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时石油运输线
前言
战时海上运输系列是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写的一个系列短篇,关注的内容主要是日本帝国的战时海上运输线,将分为以下篇目逐次发出。
目录:
- 战时海上运输(1)ABC船
- 战时海上运输(2)船舶损失原因
- 战时海上运输(3)战时标准船
- 战时海上运输(4)石油运输的ヒ船団和ミ船団
- 战时海上运输(5)数据分析,重拳出击的美国航母编队
- 战时海上运输(6)航路断绝!南号和北号作战
- 战时海上运输(7)松船团
- 战时海上运输(8)竹一船团
- 战时海上运输(9)饥饿战役
- 战时海上运输(10)多号作战
日本战时石油95%依赖进口,其中美国供应占75%,由于美国1941年8月1日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国内石油贮备(战前储备的油料为:陆军120 万千公升,海军650 万千公升,民用70 万千公升,合计仅840 万千公升)仅够战时1年半所用。因此,开战时夺取南洋资源地的石油资源对日本持续战争的意义十分重大。
苏门答腊岛的巨港油田,婆罗洲南部的巴厘巴板、以及北部的米里是主要的石油产区。
日本开战时计划和实际运回的油料如下:
开战计划 实际运回
(千万公升) (千万公升)
1942年 30 150
1943年 200 250
1944年 450 100
1945年 无计划 0
ヒ船団
战时从新加坡向日本本土运输油料的船队称为ヒ船団(ヒせんだん) / ヒ号船団(ヒごうせんだん)ヒ船団以大型高速油船为主。
编号原则,奇数编号为从本土至新加坡,偶数编号为新加坡至本土。
ヒ88船团分为多个批次,用字母A到J编号,最大编号为99,99以后从1号开始再循环。实际循环到第2次ヒ03船团时,ヒ船团航运被中止。
ミ船団
由于婆罗洲北部的港口设施不好,一开始日本并没有启用米里作为石油运输的港口,但1944年美国潜艇加大了对日本油船的打击力度之后,日本开启了米里至本土的石油运输航线,称为ミ船団(ミせんだん) /ミ号船団(ミごうせんだん)。
航速低于9节的慢速旧油船被编入ミ船団。
开战时,日本拥有47万吨油船,大部分被海军征用,能用于石油运输的大型油船,总吨位不足10万吨。算上中型以下的油船,能用于石油运输的总吨位约为20万吨。
1943年度开始的ヒ船団,计划运回360万吨石油,实际运回185万吨。
因为苏门答腊岛巨港的河川港口条件不适合停泊大型油船,所以石油首先由小型船舶运送到新加坡集中。1943年7月开始设立ヒ船団,航线从新加坡出发,经过台湾高雄,前往本土。
ヒ船団也受到护航兵力不足的困扰,最开始的ヒ01船団,一直到1944年2月的ヒ43船団,只能配备1艘海防舰或者一艘旧式驱逐舰作为护卫兵力。加上开始的ヒ船団为了提高油船周转使用效率,一直是5艘以下的小船队运输,更加分散了原本不充裕的护航兵力。
海上护航司令部
1943年11月,创建了海上护航总司令部。
美军1943年9月之前,潜水艇鱼雷一直受到引信问题困扰,潜水艇作战效率低下。从9月开始,美军解决了潜水艇鱼雷引信问题,开始进行有效的破交作战,其中日本油轮,是美军的重点攻击目标。
1944年2月,ヒ40船団的5艘油轮受到美军潜艇攻击全灭。日军开始研究护航对策,日军提出大船队集中护航的策略(10艘以上)。
ヒ69船団,包含运输船17,护航舰10,还有3艘护航航母。
ヒ71船団航线
ヒ71船団,包含运输船20,护航舰14,运送第26师团增援菲律宾莱特岛,遭受惨重损失,途中运输船沉没4、损伤3,损失护航航母 大鹰。
ヒ81船団航线
ヒ81船団,包括运输船10艘,护航航母神鹰,护航舰6艘,运送第23师团增援菲律宾吕宋岛,被击沉护航航母神鹰,运输船2艘,淹死日军5000人。
