经济架构的支撑。就在特朗普政府四面开火进行贸易战的时候,用以支撑“印太战略”的经济计划出手了。
8月1日至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展开了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东南亚之行。7月30日,蓬佩奥在美国商会发表的一个政策性演讲中表示:“我们致力于保持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交往是因为它对美国人民和我们伙伴的国家安全有利。很显然,美国的国际经济未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地区。美国将通过1.13亿美元的新计划,支持未来的基础领域: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这仅仅是美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经济承诺的定金。”
蓬佩奥的“首付款”计划刚一提出,安倍立即表示出“希望为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出一份力”的态度。事实上,早在7月1日,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已经宣布,将设立一个新融资机制,在今后3年里提供约500亿美元资金,以亚洲各国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为对象,包括建设地热和风能等发电设施,以及开发节能性高的智慧城市等。
7月31日,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宣布了美、日、澳三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展开基础设施合作的方针。随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美国政府旗下的金融机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等,在共同声明中表示“正在磋商合作的框架”。
毫无疑问,美、日、澳在东南亚国家之间出手,意在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服务其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然而,几乎就在美、日、澳出手的同时,8月2日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达成了“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这无疑将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着力点。加上中国多年来的努力,已经使得区域国家认识到,在自家门口掀起风浪绝非益事。邻居不可选择,远亲不如近邻。美、日、澳的企图能在什么程度上达成,是一个不小的疑问。
总的来说,美国已经实现将“印太”从地理概念向“印太战略”的转变,采用政治打压、外交拉帮结派,通过军演、军售等造成有利于美国的军事联盟和军事态势,以及为“印太战略”提供经济架构支撑等多样手段,不断将“印太战略”做实,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高度警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