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物不产自中国,广西人却把它的精气神传承了千年
“藤县狮舞”教育普及项目
狮舞,一项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民间艺术,不仅在中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都十分盛行。广西藤县的禤洲岛是广西梧州的一颗明珠,在当地沿江一带有“肥不过禤洲”之说,这里诞生了“世界狮王”。
中国不产狮子,狮舞却舞动了千年。《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狮子从西亚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成为宫廷贡品。老百姓根据宫里人的描述,认为狮子是力量与光明的象征,便根据口传的形象,仿造狮子,表演狮舞,逐渐演变成了过年驱赶年兽的习俗。
1945年出生的邓明华,不仅是他们的师祖,更是一位“传奇教练”。2018年,邓明华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藤县狮舞”的代表性传承人。
陈列柜里琳琅满目的奖杯,都是邓明华和他的队员们取得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奖项,就是在2004年马来西亚举办的“第六届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上,邓明华带领邓彬光等队员,以并列第一的成绩,赢回了“世界狮王”和“东方狮王”的美誉,惊动了号称“舞狮王国”的马来西亚。
1995年,在外闯荡了多年的邓明华,放弃了高收入的航运工作,带着积蓄回到禤洲岛。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了一支武术队,濛江镇是藤县狮舞的发祥地。这里的采青狮舞堪称一绝。邓明华便带着武术队到濛江镇苦练狮舞技艺,禤洲醒狮团就此成立。
如今,邓明华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藤县狮舞”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他广收徒弟,至今已收徒一百多名,他的徒弟更是遍布海内外。同时他也把传承“藤县狮舞”作为邓家的家训,培养儿女们成为接班人。
“藤县狮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邓明华在努力着,藤县人民政府也大力支持,保护传承和发展“藤县狮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新建舞狮训练基地、积极推行“非遗进校园”,2015年全国首创的运动训练舞狮方向的专业班,在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县财政对报读学生给予每人每年4650元的补助,学校每周开设20节狮舞训练课,聘请专业的狮舞教练上专业课,传授狮舞技艺。
邓彬光从⼩就在藤县禤洲岛学习舞狮,13岁就代表藤县参加浙江⻰狮⽐赛,取得了他舞狮⽣涯中的第⼀⾯⾦牌,2004年代表藤县狮队获得“世界狮王”“东方狮王”的美誉后,常年在广州发展。在外发展的他依然心系家乡藤县,于是在2018年,30岁的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藤县,为家乡培育更多的新⼀代舞狮精英⼈才。现在他不仅是藤县中等专业学校舞狮教练,同时也是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藤县狮舞)传承人。
注重传统文化项目的教育普及,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是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藤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展现出“藤县狮舞”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薪火相传的喜人面貌。如今藤县狮队不断创新狮舞表现形式,独创飞攀上桩、侧空翻下桩、桩上钢线前滚翻等13个高难度动作套路,不但提升狮舞观赏性,还提高了比赛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藤县舞狮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广西校园戏剧节
中华戏曲,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常开不败,薪火相传。她如同一位从古代走来的文化使者,结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向后人声情并茂地诉说着历史,传播着传统文化。在八桂大地,戏剧走进校园,焕发出了崭新的时代风彩。
2010年,广西戏剧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的要求,推出“薪火相传 校园有戏——广西校园戏剧节”项目。十多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关怀和自治区文联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广西剧协和多方努力,成功搭建起一个专属青年学子的本土校园戏剧舞台,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校园戏剧作品,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戏剧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今年,八桂儿女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十二届广西校园戏剧节,以“感党恩 颂党情”为主题,面向广西各学校征集戏剧作品。在由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创办的南宁市沛鸿小学,同学们重新演绎《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别出心裁的加入了少儿戏曲操和书法等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把京剧的念白学好,学校专门请来了有经验的戏剧老师给孩子们做辅导。在专业京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京剧念白,练习京剧身段,沉静在京剧艺术的世界里,不亦乐乎。
在钦州,极具地方戏剧特色的少年版采茶剧《刘永福拒接总统印》,正在紧张的排演,为参加广西校园戏剧节做最后的准备。这部根据民族英雄刘永福故事改编创作的剧目,讲述的是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倭盟主的身份,领导台湾民众抗击倭寇,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故事。
如果说小学生是中国戏剧的未来,那么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中国戏剧的中坚力量。在广西艺术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创编的红色民族歌剧《拔哥》,给广西校园戏剧节增添了一束耀眼的红色光芒。民族歌剧《拔哥》,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革命先烈韦拔群的悲壮故事。他一生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为打破旧世界,谋求新光明,“抛头颅,洒热血”是值得讴歌的壮族英雄。
为了歌剧《拔哥》的完美呈现,学校师生组成创编团队,多次去往韦拔群老家东兰县,实地考察、采风。在音乐创作上,指导老师广泛听取学生们的建议,和同学们共同商讨,一起创作。在表演上,老师们不仅细心地打磨自己的角色,同时也给学生们亲身示范,答疑解惑。
由广西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创编、表演的民族歌剧《拔哥》,不仅在校园里开花结果,并且入选文旅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让广西的红色文化通过校园戏剧的形式,走向了全国。
评论