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了解新加坡的甘榜格南
位于甘榜格南的新加坡苏丹回教堂 Richard Coulstock / Alamy Stock Photo
甘榜格南(Kampong Glam)街区在新加坡,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首先作为穆斯林文化的聚集地,和小印度及唐人街相望。况且这里到处都是时髦的精品店,是千禧一代们周末打卡的必经之地。
甘榜格南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千禧一代的打卡胜地 Ian Dagnall Commercial Collection / Alamy Stock Photo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甘榜格南作为狮城著名的旅行目的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甘榜格南这个诗意的名称源自马来语:“kampung”的意思是“村庄”,“gelam”是一种树种,译为“树皮树”,是该地区生长的原生品种,经常用于造船。
鸟瞰甘榜格南 Kerin Forstmanis / Alamy Stock Photo长期以来,甘榜格南一直是梧槽河(Rochor River)上的一个渔村。19世纪20年代,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tanford Raffles)在签署将新加坡转让给东印度公司管辖的条约之后,继而将甘榜格南地区“赐给“给苏丹海珊·穆罕默德·沙(Sultan Hussain Mohammed Shah),并一年一度拨给后者一笔基金,供建造穆斯林社区使用。
Rainer Krack / Alamy Stock Photo苏丹利用这些资金,在甘榜格南建造了一座宫殿,并携同他的整个家庭和随行人员(据称有600多人)迁入这个地区。随着穆斯林社群的到来,苏丹于1824年决定他需要建造一座能显示自己身份的清真寺(也称“回教堂“),并要求东印度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
Dirk Hedemann / Alamy Stock Photo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马来-阿拉伯人保持了他们在甘榜格南的影响力,梧槽河畔的地理位置也带动了贸易业的兴起。随着社区发展,甘榜格南已成为伊斯兰商业和文化领域的领导者。
Ian Dagnall / Alamy Stock Photo
Kerin Forstmanis / Stockimo / Alamy Stock Photo由于如此受欢迎,原本的苏丹清真寺已不足以满足社区的需求;1924年,董事会决定继续推进建造一座新清真寺的计划。这座新清真寺采用当时流行的印度-撒拉逊风格(Indo-Saracenic)设计,于1928年投入使用,并于1975年被指定为国家古迹。今天,苏丹清真寺雄伟地耸立在阿拉伯街上(Arab Street),代表了新加坡穆斯林社群的自豪和多彩。撰文 / Prianka Ghosh
翻译 / Cecilia Pidge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