ヒ82船団航线
1944年4月,航速高于13节的船队编为高速ヒ船団(ヒA船団)
剩余的9~13节之间的船队编为低速ヒ船団(ヒB船団)(虽说是低速,可是还是比ミ船団的老爷车们更快)
此外,护航航母从1944年1月开始投入使用,增强了日军的海上护航力量。
1945年1月~3月,日本发动“南号”、“北号”作战,从南方资源地抢运石油返回本土。ヒ86船団和ヒ87船団遭受空袭损失惨重。从此以后,日本ヒ船団的规模缩小,改为分散护航运输。
空袭起火的极运丸
ミ船団,1944年4月创设,航速9节以上的编入了ヒ船団,剩下的航速低于9节的油船就调拨给ミ船団。ミ船団的基本航线为米里至鬥司,中间在马尼拉和台湾高雄中转。
ミ船団使用的油船,主要是2TM型战时标准油轮,日本为了弥补油轮不足,应急改装了34艘2A型战时标准货船为2AT型油轮,其中22艘加入了ミ船団。
2TM型战时标准油轮,隆加丸
2 TM型,1 TS型的改进型,主要用于巨港和新加坡之间的原油运输,在三菱重工业横滨造船厂,总建造40艘。
吨位: 2820,
经济航速 9.5节,
最高航速 11.5节
2 AT型,因为油轮不足,改建了2 A型货船,三菱重工业長崎造船所设计建造,总建造34艘
总吨位: 6600
经济航速: 9.0节,
最高航速: 13.0节
第一个ミ船団是ミ02船団。(编号原则,从本土出发前往资源地的船队编号为奇数,但第一个ミ船団是从资源地出发,返回本土的,因此编号为偶数。)
【ミ02船団】
1944年4月22日在马尼拉编成,运输船8艘,护航舰2艘,4月28日抵达米里。在米里编成16艘运输船,3艘护航舰的船队。
1944年5月4日从米里出发。
途中损失了 日新丸(16764吨,大洋渔业,捕鲸母船)
1944年5月23日到达鬥司。
【ミ05船団】
运输船37,护航舰10
【ミ11船団】
运输船22,护航舰5
1944年7月12日,从鬥司出发。
在台湾海峡受到美国潜艇群攻击,沉没4艘运输船,损伤2艘。
【ミ12船団】
运输船12,护航舰6,沉没5艘运输船。
【ミ19船団】
沉没3艘运输船,损伤3艘。
【ミ23船団】
运输船15,护航舰7
运输船:
油轮:江原丸(2AT 型)、宗像丸、松本丸、弘心丸、第二勇山丸、永仁丸、栗荣丸、山园丸、延暦丸、松荣丸
货船:日胜丸、广田丸、陽海丸、云仙丸、特设工作舰 白沙
护航舰:
PC第14号、PC第20号、 PC第34号、PC第38号、PC第46号
哨戒艇 第38号、第102号
1944年10月18日离开佐世保
10月20日,穿越对马海峡到达朝鲜罗老湾
10月22日,到达舟山群岛
10月25日,江原丸(6956吨,日本邮船)被击沉,盟军潜艇SS306 刺尾鱼,被自己发射的鱼雷回转击沉,幸存者9名被海防舰 PC 第34号救起。
松本丸(7024吨,日本邮船)被刺尾鱼命中一枚鱼雷船首下沉,不能航行,依靠第二勇山丸拖曳前往福建省莆田市。26日沉没。
10月26日,经过厦门,加入海防舰PC 笠户、PC 三宅。
10月27日,到达台湾马公。
在马公重新编组船队后再出发,11月12日抵达新加坡。
【ミ27船団】
运输船10,护航舰5
途中被击沉4艘,航运中止。
11月30日,海上护卫总司令部命令【ミ26船団】【ミ29船団】中断运输。残余的油船被编入损失惨重的ヒ船団。
在ミ船団护航的377艘运输船中,总共损失了42艘,损失率为11.1%
这个损失率低于ヒ船団的15.7%(这个数字并非说明日本ミ船団的护航有效率,而更多原因是美军不重视攻击这些低速小油轮,更加重视攻击日军的高速大型油船)
1945年1月,因为盟军定期从莫罗泰岛空袭米里,米里港口被迫关闭。
1945年4月,日军炸毁了油田设施。
~(完)~
动图来自Love.Death.and.Robots~幸运13号~
这是一个海战爱好者的港湾,喜欢请点击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