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恩怨情仇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该区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相关气候数据表明新加坡全年降水量高达2350毫米,每月的降水天数多达15日左右,月均降水量有170毫米左右。
新加坡地标
拥有如此丰厚降水量的新加坡完全可以收集雨水补充淡水资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较小,没有合适的地方来储存雨水,早期新加坡完全没有办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
天上的雨水注定与新加坡无缘,那么地面的水资源应该有用吧?残酷的现实让人颇感无奈。新加坡境内没有主权完整的独流大河,也没有供水量充足的湖泊。所以新加坡想通过自然资源补充国家的淡水资源是完全行不通的,新加坡只能另辟途径解决国家淡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新加坡缺水,但是在一旁的马来西亚却是淡水资源充足的国家,马来西亚的淡水拥有量排在全球前三名。所以新加坡决定从马来西亚买水,马来西亚当然是何乐而不为,水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1961年和1962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份新马供水协议。新加坡可以从马来西亚的柔佛河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生水,价格十分便宜,每4.5吨生水不到1美分。同时,做为回报,新加坡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经过处理的净水给马来西亚。
新加坡地图
协议的前半部分还好理解,但后半部分却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马来西亚需要从新加坡回购净水呢?
给新加坡提供生水的柔佛州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柔佛州却缺乏处理生水的能力。早期的柔佛州虽然也拥有滤水厂,但是它每天生产的净水产量完全不够供应整个州的用水,所以柔佛只好从新加坡回购净水。
1961年的供水协议于2011年到期,而1962年的协议却要到2061年才到期。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长期的供水合作中,两个国家的发展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新加坡走上了富强之路,而马来西亚基本是在原地踏步。
生水协议签订现场
国家发展的差异让马来西亚政府对于低廉的水价相当不满,马来西亚认为新加坡变得富足了,水价当然要上涨,以狭隘的视角来看,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马来西亚提供的淡水支持。
于是,一场关于淡水资源的政治博弈就在两国之间展开了。
搏 斗
柔佛河的取水口和输送管道都位于马来西亚境内,新加坡只有根据协议运营的权力。只要马来西亚愿意,随时都可以中断供水,而断水后的新加坡将会遭受沉重打击。所以,在这场政治博弈当中,马来西亚占据主动位置,而新加坡则非常被动。
柔佛桂林水坝
面对马来西亚的一次次要求提高供水价格的呼声,新加坡方面常常采用躲避、牵制战术。1990年,在马来西亚的要求下,新加坡一次性向马来西亚支付了3.2亿林吉特(约5.21亿人民币)的土地损失补偿费,并支付了土地租金等费用。
新加坡本想在净水这方面做文章,利用净水协议迫使马来西亚妥协,毕竟马来西亚的柔佛州需要从新加坡回购处理好的净水。可是马来西亚根本不受制于新加坡的威胁,柔佛政府一直在发展自身的生水处理能力,如今的柔佛早已实现了净水的自我供给。此外,马来西亚方面认为,就算新加坡不提供净水,当地的柔佛民众还可以直接喝生水,但如果马来西亚断了新加坡的生水供应,新加坡百姓则连生水都喝不到。
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就生水价格问题争论不休的过程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却慢慢与新加坡绑在了一起。最新的数据表明,约有10万以上的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工作,每年为马来西亚带来一大笔外汇收入。此外新加坡是对马来西亚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游客来源。
马来西亚购买坦克应对新加坡
新加坡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也导致了马来西亚不敢在提高生水价格方面太过离谱。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相互都握有对方软肋,谁先将自身的软肋去除,谁就掌握主动权。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订的生水协议在2061年就彻底作废了,留给新加坡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新加坡必须在2061年到来之前,彻底实现淡水资源的自我供给,才不会受到马来西亚的牵制。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新加坡大可以从印度尼西亚购买生水,但谁能保证印度尼西亚不是第二个马来西亚呢?
出 路
为了实现淡水资源的自我供给,新加坡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并持续展开科学研究,最终形成了“三个水龙头”的方案。这三个水龙头分别是:积蓄雨水,净化为淡水;污水净化为再生水;海水淡化。
为了积蓄雨水,新加坡修建了大小各异的17个蓄水库。这些水库遍布新加坡各地,有力保障了新加坡的淡水供给。新加坡为了不让异物随雨水进入水库,颁布了严厉的法律法规,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严令禁止随意处理垃圾的原因,只有干净的环境,才能让雨水净化处理得以顺利实施。
2002年,新加坡正式启动了再生水计划,将经过二级污水处理而来的水命名为再生水。在新加坡成立37周年国庆的时候,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第一个饮用了再生水。有了总理的带动,新加坡人民很快接受了再生水,这让新加坡的淡水供给又迈进了一步。
新加坡总理带头喝再生水
新加坡现有五座海水淡化厂,第一座海水淡化厂在2005年投入使用,每天可供应的淡水能够装满45个奥林匹克标准型泳池,满足了当时10%的用水需求。之后的四座海水淡化厂随着新加坡海水淡化技术的提升,每日生产的淡水量也在不断提高。
新加坡再生水厂
“三个水龙头”已经让新加坡实现了70%的淡水供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加坡能够百分百实现淡水的自我供给。可以说,现在的新加坡仍然依赖马来西亚供水,但这种依赖性正逐渐减弱。
新加坡第三座海水淡化厂
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关于淡水的争斗当中,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资源的可贵。所以,我们应当节约利用我们当前拥有的资源,否则当资源缺乏或过度依赖进口的时候,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牵制。可谓是自强亦当自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