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际茶日”,让我们一起感受闽茶的魅力!
2019年12月19日,由中国发起的“国际茶日”提案历时两年之后,终获联合国大会通过。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
茶,这枚小小的“东方神叶”,带着清冽的芬芳和温婉的品格,在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群体中广泛晕染,迩来已历千年。
福建,从地图上看,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镶嵌在蔚蓝的中国东海之滨,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这里地处北纬23°33′~28°20′,正是出产好茶的黄金地带。
因此,“闽中茶品天下高”,福建几乎县县产佳茗,城城有茶香,是中国茶最早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地方。
今天是首个“国际茶日”,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茶香,一起来感受闽茶的魅力。
视频加载中...
《福建茶文化》宣传片
茶史悠久,香闻千年
早在1600多年前,闽人就在南安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郑重地刻下了“莲花荼襟”4个大字,闽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便由此滥觞。
“茶圣”陆羽尽管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由他所著的《茶经》中“……茶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几个字将闽茶的辉煌镌刻在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中。
“莲花荼襟”石刻
400多年后,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宫里,宋徽宗赵佶摩挲着建州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因建溪而得名的建茶,就这样滋润着宋、元两朝的“龙凤盛世”“茗战成风”的闽茶盛世,九曲溪畔葱茏的皇家御茶园再次把建茶推向了鼎盛。
武夷山元代御茶园遗址
1610年,荷兰人首次把少量的中国红茶运回欧洲。欧洲人如获至宝,称其为“东方神奇的饮料”。当他们得知这种饮料来自福建武夷山时,便把它称为“Bohea”,即“武夷”的谐音,并由此成为“最一流红茶”的代名词。
更重要的是,它也深刻地变革了世人的生活方式——英国人把对红茶的嗜好变成一种优雅高尚的文化,当红茶走进世界其它国家时,又积极地与当地文化兼容并包,使饮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海上马车夫”荷兰商船
今天,闽茶的熠熠光芒并没有被时间所掩盖,我们在品啜着杯中馥郁浓醇的茶时,依然能感受到它当年的流光溢彩。
名茶原乡,茶类齐全
一泡好茶,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如果说灵山秀水赋予了闽茶鲜活的生命,那么,闽人的勤劳智慧与精湛技艺则赋予了它生动的灵魂。
在福建人的手中,诞生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四大茶类,加之自古就有产制的绿茶,形成了“五茶共舞”的多彩闽茶,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省份。
是福建人,促成了中国六大茶类的最终形成。其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福建五大茶类中,名优茶众多。
其中,乌龙茶著名的有武夷岩茶(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建瓯水仙、漳平水仙(唯一的紧压乌龙茶)、永春佛手、诏安八仙茶、平和白芽奇兰等;
红茶著名的有正山小种(金骏眉)、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等;
白茶著名的有福鼎白毫银针、政和白牡丹、寿眉、贡眉等;
茉莉花茶以福州茉莉花茶最为著名。
另外,还有南安石亭绿茶、天山绿茶、邵武碎铜茶、罗源七境堂绿茶、松溪绿茶、武平绿茶等名优绿茶。
日复一日的茶香浸染,福建人也首创了独特的“工夫茶”。它既因制法见工夫,也因泡法有工夫,二者相互缠绕,不分彼此。工夫茶,不仅代表了福建人安宁闲适的慢生活,并且深蕴着为人处事的智慧。
两路交汇,影响世界
作为举世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重要的起点,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自唐宋以降,历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丝”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福建长乐太平港曾是郑和驻泊舟师、伺风开洋的锚地。
宋元时期
泉州古“刺桐港”蜚声世界,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万国商船从南安九日山下起航,携带丝绸与陶瓷、茶叶等商品,展开海外贸易。
明代前期
郑和带着茶叶、陶瓷、丝绸等,从福州长乐“太平港”开洋远航七下西洋,向世界输出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
明代中后期
随着漳州“月港”的崛起,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近代
随着中国门户的打开,东西方文化日益碰撞交融。在中国“五口通商”中,福州、厦门占据其二,茶叶也是最大宗的商品,尤其是福州,茶叶对外总量曾一度居于世界首位。
“五口通商”后的福州
与海丝茶路并驾齐驱的是“万里茶路”。
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这也是继丝绸之路后,亚欧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据考证,海陆“万里茶道”的起点都在福建武夷山。
陆上“万里茶道”从武夷山下梅村起经江西、湖北、河北、内蒙等地向北贯通亚欧大陆抵达俄罗斯恰克图。
“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海上“万里茶道”起点也从武夷山出发,沿着信江到鄱阳湖,经赣州转向宁德、福州、泉州、广州等沿海港口出洋,经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地,抵达英国利物浦。
海上“万里茶道”起点的形成,实际上比陆上“万里茶道”的起始略早。
1607年,荷兰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从澳门和岭南等地收购闽北武夷茶,经爪哇输往欧洲。这是武夷茶对外贸易的发端,海上茶叶之路由此得到拓展。
1860年后中俄在库伦附近被称为“绿房子”的茶叶贸易场地
恰克图买卖城里中国茶商的商号
1842年,中国对外开放,实行五口通商,闽商审时度势,将茶叶直接运往广州、厦门、福州等沿海港口,与外商直接进行贸易,融入了茶叶对外贸易的行列。
从此,南茶北销的茶叶之路的走向,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历经两百多年的陆上茶叶之路,转为海上茶叶之路。
自古以来丝绸与茶叶携手并进,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纽带。如今建设“一带一路”为“万里茶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拓展销售通路,将茶道远播海外,香飘万里。
近年来,福建省重视复兴“万里茶道”,《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弘扬‘万里茶道’特色文化,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茶文化交流基地,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的建议。这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商道,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出更有生命力的光彩。
END
文字来源 | 茶道传媒、福建画报、福州群众艺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人民网
图片来源 | 茶道传媒、福建画报、泉州网、看中国网
视频来源 | “海峡卫视”微博
编辑 | 王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