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 星期六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台湾包袱铺,台湾小吃到末路!我是一到夏天食欲就不降反增的大侃子~烤串麻小辣鸭脖,花生毛豆凉啤酒,再给我两个胃我还能再来五十斤!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说起来,咱中国人都能吃爱吃也会吃,毕竟“八大菜系”也不是闹着玩儿的。而要说到吃,与大陆一水之隔的台湾也绝对不落下风,其中台南更有着“台湾美食博物馆”的美誉,不管是到内游客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都愿意到台南“逛吃逛吃”一番。不过,现在台南的美食业光景有点惨了……

自蔡英文当局完全执政后,台湾观光业便遭遇了“雪崩式”的下滑,也许台北还能勉强吸引到游客,但台南就没那么幸运了……据中评社报道,观光业游客量的萎缩,也让当地小吃业备受冲击,有业者表示,台南六、七月的团餐订单砍了一半,门市散客也减少了2成。自己人不挺、其他地方的人又不来,台湾内外旅游情形的俱冷也为台南小吃业的严重衰退敲响了警钟。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这样的情况,对于台南安平老街(又叫“延平街”)商圈的业主,感受最为明显。

大陆的朋友可能对于这个商圈不是很了解,但它在当地可是号称“台湾第一街”,像安平古堡、亿载金城一级古迹等都在此处,因而这里也是许多团客、散客的用餐之地。

而受台湾观光业整体不景气的影响,台南也遭受了“池鱼之殃”。比如早前曾有高雄名店业主自制“民进党不倒经济不会好”的大海报挂门口,足以显出当地民众对执政党的怨怼不满,但显然对民进党而言,政治斗争永远比民生民意要“有趣且重要”得多。无奈下,小吃业者也开始大吐苦水了……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台南周氏虾卷协理杨淑燕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以往大陆参访团来台南,很喜欢台南特色小吃和在地美食的团餐,但自从陆客团赴台数骤降后,当地的主要客源就变成了以台湾在地的小区、公司奖励旅游为主。可如今六、七月的团餐订单,只剩以前陆客赴台游鼎盛时代的一半,加上南部观光业大环境欠佳,门市散客来店人数也每下愈况,比过去少了足足2成。

虽然蔡当局从来不承认陆客对于台湾观光业的巨大影响,还以“新南向政策”沾沾自喜,但业主的实感却是:新南亚团带来的商机远不及陆客团!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东南亚团的餐标往往不及陆客团,今年马来西亚团更是愈来愈少”,业主直言,更糟糕的是,连走传统购物站的团体,南部也少掉很多。

既然陆客和东南亚客已经指不上了,台南的小吃业主又将希望投注在了台湾自家人的暑假亲子游上,但没成想又偏偏出来了个年改新制……这身为台湾旅游主力消费大军的军公教团体,退休金都少了一大截了,忙着或抗议游行或节衣缩食都来不及了,还能有多余的心思旅游?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以做团餐为主的贵记美食文馆侯姓业者表示,从“一例一休”到陆客团骤减再到军公教年改及新制上路,蔡当局种种谬政对台湾观光餐饮业的冲击可谓一波接一波,“虽然开拓了马来西亚、新加坡观光团的客源,但这一年营业状况未见好转,现在来客人数比过去高峰期少了三、四成。况且小吃的价格本来就低”,对业者来说,一连串的冲击的确有够大。

“原以为去年是最辛苦的一年,今年寄望情况能好转,但没想到传统旅业旺季的暑假,这景气却仍然不见有起色”,投石无路的业者也只剩连连哀叹了。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经常关注台海动态的朋友们都很清楚台南与民进党的关系,民进党之所以能“绿得深沉”,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倚仗着有南台湾这个“铁票仓”,有人甚至嘲讽民进党在台南就算“推个西瓜出来选举都会当选”,但如今连台南民众都开始不满民进党了,蔡英文难道还能大言不惭的认为“台湾人民有一天一定会肯定民进党”吗?再请问,民进党在台南、高雄、屏东“只手遮天”逾20年后,又为当地经济和民众带来了什么呢?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不是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不是人民的安居乐业,而是观光客大降、旅馆订房率大降、饭馆上座率大降,是各产业皆衰退、全民皆怒吼“民进党不倒,经济不会好”的声浪!

台湾资深媒体人毛嘉庆直言,如今民众对蔡英文及民进党的不满,已从北部扩展到南部,民调的屡屡跌落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民进党引以为赖的台湾南部如今也已被他们自己“优秀”的执政手段玩到了崩溃边缘,“不要忘记,高塔的崩塌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民进党大后方又不稳了!南台湾再“吃”瘪 民众唱衰蔡当局

 声明:本文为“台湾包袱铺”团队投稿作品,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台湾网无关。

上一篇新闻

首例猴痘杀入台湾!台网友破防暴怒:民进党为何一直放病毒进来

下一篇新闻

五周年回头看: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从0到1”之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