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点赞神舟十三归来,17国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中方大气回应
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圆满完成了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驻留核心舱长达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手动遥控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试验,验证了再生保障等关键技术,在对地交流方面,进行了两次“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载誉归来,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也获得了外媒的一致好评。新加坡《联合早报》重点突出了神舟十三号在快速返回模式上的技术创新;日本共同社表示,中国航天员的轮换和物资的补给,是为空间站的运行作准备;美国太空网站,总结了神舟十三号在太空完成的主要任务,称赞中国观众与航天员的互动,展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鼓励了年轻人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表达了中国航天造福全人类的愿望。法国科学网站则发文指出,中国对其他国家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持欢迎态度,中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推动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关于外媒提到的中国空间站,是否允许外国航天员进驻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进行了回应。汪文斌介绍了中国航天参与国际合作的相关信息,他表示,中国航天已经同法、德、意、俄等国,以及外国公司、欧洲航天局等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进行多形式的合作项目,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9个项目,成为首批中国空间站入选项目。
汪文斌还援引联合国官员迪皮波对中国开放空间站的评价,表示中国空间站是全球共享天空倡议的伟大范例。中国空间站首批入选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开展实验研究。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航天员来访,一起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宇宙奥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在4月17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了2022年剩余时间,中国的航天发射计划。今年全年计划完成6次飞行任务,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员3人,驻留时间6个月;7月发射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发射计划完成后,中国空间站也完成了在轨建造。之后还计划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的发射任务。
此次发布会上,郝淳对神州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的完成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神州十三号完成了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全面突破并掌握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技术,完善了任务指挥体系,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运营管理体系,取得高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除了对近地空间的探索,中国还将对地月空间进行探索,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和方案深化的论证,将中国载人航天推向深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