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推出的八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于近日收官。节目在东方卫视的首播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名列前茅,9月3日纪念日当天更是跃居全国第一。上线两周,《亚太战争审判》微博话题阅读量便超过3050万,不少纪录片相关短视频片段也成为了网民热传、热议的话题。

《亚太战争审判》以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为学术依托,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纪录片试图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大量海内外专家、亲历者及其后代的讲述,展现出同盟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唤起人类的共同记忆。

观众可能不知道的是,《亚太战争审判》的主创正是纪录片《东京审判》系列的创作团队。平和、理性、全面、客观的创作视角,让这支80后团队的二战叙事频繁进入国际视野。这也让《亚太战争审判》在文献梳理整合、受众知识普及之外,更多了一层对纪录片本体创作的实践探索——怎样通过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表达,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与海外传播力。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独家话题,实地拍摄、珍贵影像还原二战中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

“文献影像中的黑白画面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过分堆砌容易让历史题材纪录片陷入说理和概述的窠臼,很难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亚太战争审判》总导演陈亦楠看来,合理的影像配比与罕见的真实故事是打动世界观众的关键。

为了客观真实地回溯历史,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摄制组跨越4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29所国家级档案馆里挖掘采集大量影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首次和世人见面,在学术界也属于独家揭秘。如“地狱航船”、“泰缅死亡铁路”、“活体解剖事件”、“父岛吃人事件”、“大久野岛毒气工厂”、“死亡行军”等历史都是首次公开。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最令观众震撼的,还要数那些二战时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比如第二集《活着回家》里的舟山渔民营救英国落水战俘的事件;第三集《生死飞越》里的衢州农民解救和保护美国飞行员的善举;第四集《魂断异乡》中57名“八百壮士”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劳工的往事;第五集《万劫难归》中新加坡华侨因办第一份马来半岛中文报刊被日军屠杀的悲惨故事……这些中国人民营救和保护同盟国军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了中国在二战中起到的东方主战场作用。与此同时,话题的稀缺性也赋予纪录片很强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以证明事,以事明理,平和、客观、理性地陈述历史

《亚太战争审判》除了展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与同盟国军队的深厚友谊,还将目光聚焦世界各地参与战争和审判的亲历者及后人,通过生动的实拍故事,平和、客观、理性地陈述历史。

在第二集《活着回家》中,摄制组采访到了地狱航船唯一英国健在的幸存者,100岁的莫里老人。他回忆说:“中国渔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在第六集《绳之以法》中,摄制组在重庆采访到了主持日军南京受降工作的中国老兵107岁的韩灿如老人,他至今还记得日军投降时,交出佩刀的情景;第七集《良知救赎》里实名揭露日本制毒事实的94岁的藤本安马至今能默写出制造毒气的化学方程式。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通过对多位百岁老人的抢救性采访和拍摄,纪录片带领观众走近那场残酷的世界大战。这其中不仅有受害国人民的讲述,更难得的是有施害国人民的采访。整个系列以世界人民携手抵抗法西斯的生动案例,反映珍爱和平,远离战争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

《亚太战争审判》采访了近50位国际专家学者政要,其中还包括三位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菅直人、鸠山由纪夫,以多角度、立体式的方式进行解读,用平和、理性、客观的国际视角,展现和还原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受访对象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顾若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克利伯、德国纽伦堡原则学院院长克劳泽·莱克维奇、前联合国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法官纳薇·佩利。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以优质内容为依托,拓展国际传播新渠道

《亚太战争审判》的受众也面向国际。因而在议题的选取上,有不少国际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在前期策划以及拍摄过程中,也引入了国际通行语态作为标尺。这种国际化的操作理念为节目收获了大量海外关注度。目前国际上多个版权发行机构已向纪录片抛来橄榄枝。

《亚太战争审判》中展现中国审判的三集里,出现了一位外国主持人——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院教授顾若鹏。这个起着地道中国名字的外国教授,精通包括汉语在内的多门语言,并且深耕东亚史研究多年。“严谨”是这位外国学者给摄制组留下的最强烈印象,他不但对文字稿和画面中的提法、数据斟酌再三,对于国际研究界有争议的事件,更是高度敏感。客观、中立、内行的视角之外,外国教授自带的海外传播亲和力也是创作团队看中的因素。“海外学者的采访,一下子拉近了纪录片与外国观众的心理距离;‘他者’的视角也规避了不少文化差异导致的传播陷阱,很多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观点与逻辑,他会试着与外国观众解释。”陈亦楠说。

上线两周,网络阅读量破3000万!这部上海出品的纪录片靠什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情感穿透力?

值得一提的是,《亚太战争审判》还计划在英国战争博物馆、英国国家档案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并举办线下展映活动,这也是中国主流媒体制作的纪录片首次在英国国家级档案馆举办展映活动。

IP化运营,配套影像出版物、文创图书构建“故事矩阵”

八集纪录片并非“孤品”,影视开发中的IP化思维也被纳入到了《亚太战争审判》的内容开发中来。

主创团队将于近期完成12集《东京审判出版工程·二战后BC级日本战犯审判口述影像实录》,这个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申请的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将会通过出版物的形式对外发行;与此同时,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本配套文创图书,除了加入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还会加入分集导演创作手记,揭秘拍摄背后的故事。读者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看相关视频片段,文字、图片、频被有机结合起来。

上一篇新闻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了14条线路一年开行1012列

下一篇新闻

拉屎的时候人和马桶的总重会变吗?物理学家的答案出乎意料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