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泉”大井边 聆听好故事
年近七旬的退休干部林曙光示范取“仙泉”大井水
水是生命之源。听说东山县樟塘镇港西村中有一口奇特的“仙泉”大井,3月7日笔者专程赶到这里,聆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这个被誉为“救命井”“支前井”“拥军井”“思源井”的感人故事。
住在古井边老祖屋里的92岁林大伯笑嘻嘻地说,港西村依山傍海,地势高低不平。明朝初期,港西湾就是东山岛一个重要的通商港口。祖先开基建村时,选择在此开挖了这口深达20多米的大井。
这口大井为何被称为“仙泉”?因为这里地处村中陡坡较高的位置,且靠近海滩,以前每逢涨潮时,海水淹到井边,令人称奇的是井水依然保持甘泉清淡,且500多年来,井水从来没有干枯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躲避日军的多次袭击,村民们以这口古大井为中枢,在井中深5多米多的地方挖了东西南北四个地道洞口,与村中几十条地道互通,为全村800多个村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因此被称为“救命井”。
物换星移,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口井成了“支前井”“拥军井”。1953年7月发生的东山保卫战,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悍然出兵偷袭东山岛,地势险要的港西村牛犊山、尖湖山成为敌我争夺的主战场。时任东山县长谷文昌带领支前的干部、民兵和群众1200多人集中在港西村,分成30多支队伍,冒着枪林弹雨,不断地将各种物资送上阵地,两天中从这口古井提水3000多桶,确保我军前线官兵和支前队伍的饮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东山岛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连续200多天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港西村和附近山头进驻解放军1500多人天天备战,可全村只有这口井,一时饮水出现困难。村里马上组织民兵打了8口水井,但新挖的井水不是咸就是涩。当地群众自愿将清淡的古井水让给解放军,自己却饮用新挖的咸、涩水,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甘泉送亲人,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仙泉’还是侨胞台胞的‘思源井’呢!”年近七旬的退休干部林曙光说。过去,港西村有不少乡亲为了谋生,被迫离乡别井去南洋(新加坡)当苦力和移居台湾,至今高雄、澎湖等地都有港西人集居的港西乡、港西街等。1950年5月东山解放前夕,全村又有109人被抓壮丁去了台湾。多年来,每当海外侨胞和台胞携带子孙后代返乡寻根访祖,按照当地传统习俗,游子首先要到这里“观井”,再用这口“仙泉”水洗脸,并饮上一碗井水。寓意喝了故乡水,永远不忘根;然后用“仙泉”水洗去风尘,洗去烦恼,洗出平安吉祥。当他们准备返回国外和台湾时,又会装上一瓶古井水带回家中煮饭,祈愿家人吃了能健健康康。
去年,随着港西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仙泉”大井被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其好故事广为传颂。
⊙谢汉杰 文/图
责任编辑/林堃 陈慧慧
来源:漳州新闻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