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建筑设计之前,这些准备工作你都做足了吗?
天气越来越热,能续命的也只有世界杯了,不过,还是关注我们比较保险,毕竟学知识才是永远只赚不赔哒!
而建筑专业作为艺术留学中的熬夜/秃头担当,可供我们说的门道还挺多呢~
建筑怎么解读?
空间类专业跟视觉类专业相比,好像总能触发人们更直接且更持久的情感共鸣,因此人人都说建筑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专业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既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也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情绪的交接。建筑设计师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将观众放进他所构造的空间里,在这里,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也各自完成着与设计师的思想沟通。
建筑专业适合你吗?
建筑这个专业呢,看着高楼平地起当然很诗意,学它的童鞋可是纷纷慌得一批~跟已经去国外念书的孩纸们聊骚,感觉学建筑的人永远是最忙的,生活就是熬夜画图画图熬夜…
还有朋友表示,最后交稿不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一款最满意的,而是因为实在没有剩余时间,不然会一直一直画下去…
所以在入门前,还是有必要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领域:
▪ 拥有规范性较为显著的理性大脑
▪ 具备比较不错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强大的作业负荷不会轻易狗带
▪ 自带空间感、结构感and协调性
▪ 软件操作/技术学习/模型处理能力较强
▪ 对专业事物有重复探索的耐心,建筑的返工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
▪ 兴趣范围较广,灵感来源丰富,对音乐、文学神马的最好都能接触一些
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论idea的完成度
在起步阶段,小伙伴们总觉得一定要找到最新奇最有趣的那个idea,为此修改了无数个版本。但真实情况往往是我们的idea做不到那么独创,这个时候就只能靠idea的完成度来取胜了。举个例子,即便你的idea是比较老套的“生态化建筑”,只要能合理均衡地阐述并表现出来,最后也是妥妥的高分啊!
(PS:若你走实验建筑路线,第一要义肯定还是追求idea的新颖感和开创性啰!)
论建筑中的结构
“结构”对于建筑行业,可以说是命门般的存在了,我们要保证建筑设计的可实施性,就要先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留学前,总感觉国外的建筑师/建筑学生肯定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但实际上并,没,有……
国外的观念一般是“学建筑不需要懂结构,但必须要有结构概念”。举Pratt为例,他们是这样训练结构概念的:让学生用同样尺寸的木棍/铁丝搭一个悬臂,过程不论,结果要保证放一个西瓜不垮塌——在这个过程中,造型和结构需要不断地磨合妥协,设计才能最终落地。
去哪里学?
▪ 美国
特征——参数化风潮、计算机辅助因素、跨学科性
学校——MIT、RISD、Cornell、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英国
特征——先锋实验倾向、结构和材料创新、景观规划因素占比大
学校——UCL、AA、曼彻斯特建筑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卡迪夫大学
▪ 其他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麦吉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魏玛包豪斯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德国)、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奥克兰大学(新西兰)、东京大学(日本)等。
人们常说,学建筑越久,就越发对“设计深度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感同身受。所以,想学建筑设计的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更多艺术留学资讯请关注斯芬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